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他花近60萬買理想MEGA:曾是高爾夫車主,一切為了“舒适”,歡迎閲讀。
理想 MEGA 是一個十足的 " 怪胎 "。
除了打破世俗偏見的造型之外,理想 MEGA 自帶的傲氣要遠高于其他的純電動 MPV,官方當初喊出的 "50 萬以上銷量第一的車型,且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 目标,如今已經成為部分網友調侃理想的談資。
但有句話説得好:從來沒有最好的車,只有最合适的車。
理想 MEGA 的科技、空間、舒适都是賣點,其實只要你能夠接受這款車的造型、純電補能方式,以及擁有 50 多萬元的購車預算,這款 " 怪異 " 的純電動 MPV 确實并非不值得考慮。
圖源:電車通攝制
銷量數據顯示,理想 MEGA 做到 " 上市即巅峰 ",從月銷破三千輛的水平一路下滑至如今的一千輛以内。很多時候,銷量成績與保值率有着一定的相關性,電車通從二手車網站查詢到,理想 MEGA Ultra 在行駛 0.42 萬公裏之後就降價了超 10 萬元,市場行情與當初的理想 ONE 相差甚遠。
那麼問題來了,已經入手理想 MEGA 的車主是否後悔了呢?恰好,電車通剛好認識一位理想 MEGA 的車主朋友小張(化名),不妨聽聽他真實的内心想法。
小張之前的座駕是第七代手動擋高爾夫,算起來已經陪伴了他整整 7 年,無論是踩下離合器的精準時機,還是換擋時手動擋杆入檔的精準手感,抑或指哪打哪的轉向反應,讓坐在副駕駛座的電車通也能直接感受到他與高爾夫之間的默契,那種駕駛激烈但安全感十足的感受令人難以忘懷。
電車通問小張," 都磨合到這種地步了,為什麼還想買别的車呢?"
圖源:車主提供
他説:" 我手頭正好有點兒閒錢,當然買理想 MEGA 主要還是我老婆的想法,(第七代)高爾夫不管怎麼保養,始終很難和‘舒服’二字扯上聯系,平常小毛病還挺多的,我也希望她坐着能舒服點兒。"
" 本來我想買個混動車,但後來一想,反正我們家人一起出門大多數都是在城裏轉悠,恰好廣州的充電條件還可以,幹脆就直接買個純電動車得了,需要跑長途的時候再開我的高爾夫。"
説完,他決定帶我兜兜風。
電車通發現,坐在理想 MEGA 主駕駛位的小張,與駕駛大眾高爾夫的小張判若兩人。以前的小張,面對絕佳的超車機會肯定會抓住,現在駕駛着零百公裏加速只有 5.5s 的理想 MEGA,俨然沒有以前的駕駛激情。
原來,性格迥然不同的汽車,會讓駕駛者的開車習慣悄然改變。
關于理想 MEGA 的造型争議,車主小張自然有所了解,市場銷量的低迷确實反映出該產品的設計難以獲得廣泛認同。
然而 " 各花入各眼 ",刻意诋毀車身設計的行為實屬沒必要,更何況喜歡開車的小張早就清楚," 子彈頭 " 造型主要是為了降低風阻,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種功用性設計罷了,也從不理會網上的争議。
電車通在國内主流汽車信息平台中了解到,網友普遍認為理想 MEGA 存在三個擔憂:
一是可能存在的充電焦慮問題;
二是理想 MEGA 是否值得五十多萬元這一價位;
三是車身尺寸過大可能導致的操控難和停車難問題。
對于這三個擔憂,小張也分享自己的看法。
前面提到,小張主要是在廣州市區内駕駛理想 MEGA,第三方充電樁本來就有不少,而且在自己家不遠處就有理想 5C 超充站,最不擔心的反而恰恰是充電便利性。再説續航能力,小張透露在正常駕駛下,理想 MEGA 的百公裏耗電量在 18~20kWh 範圍内,710km 的 CLTC 純電續航裏程實際可以跑 450~500km。
至于產品力與價格的匹配度,以及車身尺寸大可能導致的問題,小張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電車通自己感受一番。
理想汽車在高端家用車市場扎根多年,早已深谙各種家庭出行的生活場景需要用到怎樣的設計,理想 MEGA 雖是品牌旗下最貴的產品,但有理想 L9 這款四十萬級 SUV 的配置參照,我們就可以對理想 MEGA 到底值不值五十多萬元就有一個相對準确的判斷。
理想 MEGA 比理想 L9 大很多,得益于更寬大的空間,理想 MEGA 除了能照顧第二排的乘坐體驗之外,也有更多的能力和資源去照顧全車的乘坐體驗,比如增加了第三排座椅的電動調節、副駕駛座腿托調節、遮陽簾以及分辨率更高、尺寸更大的後排螢幕等配置和功能。
電動關閉的側滑門基本上是高端 MPV 的必備配置了,上下車體驗确實很好,但電車通鬥膽詢問小張:" 理想 MEGA 都沒有電吸門,而更便宜的理想 L9 都搭載了,你怎麼看?"
