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重新崛起的華為,閃了蘋果的腰,歡迎閲讀。
華為和蘋果,或許将不是一個問題下的兩個選項了。六年前,華為被美國制裁,蘋果的風頭一時無兩,那時的蘋果一定想不到,華為的強勢回歸會來得這麼快,快到很難厘清其中緣由。
幾天前,華為舉辦了鴻蒙智行尊界技術發布會,正式揭曉了與江淮汽車合作打造的尊界 S800,将自主智能的黑科技一次帶到了台前。
也是在這一天,蘋果官宣 iPhone 16 家族新成員 iPhone 16e,時隔三年再次推出平價版,被推測也想乘上國補的快車,但都 2025 年了,一款被刀法到底的入門蘋果和一款安卓旗艦機,用户還沒有答案嗎?
其實近兩年中,蘋果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都在逐步喪失着絕對優勢,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手機和平板兩大基本盤,蘋果都沒有和 " 華米 OV" 拉開差距。一場大洗牌之後,看似龐大的 " 果粉 " 正在加速萎縮。
而華為呢?無論是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的麒麟芯片,還是全球第三大移動作業系統純血鴻蒙,都説明華為歷經 " 三味真火 " 後終于迎來了絕地反擊的時刻。
兩大巨頭已走上不同的道路
" 從被動智能,到自主智能,汽車,終于迎來覺醒時刻!" 在鴻蒙智行尊界技術發布會上,華為集團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如是説。
在尊界 S800 身上,有着濃重的 " 自主智能 " 氣息,例如自主智能數字底盤平台——華為途靈龍行平台、自主智能安全防護系統——天使座主動安全防護、自主智能車載通信系統——華為星河通信、自主智能淨化座艙——鴻蒙 ALPS 座艙 2.0……
尊界 S800
這場發布會後,有很多人讨論着這究竟是真正的行業颠覆還是參數碾壓的豪華遊戲,但無論如何,這就是華為帶給尊界的底氣。
其實重新殺回市場的華為,早就證明了自主創新的力量,鴻蒙作業系統的推出更是狠狠秀了一把,它不僅支持多種終端設備,更構建了龐大的開發者生态,填補着越來越多的市場空白。
短短幾年,華為和蘋果已經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當華為突破技術封鎖大刀闊斧地向前邁步時,蘋果卻還在玩 " 老套路 "。
與尊界汽車發布會同日,蘋果公司 CEO 庫克發文:" 認識一下 iPhone 16e,iPhone 16 家族的最新成員。" 這是時隔三年後,蘋果終于推出的平價機型。
從配置上來説,殘血 A18、少見的單攝像頭、被砍掉的靈動島,讓網友吐槽 " 都 2025 年了,竟然還能看見這樣的產品。"
iPhone 16 系列迎來新成員
從價格來説,4499 元起售的價格,搭配這樣的配置,讓 iPhone 16e 的閱聽人群體變得很模糊。究竟是認為 " 不是 iPhone 16 買不起,而是 iPhone 16e 更有性價比 " 的人,還是認為 iPhone 16e 的性能用起來剛剛好的人呢?
事實上,諸多消費者都認為 iPhone 16e 以這樣的配置在這樣的時機推出,更像是蘋果針對國補政策的定制機型。
" 除非你就是想買個蘋果标志,不然給我一個不買安卓旗艦的理由 "" 説直接點,這價格買國產旗艦它不香嘛 ""iPhone 16e 可能是蘋果品牌力繼續下滑的标志 "…… 諸如此類的聲音在 iPhone 16e 上市後不絕于耳,蘋果若真想用它來參與國補的鬥争,恐怕是不戰而潰了。
反觀華為,折疊屏系列和 Mate 70 系列在高端市場上齊齊發力,國產芯片供應能力的提升加上純血鴻蒙系統的加持,華為在國内市場的反彈速度驚人,更重要的是,在全球供應鏈的多重壓力下,華為構建了軟硬體協同的獨立生态。
華為正在收復 " 失地 "
" 蘋果外觀設計開始大變了,iPhone 17 Air 超薄新機做了橫向條形跑道設計,Pro 系列做了橫向大矩陣設計,目前產品線新增大折疊,開始卷了。"2 月以來,多個渠道開始透露新款 iPhone 的信息,而他們幾乎都釋放出了同樣的信号,那就是蘋果終于打算拿出點新東西了。
畢竟,從去年到現在,蘋果無論是在全球市場,還是在中國市場,都遭受着國產手機廠商的圍獵,從出貨量到市場份額,再到年增長率,無一不是懸在蘋果頭上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 "。
iPhone 16 系列的處境,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款從發布之日就被華為 Mate XT 三折疊搶走熱度的產品,不僅被诟病繼續延續 " 擠牙膏 " 風格,還在上線之後出現全線破發的情況,把黃牛都給坑了一把。
更令人意外的是,多數人根本沒想到蘋果會搶到國補覆蓋 3C 產品之前,在官方旗艦店推出年貨節大促活動,iPhone 16 系列最高直降 1000 元。因此種種,iPhone 16 也被稱為蘋果有史以來跳水最快最猛的機型。
蘋果在國補覆蓋 3C 前開啓降價
不過結合市場情況來看,蘋果的确需要這樣做。
