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昔日爆款“制造機”偃旗息鼓,多只百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僅剩一二十億,誰搶了C位?,歡迎閲讀。
财聯社 8 月 27 日訊(記者 沈述紅)無論宏觀大勢還是微觀情勢,新的變化正在資本市場裏一一發生。在 2021 年 12 月首批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内,該類產品曾頻頻成為舉步維艱的基金發行市場中罕見的爆款 " 制造機 "。然而,不少曾經的百億爆款如今規模已降至 10 億元左右。
據财聯社記者統計,截至 6 月底,超 9 成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較成立之初出現了下滑,25 只產品規模下滑超 40 億元,8 只產品規模下滑超 70 億元,還有 3 只產品規模下滑近 90 億元。在收益層面,該類產品今年整體表現不如純債基金,業績上也已出現較為顯著的分化迹象:有少數產品收益超 1.7%,但也有部分產品收益徘徊在 0.5% 以下,個别產品甚至出現了虧損。
同業存單指數產品為什麼 " 不香 " 了?對此,多位基金經理解釋,這與貨币基金的收益上行和今年上半年的債牛行情有一定的關系。相關產品收益的分化,則主要源于基金管理的思路和精細化程度,產品在久期、杠杆、存單資質選擇等方面都會存在一定差異。
此外,存單指數基金還有不超過 20% 的倉位可投資于非同業存單類資產,這部分倉位在依托信用債等資產力争增厚收益的同時,也面臨一定的信用風險,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較大虧損。
收益與規模日漸分化
截至 8 月 26 日,同業存單基金業績表現已呈現出一定分化迹象(剔除今年以來成立的新產品),部分產品未能跑赢業績基準。年内表現最好的是博時基金旗下 " 博時月月樂同業存單 30 天持有 ",作為一只短債基金,該產品年内收益達 1.72%。
其次,為華泰柏瑞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年内收益為 1.71%。同期,永赢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天弘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中歐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收益分别達 1.61%、1.57%、1.56%。
與之相反的是,年内仍有部分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收益徘徊在 0.5% 以下,個别產品甚至出現了虧損,如英大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今年以來回撤 0.18%,中信建投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收益也僅有 0.38%。
從近兩年來的業績看,在華泰柏瑞、景順長城、銀華、鵬華等公司旗下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收益紛紛超 4.60% 的情況下,英大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同期收益僅為 1%。
超 9 成產品規模下滑
而由于部分產品業績不達投資者預期,加之同質化競争逐漸加劇,不少同業存單基金的規模也出現了下滑,逐漸被市場邊緣化。
據記者統計,截至 6 月底,92.68% 的同業存單基金成立以來的規模均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57 只產品規模下滑超 10 億元,25 只產品規模下滑超 40 億元,還有 5 只產品規模下滑超 80 億元;僅有鵬華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富國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等少數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出現了數十億元的增長。
規模下滑最為顯著的,無疑是平安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這只年内收益為 1.26% 的產品,6 月底的規模僅剩 10.86 億元,較 2022 年 5 月成立之初的百億規模下降了 89.16 億元。
招商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華夏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建信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匯添富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這四只產品在 2022 年成立時規模均在百億元級别,如今規模均徘徊在 10 億元至 20 億元左右,較成立時分别下滑 88.32 億元、86.97 億元、84.30 億元、83.37 億元。此外,廣發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鵬揚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工銀同業存單指數 7 天持有成立以來規模縮水均超 70 億元。
為何 " 不香 " 了?
為什麼曾經 " 爆火 " 的同業存單指數產品看起來 " 不那麼香 " 了?
在天弘中證同業存單 AAA 指數 7 天持有基金經理田瑤看來,同業存單指數底層資產以同業存單為主,發行初期因其有較好超額收益而火爆,近年來,市場另一類產品短債基金競争力占優,因其底層資產以更高收益的短期限信用債配置為主,故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更傾向于此類產品。
華東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經理坦言,這與貨币基金的收益上行和今年上半年的債牛行情有一定的關系。在發行之初,同業存單基金一定程度上被視為貨币替代,随着運行至今貨币基金 7 日年化收益率上行,外加 2024 上半年債券牛市,各類型債券型基金的火爆,加劇了同業存單基金的資金流出。
永赢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基金經理胡雪骥觀察到,今年以來長債收益率下行幅度較大,債券資產的久期貢獻相較票息更加顯著。同業存單作為短久期固收資產,在資本利得方面不如長債,所以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持有期回報也不如純債基金。
分化内因
對于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產品收益出現的分化,胡雪骥認為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人根據對利率走勢的判斷相對指數久期超配或低配帶來資本利得差異,另一方面是針對同業存單和信用債個券選擇上的票息差異。" 個别產品收益為負回報,可能跟大額申購贖回造成的流動性衝擊有關。"
華南一家頭部公募人士認為,收益的分化和基金管理的思路和精細化程度有關。" 和股票指數基金不同,債券指數的成份券很多,同業存單 AAA 成份券有超 8000 只,無法做到完全被動跟蹤。因此,在投資的過程中,會存在選券帶來的差異。"
另外,市場上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通常在合同中規定,基金投資于同業存單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 80%,但是其中約 20% 倉位涉及到基金經理的主管操作,因此也會造成收益差異。
華東一家大型公募研究人士解釋,通過利用這不超過 20% 的非同業存單資產的倉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在依托信用債等資產力争增厚收益的同時,也面臨一定的信用風險,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較大虧損。
" 產品成立的時點、大類資產配置情況、基金公司固收研究方面的優劣、杠杆情況等,都對產品收益造成影響。" 另有公募人士表示,一般來説,產品配置的杠杆較高則產品波動較大,如遇債市調整產品或将面臨較大幅度下跌。
" 同業存單指數產品為淨值型產品,其配置的資產根據每日市場波動會存在估值波動,故會出現階段性負收益情況。" 華北一家大型公募人士稱。
基金的規模也會給產品業績造成影響。上述華南頭部公募人士稱,一般來説,規模越大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受到負債端衝擊的影響會較小,業績一般也會相對更穩定。
" 基金規模如果較頻繁變動,產品的管理難度加大,交易的摩擦成本提高,可能會導致收益的分化。" 興全基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