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拆卡直播“連環套”:我想讓你什麼時候中,就什麼時候中,歡迎閲讀。
題圖來源:AI 生成
随着 " 盲盒經濟 " 的持續升温,一種名為 " 拆卡直播 " 的新型營銷模式迅速走紅,并在年輕人中形成風靡之勢。
看似新潮的娛樂方式實則暗藏玄機。
部分主播通過後台操控中獎概率、提前拆封篩選商品、調換卡牌等級、虛構交易記錄等手段,将随機抽卡變成了一場場精心編排的 " 劇本殺 "。
在這些直播間裏,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從主播不斷變化的話術,到 " 恰好 " 出現的稀有卡牌,以及所謂的 " 歐氣 " 爆棚,都是劇本的一部分。
你以為自己是在與運氣博弈,殊不知所謂的 " 運氣 " 早已被明碼标價……
以下是關于拆卡直播的真實故事。
直播間裏的 " 連環套 "
動感的背景樂中,主播數出訂單上的卡包數量,動作娴熟地剪開塑封。随着 " 咔嚓 " 一聲輕響,塑封被完整剝離,一疊五顏六色的卡牌在燈光下閃着誘人的光澤。
主播的手指快速翻動這些卡牌,手法娴熟,動作流暢。
" 恭喜 XX 老師成為 ' 人上人 '!"" 恭喜 XX 總裁抽到 SSR!"
每當發現稀有卡牌,主播就會提高聲調,一旁的鈴聲不失時機地響起,彈幕滿天飛。
若不是清楚地知道這是拆卡直播,孫敏會以為自己誤入了某個線上 " 賭場 "。
自從發現兒子沉迷拆卡直播後,焦慮的她就開始在各種拆卡直播間 " 蹲點 ",試圖以親歷者的身份,弄明白兒子為何如此着迷。
孫敏的本職工作是會計,職業特性讓她對直播間裏的各類細節格外留意。在某直播間,她發現經常抽中高位卡的似乎總是固定的幾個人,之後又看到一些訂單頁面的編号與條碼并不一致。于是,她發彈幕問了一句 " 是不是有人下假單 ",結果直接被踢出了直播間。
這讓她堅定了拆卡直播有 " 貓膩 " 的想法。
雇托兒、下假單,這只是孫敏作為局外人看到的 " 冰山一角 "。
身為局内人,曾在拆卡公司工作的江濤覺得,下假單只是行業内 " 入門級 " 的伎倆。在他看來,直播間裏的一切都盡在人為掌控之中," 我想讓你什麼時候抽中,你就什麼時候抽中 "。
江濤透露,在外行人眼中,直播間裏的卡牌都是現場拆封、新鮮出爐的,可實際上,這些卡牌很可能早就被動了手腳。
提前拆封卡包并挑出高級卡,這在業内早已是眾人皆知的 " 潛規則 "。
具體操作時,他們會先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開卡包背面,将裏面的卡全部取出。随後篩選出高卡位的卡片,再從一堆普通卡中随意挑選一張放回卡包,最後用透明膠帶将卡包仔細粘好。
為防止 " 露餡 ",在直播過程中,這些動過手腳的卡包背面是絕對不會面向鏡頭的。
也有部分 " 聰明 " 人,連剪子都不用動。有些卡包本身就設有透氣孔,他們便巧妙地利用可視挖耳勺,直接從透氣孔輕輕戳進去,如此便能窺見卡牌情況,提前知曉有哪些高位卡。
除此之外,還有人通過稱重的方式作弊,因為高位卡相較于普通卡,重量上可能會存在差異。
随着科技發展,如今的手段則更為先進,一些大型直播公司甚至配備了專門的掃卡機,只需拿機器輕輕一掃,卡包内的信息便一目了然。
" 不少直播間都存在這樣的操作:從鏡頭範圍之外将卡包取過來放到展示盒内。
但凡是從鏡頭外拿進來的卡包,基本上都是經過了處理的,主播可以随時‘調包’。
實際上,大部分用户都很難抽到高級卡,只有那些頻繁下單的老顧客,或是出手闊綽、一擲千金的大客户才有‘歐’的機會。"
因為喜歡拆卡,小麗曾應聘到一家拆卡公司作主播。面試那天,一進會議室她就驚呆了,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拆封的卡包。
因為是新人,老板對她進行了單獨培訓,告訴她如何給粉絲 " 甜頭 ",如何控制高級卡的出現時機,如何説 " 下單必歐 " 等話術。
小麗記得,她的第一場直播給她的都是普卡,雖然直播間裏吆喝的是 9.9 元拆 UR,但實際上她的卡包裏一個 UR 也沒有,真正的 UR 放在一個貼了 UR 标籤的盒子裏。
" 公司也做自己的品,開播時旁邊擺着各種盒子,各類高位卡都标注得明明白白,想讓你中就給你,不想讓你中就不給,出卡概率全由主播自己掌握。因為工資和銷售額綁定,主播不得不配合公司弄虛作假。"
在拆卡公司工作了幾天,小麗就不幹了,她過不了良心那道坎兒。
為何偏在直播間拆卡
集卡愛好者們心裏都清楚,在線下實體店購買卡牌,或者到二手平台收購,價格往往要比直播間低得多。可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寧願多花數倍價錢,也熱衷于在直播間抽卡,到底為什麼呢?