市調機構 Omida 發布了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榜單 TOP10,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依舊是蘋果和三星,市場份額 18%,但前者同比下跌 1.4%,後者同比下跌 1.1%。而華為雖然在市場份額上還有很大突圍空間,但同比增長的速度已經達到了 35.8%,一步步向上攀登的趨勢難擋。
2 月 18 日,華為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創新產品全球發布會就是一個信号。在這場發布會上,全球首款商用三折疊屏手機——華為 Mate XT 非凡大師首次亮相海外。加上去年華為在歐洲、中東、南美等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 Mate X6 產品,折疊屏已成為華為在海外市場重新發起攻勢的開路先鋒。
再聚焦到國内市場,蘋果更是如芒在背。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排行榜前五名就已不見蘋果身影,淪落到 "Others" 之列。當時就有美國媒體在《華 * 爾街日報》中評論道:" 蘋果正在失去在華市場的頂級吸引力 "。蘋果公開的業績也顯示,大中華區下降的 8% 銷售額導致蘋果該季度的全球銷售額同比下降了 4.3%。
圖源網絡
消費者願意用腳投票,而蘋果在電池續航、攝影水平、通話信号等方面掉隊,加上 " 華米 OV" 等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布局 AI,漸漸搭起差異化的核心競争力,結果便不足為奇了。
有分析人士更表示,華為正在一步步收復制裁後被蘋果奪走的 " 失地 "。
2 月 5 日,華為董事長梁華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透露,2024 年華為整體經營達到預期,全年銷售收入超過 8600 億元人民币。也就是説,華為去年營收同比增長約 22.12%,創下 8 年以來最大漲幅。
其中,消費者業務重回增長,低潮期褪去,華為在中國市場的全年份額終于重回第一。
成績的背後,要歸功于純血鴻蒙系統的正式上線,帶來了國產系統徹底 " 去安卓化 " 的飛躍。随後華為 "1+8+N" 全場景戰略落地,純血鴻蒙系統作為底座,聯動了手機、平板、PC 等終端,還跨界引領了汽車、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領網域的迭代。
華為的生态體系建起了全新的護城河,不僅在全品類領跑,更大幅提高了用户粘性,給未來創造了大量增長點。
科技制高點與高端市場的競争充滿變數
手機市場帶來的焦慮還不夠,蘋果在其他地方的日子依舊不好過。
曾幾何時,大眾提到平板電腦,首先想到的品牌一定是 iPad,從硬體到生态,蘋果都有着其他廠商無可比拟的優勢。但不知從何時開始,起碼在國内市場,iPad 不再強勢了。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 2024 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華為 MatePad 以 32.3% 的市場份額超越蘋果 iPad 的 26.6%,成功登頂中國平板電腦市場。而在去年,蘋果則是以 33.6% 的份額,領先華為的 26.5%。
回歸的麒麟處理器搭配鴻蒙系統,實現了跨設備間的無縫協同,因此在手機市場上的一路向上也給平板市場帶來了大量新用户,加上 MatePad Pro、MatePad Air 和 MatePad SE11 系列各司其職,高速增長自然不足為奇。
無論是手機、平板還是更多領網域,蘋果的發展路徑似乎陷入了某種既定的框架之中。但當下的智能終端市場," 擠牙膏 " 式的創新模式,已然難以再緊緊抓住用户的心。曾經引領行業的蘋果,如今似乎真的老了。
與之截然不同的是,華為正以迅猛之勢重新崛起,并且在高端市場加速前進。
據 IDC 數據,2024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華為以 48.6% 的市場份額領跑。另外德國市場研究公司 GfK 追蹤的數據顯示,2024 年,華為在 PC(輕薄本)、平板、穿戴(智能手表)、音頻(TWS)等多品類都超越蘋果,拿下了國内市場份額第一。
其中,6000 元以上輕薄本市場,華為銷量份額已達 31.0%,而蘋果為 30.1%,在 2000 元以上的高端穿戴市場,華為銷量份額達 56.0%,排名第一,蘋果則以 36.4% 的份額位列第二。
種種數據説明蘋果在曾經擁有絕對優勢的產品線上也在失去号召力,而華為則在高端市場節節高升。
加之智能汽車業務爆款頻出,2024 年,鴻蒙智行旗下問界、智界、享界一齊亮相,全年交付量超過 43 萬輛,連續 8 個月蟬聯中國汽車品牌成交均價 TOP1。
反觀蘋果,傳聞多年的汽車業務,也在去年正式傳出了放棄的消息。蘋果與華為未來在占領科技制高點和高端市場的競争上,将充滿變數。而這不是個别品牌的興衰起伏,更是智能終端市場格局重塑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