" 我能怎麼看,在旁邊看呗!" 小張很擅長用小幽默來化解尴尬,現在就連 20 萬出頭的 SUV 都電吸門了,他也知道落地快 60 萬的車沒有電吸門确實説不過去,只是對他來説,這個配置不常用也不太實用,所以也就沒那麼在意。
經過一番體驗之後,電車通認為理想 MEGA 确實有比理想 L9 更貴的理由,其一是在延續 L 系列舒适性優勢的前提下,更大空間和 MPV 定位帶來的舒适性增益,其二是與純電動相關的一眾全新技術。
雖然理想 MEGA 是品牌目前唯一一款純電動車,但其所采用的技術卻處于行業第一梯隊,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搭載了 5C 充電倍率的 102.7kWh 電池。按照小張的説法,平常只需要在 5C 超充站待十幾分鍾就可以充到 80% 左右,即便是在第三方充電樁也只需要等待半小時左右,大大節省了他的時間成本。
在理想發布這一技術時,業内普遍的超充速度是在 4C 左右,達到 5C 水準的車企寥寥無幾,只是現在擁有相近超充技術的車企多了不少,而且比亞迪都已經發布 10C 超充技術,這也使得消費者越來越不認可理想 MEGA 的技術溢價。
坐上主駕駛座後,電車通似乎理解了小張駕駛性格大改的原因,即便理想 MEGA 有着 6s 以内的零百公裏加速時間,但足夠出色的靜谧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很難激起激烈駕駛欲望,就連整個制動過程都很自然,不會有明顯的點頭情況。
難以激起駕駛欲望并非短板,而是理想 MEGA 產品定位的一部分。試駕一段距離之後,電車通難以理解的唯一一點事,理想 MEGA 未配備後輪轉向功能,要知道四十多萬元的純電動 MPV 小鵬 X9 可是直接把後輪轉向功能當作賣點來宣傳。
理想汽車 L 系列產品負責人侯越曾透露,後輪轉向會讓旋轉中心前移,最小轉彎半徑是變小了,但第三排乘客會感受到更快的橫向擺動,舒适性變差,而且後輪轉向功能需要更大的布置空間,這就需要采用主前驅加後橋小電機的方案來解決,但對于豪華車來説後驅必須是主驅。
簡而言之,理想 MEGA 是為了确保第三排乘客足夠舒适以及豪車的調性,才決定不提供後輪轉向功能的。
然而在電車通看來,這似乎有一絲 " 撿到芝麻丢了西瓜 " 的味道。在狹窄的掉頭路段,有了後輪轉向功能的理想 MEGA 説不定可以一把過,這确實有可能影響到第三排乘客,但車長超 5.3m 的理想 MEGA 在現實情況下就需要倒一把,倒一把帶來的不适感直接影響到車内全員。
" 沒錯,這正是我目前唯一在意的點。" 小張補充道。
試駕了理想 MEGA 之後,電車通逐步理解理想 MEGA 為何難以達成 "50 萬以上銷量第一的車型,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 這一目标。
理想產品非常适合對出行品質有要求的家庭用户,理想 MEGA 也是這麼一款純電動車,科技體驗、駕乘舒适性都沒有毛病,而且還用比較強的補能速度、逐步豐富的補能體系來彌補純電動車的短板。也正是這幾點優勢,才能夠吸引到小張下單。
然而,認可其獨特外觀、純電動力這兩個方面的用户并不多,再加上五十多萬元的價格,使得更多家庭用户傾向于選擇小鵬 X9、極氪 009 等純電動 MPV,或者直接考慮空間略小的理想 L 系列。
今年的理想汽車還會在純電動車市場發力,但這次不再入局五十萬級别純電動市場,而是以理想 i8 為抓手,設法在三十萬級别純電動 SUV 市場站穩腳跟。
這一細分市場的市場需求量并不小,在持續發展超充體系的前提下,理想 i 系列應該不會重蹈理想 MEGA 的覆轍,但能否達到理想 L 系列的銷量水平,暫且還打一個問号。
(封面圖源:電車通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