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張雪峰的熱度怎麼還不降?他的話真是扎我心,歡迎閲讀。
你們好,我是 biu 媽!
過去的一個月,大家應該都認識了這個叫張雪峰的人。他一句 " 如果我的孩子報考新聞學,那我一定會把他打暈 "徹底出了圈,後來事情持續發酵,硬是上了十多次熱搜。
雖然外面熱度已經下去了,還是很多身邊的朋友陸續來問 biu 媽,對這件事怎麼看,張雪峰説的對不對,到底新聞學能不能學?
▲ 圖源:網絡
哼!這些家夥心裏想的啥我可是清清楚楚……
不就是因為 biu 媽大學的主修專業是新聞學的好兄弟 " 傳播學 " 嗎,就是在很多人眼裏,和新聞學也沒啥區别的那個傳播學。
我一直忍着沒有寫這個話題的一大原因是,太扎心了!!
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一次,我肯定不會再選這個專業了!而且我也不想再學文科了,就算跪着,我也要把理科讀完!
即使在國外,後悔學新聞的人還是很多。CNBC 在去年年底的調查顯示美國大學生最後悔的 10 大專業(後悔率),文科占了,新聞學榮登第一,biu 媽學的傳播學在第 4 位。
▲ 圖源:CNBC
其實當年大學學到的知識和理念,我覺得還是對我幫助很大的。現在這個信息爆炸,人人可以做自媒體的時代,這些知識完全可以想辦法自學啊。
大學四年時間寶貴,還是學一些有 " 專業壁壘 " 的專業比較好 。啥叫壁壘,就是那句大白話—— " 人家沒學就不懂,你學了才懂 "。
現在回頭看,理科,就是最大的壁壘……
不過,咱們不都還是小學生家長嗎,還不到聊 " 選專業 " 的時候吧 ~~
誰知道十多年後什麼專業是熱門,又有誰知道,今後還會出現多少現在沒有的新專業呢。
有一説一,咱們這個階段的家長,真正應該做的,是把控大方向,同時盡量給孩子未來的道路拓展更多的可能性,讓孩子有機會去選 " 有壁壘 " 的路。
前天我在給大家推薦的時候就説過,咱們給孩子做學習規劃,跟着國家的人才培養大方向走,就不會跑偏。
當時礙于篇幅有限,還有很多話不吐不快,不如再用一篇文章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01
大方向 , 跟着國家政策步子走
只要時刻關注時政新聞的家長,就會意識現在有個非常明顯、堅定不移,而且越發重要的大方向,那就是" 科學教育 "。
咱們不看遠的,就看今年,就有好幾個和科學教育相關的重磅新聞!
2.12
中央重要講話中提及 "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3.15
《關于系統提升青少年科創教育質量的提案》,提出 " 只會解題難出科學家,科創教育需手腦并用。"
4.14
《科學技術普及法(修改草案)》發布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5.29
教某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
再回頭看這幾年的教育改革,其實一直都在往 " 科學 " 傾斜。
比如在小學階段,科學雖然感覺上是一門 " 副科 ",但從去年發布的 2022 新課标中,科學課在課時已經超過了英語。
再比如在這幾年的中考、高考試題,越來越喜歡設定真實場景,讓孩子解決現實中真實的 " 科學問題 "。
比如會在題目中出現我國前沿的科學技術成果:
▲ 2023 全國乙卷
▲ 2023 新高考卷
也會出現很多真實的生活問題:
大家可别以為這些,只存在于高考 " 理綜題 " 中,離孩子很遙遠哦。
高考分文理,中考可是不分文理的,語數外物化生地史,所有科目都是要參加中考的。
而且中高考是指揮棒,影響力很快就滲透到小學的科學課中。
我前天在文章中也提到過,一些教育發達地區已經開始重視科學課,把它當作了一門主科來學了,教學方式和作業都很靈活了。
▲ 北京某小學科學作業。
左:了解病毒繁殖流程;右:磁鐵指向實驗觀察記錄
另外" 科學 " 在三門傳統主科中也在頻頻刷 " 存在感 ",數學考題中也會經常設定真實的科學問題,融入我國的科技成果。
甚至語文、英語的閲讀理解,科學閲讀(科普、科學文獻、説明文)的比例也是在增加的。
種種迹象都表示,在培養 " 科技人才 " 這一點上,國家已經是把 " 重視 " 兩個字落到教育的細節裏了!
