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好房子”時代開啓!住建部新規提高住宅标準,将產生哪些“鲶魚效應”?,歡迎閲讀。
财聯社 3 月 31 日訊(記者 李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今日發布國家标準《住宅項目規範》。
《規範》明确 , 新建住宅建築層高不低于 3 米,4 層及以上住宅設定電梯;提高牆體和樓板隔聲性能;提高户門、衞生間門的通行淨寬;提高陽台等臨空處欄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動通信信号覆蓋到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内;要求空調室外機安裝在專用平台;規定了不同氣候區供暖、空調設施設定要求等。
新規将于今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要求住宅項目建設應以安全、舒适、綠色、智慧為目标,遵循 " 經濟合理、安全耐久,以人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綠色低碳,科技賦能、智慧便利 " 的原則。
" 此前在 2019-2022 年,住建部曾先後三次發布《住宅項目規範》(征求意見稿),此次《住宅項目規範》正式發布,對住宅項目提出底線要求,有助于以更高标準推動住宅品質全面更新。" 中指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告訴記者。
多位受訪分析師表示,這一規範意義重大,其為接下來的住宅項目建設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國住房建設正式進入 " 品質時代 "。
" 這一政策不僅關乎建築标準的提高,也将影響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結構、開發邏輯和消費趨勢。" 一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指出,新規的深層意義在于 , 通過明确規範 , 來推動房地產行業從規模競争轉向品質競争,從而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規範》公布後,一系列相關問題引發各方關注,包括是否會推升建安成本,以及是否會對存量在售項目造成衝擊等。
曹晶晶表示,對房企而言,層高提升讓房企有了更大的產品創新空間,推動項目品質和市場競争力進一步提升。但住宅層高标準提升後,建築成本也會随之增加,對房企資金實力和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新規帶來的建築标準提升,短期内确實可能會推高建安成本,但長期來看,技術進步和市場調節将有效消化部分壓力。"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
其表示,新的住宅項目規範,例如層高從 2.8 米提升至 3 米,以及隔聲指标和性能的提高,無疑會增加建築成本。但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建造水平的提高,造樓機、機器人、裝配式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關建造成本與開支。
上述分析師認為,現在以及今後建造出來的好房子,由于產品品質更高,因此價格較同區網域其他可比房源價格略高 , 屬于正常現象。房子回歸居住屬性,必然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樣,會存在品質方面的差異。
就新規範對存量在售項目是否會形成衝擊的問題,李宇嘉認為,近幾年以來,新房項目紛紛朝着配套完善、品質優越、服務良好、功能先進方向發展,已有不少地方的執行标準高于現行規範。而且新規屬于底線指标,市場上已有的改善型住房,開發商競争的往往是 " 上限指标 ",事實上已超越本次出台的底線标準,因而對存量在售項目受影響較小。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規實施後,市場或呈現 " 新舊分化 " 格局,高品質新房更具競争力,而部分老舊住宅或面臨價值重估。
" 新标準拉高了住房消費的底線,優質產品的示範效應可能會帶動換房潮,促使原本不打算換房的群體 , 也因高品質、價格适宜的新房而心動 , 進而可能付諸行動。" 李宇嘉表示。
多位分析師認為,換房需求釋放會帶動二手房挂牌,讓新市民、年輕人有機會以較低成本實現住房夢,這有助于構建先租後買、先小後大、先上車後改善的梯度購房消費模式,推動房地產行業可持續發展。
" 整體來看,2025 版《住宅項目規範》不僅是住宅技術标準的迭代更新,也為 " 好房子 " 建設提供了指導,通過強制性規範 + 市場引導推動房地產行業轉型更新。" 曹晶晶稱。
" 該規範對開發商提出了新要求,房企需圍繞安全、舒适、綠色、智慧目标,在成本管控、產品設計、技術适配、市場定位等環節提升自身能力,打造好房子產品,實現高質量發展。對購房者而言,未來住宅的舒适度、健康性和智能化水平将顯著提升,居住價值更加凸顯。" 上述分析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