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中美俄巴厘島軍演,火藥味變人情味?,歡迎閲讀。
當全球目光緊盯俄烏硝煙、台海風雲,印尼巴厘島卻悄然上演了一場 " 非典型 " 國際大戲——中美俄三國軍艦罕見同框。
2 月 17 日至 22 号,由印尼牽頭在巴厘島舉行了一場代号為 " 科莫多 -2025" 的海軍聯合演習,此次參加演習的國家達到了 38 個,除了中美俄,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國,也參加了此次演習。
" 科莫多 -2025" 開幕當天,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中國 055 大驅,俄羅斯 2 艘護衞艦以及 1 艘補給艦,齊聚巴厘島港口。若換作其他場合,這樣的陣容,足以讓衞星照片分析師們心跳加速。
但這次,38 國海軍聯手演練的不是炮火,而是 " 救人 ",各國軍艦上搭載的不僅是戰機、火炮,還堆着滿滿的醫療物資,這一幕,堪稱 2025 開年最魔幻現實主義的地緣政治劇本。
而 " 魔性 " 在于強烈的反差感,畢竟俄烏戰場每天消耗炮彈 5 萬枚,南海美軍偵察機日均 3 架次挑釁,台海解放軍常态化巡航突破 400 天,難怪俄媒自嘲:" 蘇聯時代的紅海軍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會和北約軍艦比拼誰救的‘災民’更多 "。
説白了,這場看似温情的演習,實則還是各懷心思的 " 頂級權謀 "。
其一,作為東道主的印尼,深谙 " 在鲨魚群裏喂食 " 的生存智慧。俄烏衝突中拒絕對俄制裁,對華貿易額 5 年翻倍至 1300 億美元,同時接收美軍每年 6000 萬美元軍事援助。
這樣八面玲珑的人設,再加上演習地點橫跨太平洋與印度洋咽喉,将傳統 " 秀肌肉 " 軍演議題偷換概念為 " 人道救援 ",能讓三國連續參與 5 屆 " 科莫多 " 系列演習,确實就能説得通了。
其二,俄羅斯是本次演習最積極的一個。頂着西方 1.2 萬項制裁,硬湊出太平洋艦隊最新家底,派出了僅服役 2 年的新鋭護衞艦 343 艦和 339 艦,以及一艘補給艦。
盡管不及中國 055 大驅一半,卻已經是俄羅斯海軍,目前能拿得出手的最先進的軍艦了。可以看出,雖然俄軍仍然深陷戰争泥潭,但對外活動,仍然要保留 " 最大體面 "。
其三,美國罕見未派航母 " 搶風頭 "。特朗普政府嘴上喊着 " 美國優先 ",身體卻很誠實,尼米茲級航母沒來,卻默許驅逐艦與中俄并肩演習。
明眼人都懂,這是為俄烏和談攢籌碼,若能借軍演場合與中俄達成默契,或可繞過歐洲 " 速通 " 停火協定。
而中國 055 大驅的出現,既展示 " 全球最強驅逐艦 " 的技術肌肉,又用醫療分隊傳遞 " 和平崛起 " 叙事,而更深的棋局,在于測試 " 非戰争軍事行動 " 的國際認可度 "。
至于歐洲,軍演剛剛開幕,布魯塞爾便已炸開了鍋。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緊急會面,不少歐盟官員更是敞開了酸:" 排斥歐洲參與亞太事務不可接受!"
可惜現實是骨感的,數據很打臉:歐洲軍費總和是俄羅斯的 10 倍,但 55% 兵力部署在自家後院,印太存在感近乎透明;馬克龍高喊 " 歐洲戰略自主 "5 年,結果 60% 天然氣仍依賴美國船運,2024 年歐洲對東南亞投資同比下滑 18%。
最後,這場演習最深刻的隐喻,或許就藏在印尼海軍參謀長的發言裏:" 現代安全威脅不止于戰争,海嘯、疫情、氣候災難才是人類公敵 "。
當人類面臨真正的生存危機時,意識形态之争就顯得幼稚可笑,畢竟,新冠病毒不會區分軍艦國籍,海平面上升,淹沒的是全人類的勞動成果,能在救災時握緊的手,總比在戰場上扣動扳機的手,更接近人類文明的本質。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國競争從未消失,靠一場 " 聯合演習 " 就想實現 " 破冰 ",然後世界大團結,那的确 " 天方夜譚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