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為什麼每次鴻蒙的變革性技術更新,都要帶上無障礙?,歡迎閲讀。
有一説一,作為科技區博主,對華為的任何一場發布會都不應該漠視,畢竟在發布之前,誰也想不到華子哥又搞出了什麼船新版本黑科技。
這不,就在今晚, " 原生鴻蒙之夜暨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 它又來了。
對于純血鴻蒙,此前差評君已經做過多次跟蹤專題,鴻蒙全家桶咱也用了不少日子,可以説是鴻蒙的老熟人了。
不過系統上這次更新的東西,我們打算結合試用情況明天再跟大家唠。今天呢,差評君決定先跟大家説點我們普通人似乎用不到,但最能體現鴻蒙人文關懷的點——無障礙模式。
如果差友們特别關注鴻蒙的話,就知道每年其實鴻蒙都會端出一些比較好無障礙功能,比方之前面向視障群體的出行輔助,智能識别、色彩校正等等。
而這次主打的更新,是這個小藝聲音修復功能:把聽障人士的聲音變得清晰流暢。
而今年這個功能,是真的科技改變生活了。
大夥們可能還不知道,其實開口説話,并不是人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海倫凱勒的故事, 3 歲的她摸着老師的喉嚨學發音。而在現實中,絕大多數聽障人群小時候,特别是語言形成階段其實沒法得到有效幹預。
這些孩子説話的時候聽不見,沒法矯正發音,所以哪怕現在能靠助聽器改善聽力,不少人發音還是存在問題。
他們一但開口説話,旁人聽起來就像嘴裏含着東西,或者就像老外説中國話,含含糊糊難以聽清,這也就是所謂的 " 病理性腔調 " ,是聽障人士特有的發音腔調。
美國聽力學會 1984 年的一篇論文,已經開始研究聽力障礙者的言語和語言障礙
這種模糊的腔調就導致,即便聽障人士能説話,也很難與其他人正常溝通。完事這又會讓他們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區别對待。
不過轉機發生在 2022 年。那一年,患有先天性極重度聽力障礙的冬殘奧會火炬手朱轶琳,把這一困難反饋給了華為研發團隊。
兩年後,鴻蒙給出了他們的答卷,不但在技術上是業界獨有,而且充滿善意、超級人性化。
具體來講,現在有需要的用户,只用在新版鴻蒙系統的設定頁面,點擊進入無障礙,裏面就有一個聲音優化的選項。
然後開始設定,錄制自己的聲音,朗讀給出的幾個例句;随後聲音大模型就會來學習你的發音方式和音色,識别出你的聲音對應的字詞。
設定完以後就可以使用了,只要你向它説話, AI 就能将你講出來的文字,用你的原來的音色,清晰精準的表達出去,就跟下面的演示一樣。
小藝聲音修復這一功能的實際效果,我們用什麼形容詞都無法描述,只有聽障人士和他們的家人才會懂。
舉個例子,來自北京的雙胞胎姐妹劉琳和劉璐,是最早體驗這一功能的障礙人士之一。先天聽力障礙的她倆,即便付出大量努力才能開口跟大家交流,甚至成為軟體工程師,但在生活中還是會產生不少困難。
比方在菜市場、醫院這些人多嘈雜的地方,攤主和醫生們經常聽不清她們講的内容,沒法買東西沒法看病;在職場中也經常因為發音問題失去很多報告機會。
而當她們第一次嘗試小藝聲音修復,通過助聽器聽到手機裏傳來飽含感情的聲音時,她們腦海中自己聲音本來的樣子成了現實。
她們的父母聽到這段清晰流暢,屬于孩子的完整聲音時,他們也萬般感動,覺得 " 這就是他們想象中的樣子。 "
還有一位小學老師杜然,雖然他是聽障人士棒球隊的組建者,但當自己孩子出生後他還是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敢在孩子面前講話,生怕影響孩子説話方式。
現在有了小藝聲音修復功能,杜然也終于可以放下心來,甚至開始跟其他朋友們推薦這個功能,希望他們用上以後能夠通暢的表達,從而打開心扉,加入球隊,好好生活。
被小藝聲音修復改變了的,其實遠不止上面視頻中的這些用户,還給一些在他們之外,正在努力練習口語的聽障人士帶來了希望。
在這之前,由于孤獨、離群,逃避交流,他們幾乎是很難開口的,也缺乏一定的動力,但随着他們圈内越來越多人開始宣傳、了解小藝聲音修復以後,不少人的心态也開始改變。
他們開始勤奮的練習口語,争取早點用上這個功能,得到他們 " 原本的聲音 " ,讓他們自己的每一次發聲,都擲地有聲。
但是,可能有朋友還是會好奇,為什麼像華為這樣的科技大廠要這麼重視無障礙呢?
一方面,差評君覺得殘障人士們的需求,其實經常被忽視。
目前世界有超過 10 億人因殘障生活不便,這意味着,每 7 個人之中,就有 1 個人需要無障礙設備的幫助。在我國,有超 1700 萬視障者、超 2700 萬聽障者、 7000 萬讀寫障礙者和超過 2 億 65 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但科技的進步,不應該落下任何人。
差評君這幾年經常看華為的發布會,每次我們都會關注鴻蒙系統在無障礙上又做出了哪些新的改變。
比如 HarmonyOS 4 上,為了幫助聽障人士開發的借助助聽器直連、小藝通話更新、智能問答;又比如今年 HDC 上面向視力障礙人群的小藝看世界,靠攝像頭識别面前的具體場景、物品。
這些點滴的技術進步每次展示的時候,台下都會為科技的温度響起熱烈掌聲。
另一方面,對企業來説,重視無障礙,既是幫助殘障人士的具體舉措,也是對軟硬體邊界的探索。
換句話説,能幫助發現潛在的用户痛點,拓展更多的使用場景,也是廠商們探索新技術應用的反應池。
比如靠語音打開 app 、執行操作甚至人車房全場景;最初為聽障人士設計的視頻自動字幕等等。
包括鴻蒙這次的小藝聲音修復,實際上也是華為對人聲識别和 AI 技術的一次展現。
其實吧,關注殘障老弱人士的問題,如今已成了全社會都在關注的話題。與鴻蒙生态共創的無障礙合作夥伴,就還有南方航空、交通銀行等企業。
2020 年初,差評也發起了「 平行時空 」項目,我們聚焦國内 8500 多萬殘疾人、上億老年人和留守兒童,希望通過持續的内容傳播,呼籲社會各界加入到彌合數字鴻溝、推動信息無障礙的進程中。
幾年來,無論在圖文平台還是視頻平台,往期關于無障礙内容的評論區,我們都能看到不少粉絲發表他們的真實經歷。
每次讀到這些評論,我都會感慨萬千,或許這就是科技以人為本的具體樣子。
就像今年《華為終端可持續發展報告( 2023-2024 )》中提到的, " 用技術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讓每個人都平等地融入數字世界 " 。
匯成一句話,那就是:科技就是一起前進,誰也别掉隊。
撰文: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