" 這背後,玩的是情緒價值,也摻雜着賭徒心理。當然,也有獵奇心态在作祟。"
在小歐眼中,自己線下購買卡牌并拆封,固然也能收獲驚喜與期待,但直播間卻有着線下難以比拟的新鮮刺激玩法。
比如 " 疊疊樂 ",假如購買一包哪吒卡牌,裏面若開出 SR 級别的飛天豬,商家會額外贈送 25 包卡牌。要是這 25 包中又開出飛天豬,就再追加 25 包,如此循環往復,只要有就一直加,如俄羅斯套娃般,非常誘人。
" 有些直播間動不動就抬箱,一些‘土豪’玩家瘋狂下單,其實他們看重的并非卡牌本身,而是充滿不确定性的‘賭’。"
主播們似乎深谙心理學,将 " 斯金納箱 " 的間歇性獎勵機制運用得淋漓盡致。他們會在拆卡過程中刻意制造 " 就差一點 " 的錯覺—— " 哎呀,差一點就是 SSR 了!"" 下一包必出黑背!"
諸如此類話術不斷刺激着觀看者的多巴胺,讓人產生 " 再試一次 " 的衝動。
作為一名資深的二次元愛好者,Joy 也曾一時興起在直播間下單,但很快她就感覺到了不對勁:" 很多直播間打着拆卡的幌子,搞起了‘猜星座’‘押數字’的遊戲,這就是博彩啊!"
理智的 Joy 果斷收手,但前男友卻 " 深陷囹圄 ",沉迷拆卡直播無法自拔,前前後後投入了 10 來萬。Joy 苦口婆心,勸説無果後,二人分手。
" 前男友 " 的故事在拆卡圈子裏并不鮮見,當收藏的樂趣被賭博的快感取代,理性往往最先離場。
" 説白了這就是賭博," 江濤直言," 你想用一包卡的錢去賭整盒必出的稀有卡,甚至貪心想要更多,那就别怪人家在背後‘出老千’。"
變味的卡遊
拆卡最初是動漫愛好者表達熱愛的一種方式。通過收集和交換卡牌,二次元愛好者們得以更深入地融入動漫世界,感受角色魅力。
這種純粹的收藏樂趣,構成了卡牌文化的底色。
然而,當下的拆卡直播間卻在上演一場令人憂心的異化過程——卡牌的文化價值被抽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場以流量和利潤為導向的 " 數字遊戲 "。
圖 | 社交平台上的卡牌價格參考
" 以前我們拆卡,是真心喜歡某個動漫 IP,想收集完整的角色圖鑑。現在的主播卻把卡牌當成賺錢工具,直播間裏烏煙瘴氣,已經完全背離了拆卡的初衷。" Joy 説。
變化的背後,折射出整個行業的價值扭曲。在這個看似熱鬧的領網域裏,良心與暴利正在進行無聲的較量。
那些堅持原汁原味拆卡的主播,由于拒絕使用各種營銷套路,往往人氣低迷、收入微薄。而那些深谙消費者心理、精心設計各種套路的主播,卻能在短時間内積累巨額财富。
孫敏曾 " 蹲 " 過一個拆卡主播,每次直播都原封不動地拆盒、拆包,她觀察了他整整 5 天,結果第 6 天,他突然停播了,再也沒有出現。
還有一個主播,堅持 " 真拆 " 幾個月後也不播了,據説是不賺反虧。
" 正經做卡牌直播的,貌似都不長久。" 孫敏感慨。
不過,在卡牌市場的利益江湖中,還遠不止直播間裏的套路。整個卡牌產業鏈條上的各方勢力,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逐利,形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緊密相連的利益網。
卡遊公司以盲盒形式售賣卡牌,評級機構借評級服務推高卡牌估值并收取費用,二手商家通過倒賣稀有卡牌賺取差價,各方在利益鏈條中賺得盆缽滿溢。
有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卡牌公司卡遊在某短視頻平台的銷售額高達 2.78 億元,遠超 2023 年全年的 8000 萬,成為僅次于泡泡瑪特的潮玩巨頭。
而拆卡直播間裏的主播,僅靠一台手機、一堆撲克牌大小的卡片,就能創造單晚近百萬元的流水。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無數消費者,包括一些未成年人被裹挾的身影。
" ‘造假’現在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既然知道有問題還要去玩,我們有什麼辦法呢?" 江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