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辟謠:中國試爆“非核氫彈”,温度超過1000!威力是TNT的15倍?真假?,歡迎閲讀。
硬朗有型當屬戰術襯衫!速幹透氣,高彈舒适,耐磨抗撕裂。立體剪裁,戰術動作不受限。指揮官戰術速幹短袖襯衫在手,拉滿陽剛之氣!點擊下圖購買
最近幾天,軍武菌被這樣一則新聞給 " 轟炸 " 了。
説實話,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軍武菌是一臉懵逼的:啥叫 " 非核氫彈 "???
而且仔細一看,這則消息還不是什麼野雞小報,而是中國香港的知名媒體《南華早報》首先披露,并被俄羅斯衞星通訊社等媒體轉發的。雖然這些媒體的消息很多都不甚準确,但多少還是有一定根據的。
▲《南華早報》是最早報道這一新聞的媒體
所以説,這個 " 非核氫彈 " 到底是咋回事?
▲越傳越離譜了
在很多國内自媒體口中,這個 " 非核氫彈 " 大多數都被當成是一種 " 威力堪比氫彈 " 的大威力武器,威力遠遠超過一般的常規武器,而且 " 不受國際公約限制 "。甚至有些人認為:氫彈需要一顆小型原子彈進行引爆,那 " 非核氫彈 " 肯定就是不需要原子彈就能引爆的氫彈了!
▲真不知道這些人是從哪裏看的……
氫彈的威力有多大,想必大家的心裏都有數。如今中國有了一種 " 威力堪比氫彈 ",同時又 " 不受國際公約限制 " 的新型炸彈,那豈不是可以随便去炸别人了?難怪説中國 "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 呢!
▲這種文章很多都是 AI 瞎編的
但仔細看完了相關的原始報道,以及報道中提及的論文後,軍武菌只能説,《南華早報》不愧是 " 香港記者 ",起标題的藝術,我們真是自愧不如啊,但凡有一點軍事和物理、化學常識,恐怕都發明不出 " 非核氫彈 " 這種名字!
首先,什麼叫氫彈?
從定義上來分析,氫彈是一種利用核裂變裝置(即原子彈)的爆炸能量,引發氫元素的同位素氘、氚等輕核素的核聚變反應,從而在一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也被稱作熱核武器、聚變核武器。
▲美國的 Mark 7 氫彈
也就是説," 氫彈 " 得名于氫元素的同位素氘、氚,和氫氣沒有任何關系。作為一個專有名詞," 氫彈 " 的名字是不能亂用的,就好像你把猴子扔進遊泳池裏,也不能管它叫 " 水猴子 " 一樣。
而這個新聞中報道的這個 " 非核氫彈 ",正是這只被扔進水裏的猴子。
根據《南華早報》的報道,這枚所謂的 " 非核氫彈 " 由中船重工某所開發,該部門主要負責水下武器的研發。" 非核氫彈 " 的主要爆炸材料是一種鎂基固态儲氫材料——氫化鎂。在實驗中,裝藥 2 千克的 " 非核氫彈 " 在 " 不使用任何核材料 " 的情況下,產生了 1000 ℃的高温,且高温的持續時間超過兩秒,是同等 TNT 爆炸的 15 倍。
▲《南華早報》的報道
然而在傳播過程中,部分沒有常識的自媒體直接将 " 高温持續時間是 TNT 的 15 倍 " 給篡改成了 " 威力是 TNT 的 15 倍 "。
這兩種説法的差距有多大呢?
軍武菌舉個例子吧。過年的時候,很多年輕人之中都流行一種 " 加特林 " 煙花,一點燃就是噼裏啪啦的向外噴射。而這個 " 加特林 " 煙花,燃燒的温度就已經超過了 1000 ℃,燃燒時長更是超過 1 分鍾。
▲威力是 TNT 幾百倍!太可怕了!
按這個标準," 加特林 " 煙花的 " 威力 " 起碼得是 TNT 的 500 多倍!
化學比較好的網友可能知道,氫化鎂不僅是一種易燃物,而且在高温高壓下會生成氫氣和鎂,個個都是一點就着的主。不過相比氫氣,氫化鎂的體積要小得多,1 立方米的氫化鎂就能儲存 110 千克的氫氣,化學穩定性也比較好,儲運還是比較安全方便的,所以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儲氫材料。
▲氫化鎂
沒過多久就有人意識到,儲運方便,能夠釋放大量易燃氣體,這不是天生做炸藥的材料嗎?
