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價格戰的殘酷真相,誰是赢家,誰将被淘汰?,歡迎閲讀。
⬆️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
百年汽車工業大浪淘沙,也只有豐田、大眾和通用等跨國車企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特斯拉則是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一個不可復制的奇迹。
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燃油車的優勝劣汰之後,迎來了數量眾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新技術和新營銷讓其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度。
如果説以往車企的危機是源自經濟危機或者車企本身,更多車企當下面臨的是整個產業發展不均衡所引發的產能過剩威脅。
價格戰不可避免,倒下的車企也越來越多,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汽車銷量增長乏力,就業、GDP 和發展的需求讓多餘的產能無法停下來,價格戰是車企最為直接的競争武器。
慘烈的價格戰雖然是殺敵一千,自損一百的無奈戰術,卻可以檢驗一家車企是否擁有面向未來的實力。
站在風口連豬都能飛起來,然而,那些只依靠風飛起來的豬,飛得越高就會摔得越慘。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背景下,各大車企總會馬力全開,開建新工廠、上線新車型,随着市場形勢發展變化,部分車企不得不關停或者出售工廠,給當地經濟留下一地雞毛。
福特、現代和标致雪鐵龍等車企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大眾和通用等車企卻能在時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產品競争力和企業運營能力才是其笑到最後的支撐。
不同以往,這一次價格戰波及範圍更廣,對行業未來發展也非常關鍵。
首先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規模上升和零部件成本下降讓汽車售價逐步下降,再加上各地的補貼和促銷政策,持續的降價是必然的趨勢,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大頭部新能源車企已經給所有車企展現了未來發展趨勢。
與此同時,背靠燃油車市場積累的優勢,合資車企和自主傳統車企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後來者,它們必然需要以更低的售價快速占領市場,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的慘烈程度。
其次,新能源車企中實現盈利目前只有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汽車等極少數車企,停不下來的價格戰将讓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盈利目标遙遙無期。
作為新興產物,需要大量投入的新能源汽車更像是一場資本遊戲,新車企很少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打造面向未來的内生力,更多是在不斷的融資故事中 " 借錢度日 "。
眼前已經有許多血淋淋的教訓,從未能實現造車的拜騰和奇點,到風光短暫的威馬和高合,下一個陷入困境又會是哪家車企?
再次,在中國汽車市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中,自主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強勢崛起,而合資車企卻無心戀戰,躺平看戲。
比如,三菱退出了中國市場,馬自達将自己的未來交給了長安汽車,一汽豐田和廣汽本田關停部分生產線,減產并降低銷量目标。
與此同時,自主車企卻承接了合資車企退出的工廠和市場,比如廣汽埃安拿下了廣汽菲克廣州工廠和廣汽三菱長沙工廠,實現了燃油車產能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守住了一方 GDP 和一群人的生計。
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自主車企已經擁有打價格戰的實力,并且敢于挑起價格戰,它們終于奪回了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主導權。
憑借全球規模和品牌效應,合資車企擁有比自主車企更高的品牌溢價,如今卻成為了高價低配的代表。
當大眾和通用等頭部合資車企痛定思痛,借助本土資源和不肯退讓的勇氣,再慘烈的價格戰都只是小菜一碟,就看它們中國市場在它們心中地位。
當然,像 STELLANTIS 集團、鈴木和三菱等選擇放棄中國市場的跨國車企,也不會是少數,中國汽車市場早已不是随便一款車型就能輕易成功的時代。
不管是在價格戰中倒下的自主車企,還是退出中國市場的跨國車企,都不值得可憐,只能説明它們無法适應這個市場的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不管是參與價格戰,還是尋找新的藍海市場,主流車企都必須、也能找到前進的方向。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對中國汽車市場不重視,不滿足中國用户對汽車的新需求,留下這些車企又有何用,無非是苟延殘喘的苟且。
車企有勇氣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市場也有能力迎接全新的車企,這就是時代發展的殘酷和希望。
在令人感到絕望的價格戰中,市場上依舊有表現堅挺的大眾、通用和豐田等跨國車企,更有比亞迪、奇瑞和吉利等緊密貼近中國市場和用户需求的自主車企,這已經夠了。
價格戰,是大浪淘沙的無奈和殘酷,卻也能讓我們看到究竟哪家車企真正值得信任,就讓價格戰來得更猛烈些吧!
—— 全文結束 ——
看完記得關注 @TMC 動力
及時收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