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睡實驗室門外的病毒學家發聲:與現任領導沒有恩怨,本人已受聘廣州一研究院,歡迎閲讀。
近日,病毒學家張永振因在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的實驗室被關閉而睡在門外一事引發社會關注。
此前報道:科研人員被迫搬離實驗室?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回應
29 日凌晨,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發布情況説明稱,近日醫院部分實驗室需要進行改造,因安全原因進行封閉施工。醫院為張永振團隊提供了另外的辦公及實驗場所,事前醫院已制定相關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情況説明中還提到,醫院 " 始終尊重科研工作者,支持科研人員及學生開展正常的研究工作 "。
29 日 21 時許,記者通過電話與張永振取得聯系。對于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所稱的因實驗室改造需要進行封閉施工,他并不認可。他表示,目前他們團隊所使用的實驗室為位于一樓的 P1、P2 實驗室,與二樓的 P3 實驗室 " 界限非常分明 "。P1、P2 實驗室于 2020 年完成裝修、并無改造需要,而 P3 實驗室在裝修完後 " 過去 4 年就沒動過一次 ",因此他認為 P3 實驗室也無需改造。
他還表示,實驗室關閉對尚未完成的實驗将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前兩天做的實驗現在已經毀壞了 "" 有些标本都是歷史的标本,不可復制 "。
4 月 29 日夜,張永振與團隊人員繼續睡在實驗室大樓門口。受訪者供圖
張永振稱,他和團隊成員仍守在實驗室門外,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仍無人出面與他直接對話解決此事。他表示,自己平常極少與現任的中心領導接觸," 幾乎沒有太多交集,個人之間也沒有任何恩怨 "。
公開信息顯示,張永振團隊于 2020 年 1 月鑑定出新冠病毒 RNA 序列并公布,是全球最早公布該病毒序列的團隊。2020 年 12 月 15 日,張永振入選《自然》雜志年度十大人物。
有團隊成員在樓内睡了 3 夜
公衞中心稱會妥善安置
張永振對紅星新聞説,自己此前在廣州開會,本來 27 日就要趕回上海,但因天氣影響,班機兩次被取消,在廣州機場待了 10 個小時,28 日晚才回到公衞中心。
張永振 4 月 29 日在微博稱,已經在第一時間對公衞中心的聲明作了回復。他公布的回復稱,公衞中心勒令搬離的 25 日當天,團隊成員就已經向院領導表達了意見和回復。28 日院方直接封閉實驗室後,團隊成員也主動向院方領導提了訴求和協商意願,但沒有獲得相應的搬遷方案。
4 月 29 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上海公衞臨床中心宣傳科一位工作人員,其表示,公眾号已經發文反饋了,有其他情況請關注公眾号。其主管部門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黨辦工作人員也向紅星新聞表示,以公告為準,其他無法答復。
4 月 29 日晚,紅星新聞多次致電上海公衞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範小紅等院領導,未獲接聽。
紅星新聞了解到,有一名團隊成員陳研究員堅守在樓内,已經睡了 3 夜。紅星新聞記者與她通話時,她稱自己待在大樓一樓的辦公區,自己的辦公室和實驗室由于門禁失效都已無法進入。目前她拒絕出來,希望院方給出合理的搬遷方案,搬遷完成前保證科研活動的正常開展。
團隊成員:
院方提出可搬去另一位教授實驗室
但場地、設備難以協調
廖同學是張永振團隊中一名學生,他告訴紅星新聞,他是復旦大學生科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的學生,獲上海公衞臨床中心聯合培養,在張永振實驗室工作。
據其所述,4 月 25 日下午,在張永振、陳研究員都不在的情況下,院方臨時開了個 " 前後不超過 5 分鍾 " 的會,張永振團隊僅有兩人到場。院方表示,因為二樓 P3 實驗室關閉改造,要求一樓的張永振團隊實驗室搬離。而相關改造此前已經開始進行,部分牽涉一樓。院方的具體要求是,張永振團隊全部人員立即停止科研,4 月 26-27 日兩天内将全部個人辦公用品、實驗樣品和試劑耗材等清空,4 月 28 日起将關閉全部門禁。但會上沒有對搬運事宜做任何具體安排。
陳研究員則表示,自己 26 日趕回公衞中心,再次與院方溝通後,得到通知可以搬往前樓另一位教授的實驗室。
但陳研究員和團隊學生都表示,組裏有大量病原未知的樣本,至少要在 P2 實驗室進行,但那位教授的實驗室在生物安全等級和物理空間隔離上都難以滿足需要。此外,因為研究方向不一樣,場地和設備安置都存在諸多難以協調的問題。
學生隔着窗户向樓内的陳研究員遞飯。
陳研究員向紅星新聞表示,她從 26 日開始便待在樓裏,目前已經在辦公室睡了 3 夜。自門禁關閉後,學生通過窗户給她遞飯。
廖同學説,4 月 28 日早上 8 點來上班時,他們發現大樓門口有 6-8 個保安排成一排,稱封閉改造不讓進,門禁也失效了。他們試圖跟院裏溝通能不能讓學生先進去拿個人物品,無果。