想想也明白為什麼,科學技術不也正是一個國家的 " 壁壘 " 嗎!
02
科學思維不是自然養成
需要引導
在以前,整個小學孩子們學習的内容都不多,如果 6 年只把精力放在 3 門傳統主科上,就會發現知識點其實很少。
為啥這幾年一直在減負,就是因為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把大量的精力浪費在了重復學習和機械刷題上 ," 雙減 "減去的是不必要的低效學習。
有減就有加,孩子時間從無效刷題中解放出來了,要投放到哪些更有意義的地方去呢?
最容易想到的是閲讀和大語文。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這幾年 " 大語文時代 "" 文史不分家 " 已經深入民心。
而科學教育,很容易被忽略,以至于咱們的科學教育一直都有個 " 斷層 "。
在學齡前,家長都知道要讓孩子讀科普繪本、看紀錄片、看科學動畫,完成科學學習的 " 原始積累 "。
中學後,大家也知道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自然科學相關的學科很重要,但是幾乎都是比較枯燥的刷題,畢竟升學壓力上來了,學得又太多,刷題其實是表面效率高,但也很無奈的一個選擇。
而本來應該承上啓下的小學階段呢?
應該做什麼呢?
看過一個人大附的物理老師的分享,核心觀點就是,自然科學類的學科,物理、化學之類,其實都是講究思維的,而思維并不是自然而然成長的,我們必須做一些事情,去幫助孩子的思維逐步晉級。
科學思維第 1 個層級是理解、記憶。我們帶孩子看科普書,積累科學知識,理解概念,孩子科學思維,就會發展到這個層級。
但是這類思維比較簡單,小學階段起碼應該做到第 2 個層級,就是歸納整理。把學到的知識整理成體系。
為什麼 " 歸納整理 " 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把我們的腦子比作房間,把科學知識比作房間裏的東西,歸納整理就好像是學習收拾房間。
小學階段學科學,知識點很少,就像在一個房間裏,随便仍這幾樣東西,很容易能找到,所以學的很輕松,很多人也沒有想到過要去收拾房間。
但是如果到了初中,科學課,變成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幾門大科,知識量陡然上漲,如果知識只是這樣随意裝在腦子裏,就好像東西多但是混亂的房間,你想找一個東西的時候,就找不着。
更直觀的感受就是,做題很慢,調不出來你想要的東西,沒有頭緒。很多孩子小學時候成績不錯,上了中學一下子就 " 垮了 ",就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跟不上新的節奏。
所以小學就應該開始練習 " 整理房間 ",到了初中,孩子已經能夠很熟練的把東西分門别類歸納好了,想用時才能直接拿來用。
今年教育部聯合 18 部門,發布的重磅檔案《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有提到,孩子要探索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其實也有類似作用。
至于怎麼做,這個要是展開來講就又可以寫一篇文章了,今天就簡單分享幾點我自己認為的重點。
1
學習科學家的思考方式
聽起來高大上,其實沒有那麼難。
因為科學探索的基礎階段,科學的思考方式一定是有固定 " 經典思路 " 的,比如怎樣進行觀察和記錄,怎麼進行實驗流程,都有一定标準。很多專業在大學都還會學 "xx 學研究方法 ",這是一個道理。
在小學階段,如果學校和老師比較重視科學課的話,老師的教學,就應該是符合 " 科學家思考方式 " 的。
比如孩子們都喜歡做的小實驗,如果家裏當作玩具來玩,孩子們哇好開心就沒了。但是如果在課上,按照标準的科學實驗流程來做,去" 觀察—操作—記錄—分析 ",就是對知識很好的歸納整理。
▲ 學而思科學思維課帶孩子記錄實驗現象
2
多創造接觸科學家的機會
有的城市科技館、博物館,會邀請科學工作者來參與活動;有一些科學家會和教育機構合作開設講座和課程;還有的科學家會自己開自媒體拍視頻……
現在很多渠道可以找到類似的資源,希望大家好好用起來,不要知識讓孩子 " 看個新鮮 " 就過了,至少要對科學家的分享有所思考。
▲ 非常火的 " 不刷題吳姥姥 ",biu 媽幾年前就推薦大家關注啦!