事實上,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炸藥,最早都是為了其他目的研制的,有些是急救藥品,有些是老鼠藥,也有些是彩色塗料,只是偶然被發現了爆炸用途。如今,氫化鎂也逃不脱這個 " 飛起來 " 的命運。
當然,媒體怎麼報道是一回事,真實情況如何又是另外一回事。根據媒體報道的信息,軍武菌很快在中國知網上找到了這樣一篇論文——中船重工某研究所發表于《彈箭與制導學報》上的《爆炸強衝擊對鎂基固态儲氫材料的能量激活反應試驗研究》,論文發表于 2025 年 3 月 13 日。
為了寫這篇文章,軍武菌花費了整整 4 元巨款,下載了這篇公開論文。
▲希望大家能稍微打賞個兩毛三毛的,讓我回回血
事實上,這篇論文的内容與什麼 " 非核氫彈 " 不能説是關系密切吧,至少也能説是毫不相幹。這次實驗僅僅是一次極為簡單的爆炸實驗,不要説是什麼武器實驗,恐怕就連 " 炸彈 " 兩個字的門檻恐怕也沒摸到。
▲這就是試驗場
在論文中,中船重工某所的一個研究團隊為了研究氫化鎂的爆炸機理,制作了幾個非常簡單的起爆裝置,通過引爆炸藥的方式對氫化鎂藥柱進行激發,并觀測了爆炸產生的火球和衝擊波。整個實驗其實非常簡單,最大敵氧化鎂藥柱不過 2 千克,既沒有用到復雜的觀測設備,也沒有什麼 " 超級武器 " 參與其中。
▲論文裏的爆炸裝置
在測試中,氫化鎂由于炸藥爆炸時產生的高温高壓,迅速分解成氫氣和鎂,這兩種易燃物,特别是釋放出的大量氫氣又進一步燃燒,產生了巨大的、持續時間長達 2 秒多的高温火球,内部温度則超過了 1000 ℃。
▲論文裏的爆炸效果
相比之下,同質量的 TNT 炸藥爆炸時,產生的高温火球持續時間非常短,僅有 0.1 秒左右。因此雖然 TNT 炸藥爆炸時瞬時温度會超過兩三千度,但主要依賴衝擊波,而不是燃燒來對目标造成殺傷。從這一點看,氫化鎂的燃燒持續時間的确遠遠超過了 TNT。
▲想説堪比核武器,怎麼也得有個蘑菇雲吧
但在爆炸威力上,氫化鎂的表現就遠遠不如 TNT 了。事實上在實驗中,缺乏約束的氫化鎂爆燃過程中幾乎沒有明顯的衝擊波產生。而在約束條件下,發生定向爆燃的氫化鎂在 2 米距離上產生的衝擊波最多也還不到 TNT 炸藥的 40%。
▲論文裏顯示氫化鎂的爆炸衝擊波遠不如 TNT
也就是説,氫化鎂的爆炸威力是遠遠無法和 TNT 炸藥相比的。
説到這,可能就有人想問了:鬧了這麼半天,你這個氫化鎂的威力不要説跟核彈比,就連 TNT 都不如,那還有啥意思呢?
其實,事情還真沒有這麼簡單。
前面軍武菌提到過,TNT 炸藥在爆炸時主要依賴衝擊波進行殺傷。雖然現代的軍用炸藥成分復雜,配方各不相同,但殺傷機制都是大差不差的,主要依靠的都還是衝擊波和瞬間的高温來對目标進行殺傷。
但問題在于,衝擊波并不能解決所有類型的目标,比如面對堅固的永備工事、難以打擊的地下掩體、皮糙肉厚的坦克和裝甲車,衝擊波只要超過一定的範圍,就很難對其中的人員或關鍵設備進行有效毀傷。這也是 20 世紀 50~60 年代,美蘇等強國着重發展戰術核武器的原因之一,因為傳統炸彈的威力已經陷入瓶頸了。
但随着空氣燃料炸彈的出現,這一情況出現了變化。相比常規炸彈,空氣燃料炸彈通過将易燃物質擴散到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并引爆,在爆炸時會產生 2000~2500 ℃的高温高壓和巨大的火球,同時消耗附近的空氣造成窒息,能夠對于封閉空間、地下掩體内的敵人造成巨大殺傷。
随着空氣燃料炸彈的出現,世界各國驚喜地發現,這種炸彈能夠極大提升武器戰鬥部的殺傷力。相比同質量的 TNT 炸藥,這些彈藥的威力往往能夠提升數倍甚至十數倍,而且不受國際法限制。因此在空氣燃料炸彈成熟後,這種新興武器很快就取代了大部分戰術核武器。
從這一點來看,雖然氫化鎂的爆炸威力遠不如炸藥,但能夠持續高温爆燃,利用高温引燃更多彈着點附近的易燃易爆物,或是通過縫隙對躲避在掩體内的地方有生目标進行殺傷,這都是傳統炸藥很難做到的。而且,氫化鎂能夠以固體形态儲存大量的氫氣,相同尺寸下比傳統的空氣燃料可能更具優勢。
雖然從論文中來看,氫化鎂的爆燃性能還趕不上一些已經投入實用化的空氣燃料炸彈,但作為一種新興材料,氫化鎂還存在很多研究上的空白,很有可能是一種具有極大潛力的材料。例如将氫化鎂與其他不同成分混合引爆,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加入氧化劑後,這種材料又能否用于水下武器的研發?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不過,不論再怎麼説,這篇論文中的爆炸裝置都還只是非常初級的研究,還遠遠摸不到武器化的邊,距離實用化還有非常遠的距離,更不是什麼 " 非核氫彈 " 了。
-END- ▲别忘了關注我們~
比男人更懂男人的内褲!冰絲透氣汗不粘腿,越穿越涼快!質地輕薄,有種薄如蟬翼、輕柔如紗的質感,穿在身上不悶汗、不黏膩,非常适合夏天。點擊下圖購買
拿在手上有種比紙還薄的清透感,不敢想象穿在身上究竟有多涼快 ~ 不僅薄,還很透氣,撐開面料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透氣孔,30 多度的天氣也不易產生汗臭味。
采用高品質冰絲面料,内含涼感因子,手感涼涼滑滑的,就像躲進了冰箱裏,舒服的要命。冰絲的觸感如絲綢般柔順,連手指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簡直比 " 挂空檔 " 還舒服。
涼感、透氣,觸摸即涼,穿在身上能快速降低體表多餘的熱量,清涼到每一寸肌膚。特别适合久坐、遊玩、健身運動的男士們,私處不悶不燥,出門在外整個人都精神了。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