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歌手活了,是因為華語歌壇半死不活,歡迎閲讀。
四年前《歌手 · 當打之年》播完之後,我覺得這節目大概率就到此為止了。
華語樂壇青黃不接,節目賽制老套陳舊,可怕的不是槽點越來越多,而是關注度逐年下降。
觀眾沒有新鮮感了,名場面越來越少了,參加節目的歌手咖位越來越小了。
再辦下去,節目的牌子也就該砸了。
看節目的心裏明白,辦節目的也懂這個道理。《歌手》激流勇退,一離開就是四年。四年後再回來,這節目卻好像又活了。
所有人似乎都在讨論《歌手》,有人輕松玩梗有人嚴肅憤怒,但不管咋麼樣,節目組需要的熱度,是賺夠了。
第一期播完,那英的表情包滿天飛,又是 " 五旬老太守國門 " 又是 " 葉赫那拉氏抵抗洋人的宿命 "。
在玩笑中,一檔綜藝節目似乎都被賦予了本不該有的宏大叙事。
原因很簡單,這季歌手,國内歌手綜合實力不夠強,請來的國際友人又确實很能打。
因為是時隔多年再辦,新一季《歌手》播出前的幾個月,就已經引來了不少關注,傳聞中的邀約名單裏,甚至有歐美頂流火星哥在内。
節目播出了,火星哥倒是沒來,但國際友人依然能打,57 歲的香缇莫秀高音輕松地像是在炕上唠嗑,00 後凡希亞則證明歌手不是非得修煉到五十歲以上才能擁有超強唱功。
内娛這邊,那英雖然肉眼可見得緊張,但還算發揮穩定,老牌天後的唱功畢竟值得信賴。
可其他歌手的表現,也不能説都不穩定,專業人士可能會覺得他們各有各的風格,但看在普通觀眾眼裏,那就是大都不怎麼能唱。
至少在純唱功對比上,香缇莫和凡希亞顯然是高出一籌。
于是,觀眾們開始熱心搖人,呼籲各路唱将支援那英,韓紅等人也積極響應,給平靜的内娛帶來了一波不小的漣漪。
我倒覺得,把一個音綜上升到國家層面的高度,完全沒必要,外國歌手唱得好,中國觀眾聽到耳朵裏一樣享受。我也相信,大多數觀眾也就是玩個梗,真覺得中國歌手唱功被碾壓就是多麼了不得的事情,感到胸前的紅領巾都蒙了羞,那真是挺扯淡的事情。
但這件事暴露出的問題倒是顯而易見的。
華語樂壇能打的年輕人,并不多(加 buff:不是沒有,只是太少)。
這麼多年了,到了要拼唱功的時候,還是得那英韓紅這些老将來頂。
當然,如果不説唱功再聊聊創作,或許年輕人在老一輩面前就顯得更不能打了。
這是《歌手》在四年前最終選擇停辦的原因之一,這也是《歌手》在四年後又突然爆火的根本原因。
挺吊詭的,但這檔節目,還真就一次次地向我們展示着華語樂壇的實力,不管是強還是弱。
《歌手》剛出現的時候,是毫無疑問的綜藝王者,是音綜中的音綜。
那是 2013 年,節目還叫做《我是歌手》,以 " 娛樂扶貧 " 之姿從韓國漂洋過海來到馬欄山,一經播出,便成為了當時最火的綜藝節目,要收視率有收視率,要讨論度有讨論度。
第一季時,參賽的歌手陣容是相當驚人的。那個時候,沒人能想到齊秦會願意去參加這個節目,老樂迷會想,早已功成名就的一代偶像小哥齊秦,為什麼要去比賽呢?與好奇同在的當然是關注,這個咖位的人都去《我是歌手》,節目的規格自然而然地就被提高了。
要知道,第一季第一個淘汰的人,是 Beyond 裏的黃貫中,這咖位也不小。
當然,和後來幾季相比,第一季的陣容似乎都還不算豪華,但齊秦、林志炫、黃绮珊等實力派歌手湊在一起,确保了《我是歌手》在第一季時就擁有了極高的聲譽。
第一季過後,《我是歌手》成為了湖南衞視的王牌綜藝,從第一季前大家擔心沒人去,變成了第二季前大家大膽去猜誰會去。
第二季比起第一季更是不遑多讓。這一年,早已在香港樂壇嶄露頭角的鄧紫棋參加了節目,一夜爆火,從小眾歌手到大眾偶像,她只用了幾首歌的時間,就讓華語樂壇的天空飄滿了泡沫。
韓磊和鄧紫棋的對抗是這一季最大的看點,一個是功力深厚且變化多端的老牌歌唱家,一個是爆發力驚人且才華橫溢的新秀唱将,她們從第一期争到了最後一期,留給觀眾的則是一次次精彩的演繹和一首首驚豔的歌曲。
這之後的第三季,已經開始被很多媒體人唱衰,但陣容一經公布,所有人都啞口無言。韓紅加孫楠,這是内地樂壇的頂級王牌了,再加上後來補位的李健和韓國歌手鄭淳元,這一季《我是歌手》的硬實力相比前兩季也毫無下降。
當然,説到這一季,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孫楠的退賽,如今回頭看這個事故,已經變成了故事,而故事裏的主角孫楠和汪涵,都給《我是歌手》這個節目賺足了話題度。
如此,到了後來的第四季和第一季《歌手》,雖然觀眾漸生疲勞,但強大的陣容總是能彌補形式上的老舊,李玟、林憶蓮、譚晶等星光熠熠的名字,讓這個節目得以延續自己的輝煌。
《歌手》的第二季,節目組找來了英國巨星 Jessie J,走起了國際路線,最終結石姐無懸念奪冠,雖然騰格爾的出現讓她稱贊連連,但觀眾也不禁開始感慨,華語樂壇是否真的後繼無人?
某些看上去像是關系户的歌手能夠登上舞台,某些歌手開始對節目進行二刷三刷,更是加劇了觀眾們的反感。
這樣的問題,2019 年的《歌手》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劉歡的壓陣讓這一季的陣容變得空前強大,吳青峰的參加也給節目拉了不少好感,但僅靠幾個大咖,恐怕很難挽救一檔節目的頹勢,更難改變整個華語樂壇的尴尬局面。
到了 2020 年的《歌手 · 當打之年》,強調 " 當打之年 ",這其實是蠻有責任感的表現,但我們的 " 當打之年 " 到底能不能打,到底有多能打,只怕是要劃上一個問号的。
到了今年的《歌手》," 華語樂壇後繼無人 " 的問題再度被放大,《歌手》缺唱将,成了笑話。
不過,首發歌手弱這件事,并不難解決,只要節目熱度夠高,節目組能請來韓紅,也能請來更多的實力派唱将。
但越來越多的年輕歌手并不重視對唱功的修煉,倒似乎是無法改變的現狀。
或許是環境太舒适觀眾太寬容,只要開麥真唱,露怯的人一定不少。
這就説到了這季《歌手》真正的亮點。
直播不修音,參加節目的人,都得靠真本事硬頂。
這也是連那英在上台前都會緊張的原因。
但真唱不修音也能唱好這件事,不應該是歌手的本分嗎?
香缇莫輕松自如的表演,帶給内娛的不應該是莫名其妙的民族情緒,而應該是一種夾雜着一點羞愧的恍然大悟:
原來做歌手應該是這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