病毒學家被聘任 5 年兼職教授
中途改全職引進,但未能辦理入職
原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做研究員的張永振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根據 2018 年 2 月 25 日至 3 月 1 日期間形成的協定,他被上海公衞臨床中心及復旦大學聘任為兼職教授,協定期 5 年。
張永振説,2020 年上海公衞臨床中心希望聘任他全職工作。當年,上海公衞中心與中疾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協商一致,把他調到上海公衞中心全職工作,并獲黨委會通過。紅星新聞在上海市人社局官網注意到 2020 年 10 月的一則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拟錄用人員公示,拟錄用張永振,拟聘崗位為 " 專技崗位 "。
上海公衞臨床中心官網顯示,2020 年 10 月,華東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成立揭牌儀式在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防控樓舉行。張永振教授和石正麗教授 ( 兼職 ) 分别擔任正副所長。
"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一直沒有辦理入職手續。" 張永振説,糾紛始于 2021 年院領導的更換。2022 年 10 月底,他被院方告知,因合作協定到期,從 11 月 1 日起不再合作。他收到的通知函表示,2017 年 10 月籤訂的《合作框架協定》約定 " 本協定自籤署之日起有效期 5 年 "。張永振説,院方随後撤銷了他的 OA 辦公系統權限,并要求他和團隊成員離開上海公衞中心。
2023 年 9 月,張永振團隊在頂級期刊《Cell》發表論文《宿主特征決定野生小型哺乳動物中病毒組組成和病毒播散》。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團隊所有成員署名的所屬部門均為復旦大學。
已受聘廣州一研究院
但實驗室仍在上海
陳研究員表示,自己承擔的一個以上海公衞臨床中心為依托部門的上海市 " 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 啓明星項目于今年 6 月 30 日到期,因此在張永振團隊的 5 年協定去年到期後,她與公衞中心續籤了一年的協定,直到項目結束。續籤時院方承諾了協定到期前不換辦公室和實驗室,這也是她當時唯一的要求。
紅星新聞在復旦大學生科院官網上看到,陳研究員現在是復旦大學的正式職工,是生科院的青年研究員。她表示,自己與上海公衞臨床中心是合作關系,本計劃項目到期後實驗室搬回復旦,那邊的實驗室已處于試運行狀态。
目前,張永振已受聘復旦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 ( 廣州 ) ,但他表示,實驗室和人員建設仍在籌備,目前他的實驗室仍在上海,自己 2021 年以公衞臨床中心為依托部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也仍在執行中。
據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 ( 廣州 ) 官網,其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和復旦大學三方共同舉辦的廣東省屬事業部門,由復旦大學校長金力擔任院長。其官網相關新聞稿顯示,張永振為資深研究員、全職課題組組長,入選 2023 年廣州市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名單。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張永振課題組今年還在依托復旦大學發布博士後招聘啓事。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中,張永振在教師目錄。頁面顯示,張永振 2001 年 -2020 年 9 月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任職,2018 年 -2023 年 3 月在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任兼職教授。張永振近年來,帶領研究團隊在世界上率先發現了 5500 餘種新病毒,是全球發現新病毒最多的研究團隊,填補了病毒進化上的空白,重新界定了 RNA 病毒圈。2020 年 1 月,張永振的研究團隊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并做出精準判斷提出正确的應對建議,獲得國際贊譽。2020 年 12 月 15 日,張永振入選《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紅星新聞記者 陳卿媛 胡伊文 特約記者 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