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歷史的記憶: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T-26坦克,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探索者 ,作者毛豆 123
關于國内蘇制坦克的性能、戰史,其實已有諸多筆墨記載,筆者在此不多做贅述。但在翻閲文獻的過程中,筆者意外地搜到了一些抗戰時期蘇制 T-26 坦克的相關老照片,供大家參考。
以下照片内容均為 1939 年 3 月,中國陸軍第 5 軍下轄的第 200 師所使用的 T-26 演習照。在此感謝:60 炮的部落格提供!
▲抗戰時期,蘇聯政府對華亦援助了大量軍事物資,其中就包括了 82 輛 T-26B 輕型坦克。其配備的 45 毫米火炮足以對日軍使用的九五、八九式坦克構成致命威脅,遺憾的是數量太少,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于新聞媒體前展示越野性能的 T-26 坦克。該車正面裝甲僅有 15 毫米,全重約 9 噸。炮塔頂部環繞天線框,衝壓工藝的火炮防盾上裝一對夜戰探照燈,加裝炮塔後射機槍與塔頂高射機槍(部分在車長位置改裝凸出的圓形艙門和 P-40 高射槍架)
▲演習中獨自向目标發起衝擊的 T-26 坦克。由于缺乏步兵的掩護,此舉極易使車輛遭到攻擊
▲演習中練習旗語的中國士兵,注意該車車頂上裝有帶彈鼓的 DT 機槍
▲向國民政府官員介紹 T-26 坦克的蘇聯顧問。在中方的報告中,該車被稱為 " 俄式九噸半戰車 ",其中還列舉了 T-26 的缺陷所在:4 缸卧式汽油機在發動時,火花塞容易被機油堵塞,而該發動機以磁電機點火,容易發生故障;坦克履帶很容易脱落,導致車輛妥善率差。至于 DT 坦克機槍不容易拆下車作戰的意見,則是來自曾指揮第五軍裝甲兵團的胡獻群:" 俄式 9 噸半戰車(T-26),火力旺盛,射擊操縱靈便,利乎戰鬥,……意式戰車(CV35)與俄式戰車之輕機槍,準星皆在戰車轉塔上,遇必要時拆槍下車戰鬥,則因無準星射擊困難,有改善之必要。"
▲使用德式拖板車移動的 T-26 坦克。對戰時的中國而言,履帶這種東西是昂貴的消耗品,移動時盡量以拖運為主,以此來減少履帶板的損耗
▲林間整備的 T-26 坦克乘員。車是蘇聯造,而坦克兵佩戴的防撞帽卻是進口的意大利貨
▲演習中整裝待發的 T-26 坦克群。與當時日軍較新的九五式輕型坦克相比,這批 T-26 機動性稍遜,火力極車内外通訊遠勝對手;再與當時日軍最新的九七式中型坦克相比,這批 T-26 的機動性、裝甲厚度稍遜,穿甲能力和直射精确性更勝,車内通訊遠勝。
▲演習中突破障礙物,艱難向前推進的 T-26 坦克。名義上是 " 步坦協同 ",卻怎都不見步兵的影子
▲行軍中的 T-26 坦克。該車的車長艙蓋掀開後可充當防彈板使用,日後的蘇式坦克也保留了此類設計
▲演習場上系數亮相的 T-26 坦克,此外還有意制的 CV35 超輕型坦克出鏡
▲行軍間隙整備坦克的 T-26 乘員。1938 年 11 月,這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将投身桂南戰線,在昆侖關與日寇一決高下 ...
▲如有商務合作、投稿轉載、申請加入粉絲群請添加我的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