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成都行駛中的汽車為何會掉電池?為什麼要推行換電?,歡迎閲讀。
摘要:這輛測試車的電池由人工安裝,手工操作鎖緊不到位,就這樣,在特殊情況下出現了人為失誤
文 | 李皙寅
編輯 | 施智梁
汽車開到一半,哐當,一整塊電池掉在了地上。6 月 29 日,一輛懸挂川 A 牌照的白色新能源汽車開着雙閃停在馬路當中,一整塊黑色矩形的電池包,掉落在車後不遠處。
據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獲悉,該車型即為 " 曹操 60" 車型,這是曹操出行于今年 3 月發布的首款共享定制車型。" 這十分罕見!" 一位整車廠的換電領網域工程師對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通常來説,換電都是機器操作,整塊電池一起掉下來,這種情況罕見。換電汽車這麼多年了,不應該的。
這是一場特殊情況下的人為失誤,參與調查的人士告訴财經汽車,車輛生產制造沒問題,如果以常規的換電操作也無礙。
為什麼電池會掉下來?為什麼 " 曹操 60" 是一款特别的車?為什麼要推行換電汽車?
▲ 圖注:" 曹操 60" 車型
圖 / 曹操出行
電池為什麼會掉下來?
7 月 3 日,易易互聯發表聲明稱,換電站在适配新車型電池安裝調試,因工作人員人工調試操作疏忽導致電池脱落。
根據工商信息顯示,易易互聯誕生于 2016 年,為浙江吉利啓征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獨資企業,股權穿透可見為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吉利汽車)100% 持股。接近吉利汽車的相關人士告訴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易易互聯是吉利汽車圍繞換電領網域部署孵化的企業,該公司并未并表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上述聲明,仍讓人有所疑惑——本來由機器人來做的工作,為什麼會由人工來幹?車輛是否屬于營運狀态?
" 涉事車輛為測試車而非營運車輛,"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獨家從知情人士了解到,該車當天在不同的換電站之間移動,讓各換電站适配電池。沒有像日常一樣由機器人進行電池的安裝,而是由人工進行調試安裝。工人在緊固螺栓過程中,手工操作鎖緊沒做到位,固定螺栓沒能發揮作用,判定為特殊情況下的人為失誤。
" 從現場來看,有的固定螺栓幾無明顯磨損,這意味着,是手工鎖緊沒做到位,讓固定螺栓沒能發揮自身作用。" 上述人士補充稱。
這一事件影響到了曹操出行原定的推廣計劃。6 月 20 日,曹操出行成都直營中心的社交賬号也發布視頻稱," 曹操 60" 上線成都,租金低至 3400 元。
▲ 圖 / 曹操出行
作為一家車企背景的出行公司,曹操出行對于定制共享車寄予厚望——左手掌握用户 / 司機對好車的需求,右手掌握成熟的造車工藝。按共享需求定制化的汽車,能在用户體驗上提升競争力;也能嫁接更多自動駕駛公司,探索換電等新能源模式,探索新的商業玩法。、
在這次事件背後,能看到吉利系越發龐大的版圖以及不斷織網合作的身影,一輛 " 曹操 60" 換電車背後就涉及一串公司主體——主體:曹操出行提供產品定義需求;生產由吉利汽車的工廠生產;易易互聯公司是一家吉利汽車孵化,專用于換電服務的公司。這種難以一言以蔽之的復雜關系,既讓吉利在出行生态中有了強大的體系能力,但如何實現 "1+1>2" 則成為其最大的考驗。
換電是個大生意
換電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當下新能源汽車充電慢、充電難的產業痛點,且随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迅速上升,充電樁數量會越來越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整理公共充電樁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發現,除 2020 年樁車比有短暫提升外,近 6 年來,樁車比數值都處于下滑趨勢,每輛新能源汽車平均只能分配到 0.1 個公共充電樁。
這意味着公共充電樁的建設遠未跟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随車配建充電樁數量也不盡如人意,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2021 年随車配建充電樁數量僅有 59.7 萬台,占新能源汽車銷量的 17%。顯然,只靠充電必将無法滿足未來新能源車補能需求,但從補能效率的角度來看,換電模式的推行勢在必行。
更何況換電模式對新能源汽車的意義遠不止解決裏程焦慮。電動汽車的換電系統是通過集中型充電站對大量電池集中存儲、集中充電、統一配送,并在配送站内對電動車進行電池更換服務,其中包含了動力電池裝配、充換電、維修、監測,以及最難解決的動力電池回收問題。
對于終端消費者來説,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降低了買車的成本,有助于新能源汽車普及。對于運營車輛來説,換電能夠顯著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換電站能夠對電池健康進行診斷,更有助于電池的安全監管。
這是一個大生意。中金公司在相關研報中測算,至 2025 年換電站保有量約在 1.25 萬至 5.19 萬座。遠期來看,全國需要乘用車換電站 55 萬座,重卡類換電站 6 萬座,對應換電站設備及電網側設備合計 1.8 萬億元。
伴随國家政策的越發充分,這條賽道上的玩家越來越多。有專門的運營公司、汽車制造廠,還有龍頭的電池公司,各家企業從自身的優勢出發,希望占據自己的身位。
" 這是難以一榮俱榮,但往往一辱俱辱的生意 ",上述一車企的換電工程師對财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希望公眾能客觀看待換電模式,多給它一些成長空間,此次只是一個孤立的特殊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