▲ 學而思科學思維課的 " 對話科學家 " 系列活動,每月都有和科學家對話的機會
這時候我真的很想自誇一下咱們平台的前瞻性。
不管是和大家分享的,還是前幾天推薦的專業的科學思維課程,以及寫了很多期的,一直在篩選的,咱們團隊一直都在探索幫助孩子們培養科學思維的方法。
不管你用哪種方式鍛煉孩子科學思維,現在就重視起來,帶孩子行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03
進可攻 , 退可守 , 還得是科學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學好了科學,然後又能怎麼樣呢?
當然是對升學有幫助啊!對咱們就是這麼打開天窗説亮話。
先問大家 2 個問題,升入你所在市最好的重點中學,有多少種途徑呢?考入重點大學又有多少種途徑?
再消息不靈通的家長,也不會相信只有中考、高考這一條路吧?只不過大家都會覺得别的通道,都太小眾,是遙不可及的。
但是實際上,這個 " 其它通道 " 比很多家長想象中寬得多。
比如去年清北在内地錄取本科新生 3400 餘人,但通過強基各種專項進入的就有 1700 多名,占了一半了。
▲ 圖源:知乎 @高考升學
國家現在既然大力鼓勵科學教育,在未來的中高考和人才選拔上,科學教育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強。
所以 " 科技特長生 " 這幾年慢慢在小範圍中越來越 " 火 " 了。
原因嘛前天已經大概和大家説過了——
一方面 " 門檻 " 不算高。
如果走科技特長生路線的話,孩子能參與的項目是最多的,而且在小學階段這些競賽的難度都不大,并不是奧某數那種純拼智商的,只是很多家長和孩子找不到參加入口。
另一方面 " 出口 " 越來越好。
各省市重點中學又年年都在拓展 " 科技特長生 " 的人數。今年多城市,中考科技特長生錄取比例大幅度增長,最多的浙江增長 200% 以上!
另外,就算是走普通的考試通道," 理科 " 學好了,路還是要寬得多。
從我們這一代開始,理科選專業的範圍就一直比文科要廣得多,文科大部分專業理科可以報,理科的專業文科是肯定報不了的。
而新高考到來,其實讓這種對比愈加的 " 殘酷 " 了。
新高考後不再分文科理科,除了語文、數學、英語 3 門必考之外,另外三門高考科目,是讓孩子自選,又分為 3+1+2 模式和 3+3 模式。
3+2+1 模式:
"3" 即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 3 科;
"1" 指從物理或歷史科目中選擇 1 門首選科目;
"2" 指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 2 門再選科目。
3+3 模式:
前者 "3" 指的是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 3 科;
後者 "3" 指從高考科目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3 科。
看似孩子們更自由了,但是專業的限制也就更多了。如果要想孩子以後專業選擇更廣,選了 " 物理 + 化學 ",90% 的專業就為孩子敞開了大門。
EASTWEST
其實寫到這裏我回過頭去看自己的文章,自己説話口氣會不會太現實、太生硬了一些?
但轉念一想,咱們大多家長都是普通人,多了解一些現實情況對我們,對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除了這些看上去硬硬的政策,從更長遠來説,科學科技的就業前景也不可能小。
而且數據説話,歷年來就業前景最好的專業,永遠都是和科技挂鈎!
▲ 圖源:麥可思報告
當然,孩子未來最終要他們自己去做選擇。
但我們可以早早帶着孩子把科學基礎打好,把升學的籌碼拿到,到了孩子要做選擇的時候,大學專業好選,但凡有娃對某個細分領網域感興趣,就很容易走上快車道!
直播預告丨暑假時間長,親子陪娃可以安排哪些活動?
點擊下方按鈕即可預約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