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快遞之王”正在走向平庸,歡迎閲讀。
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
作者 | 林石
順豐的七月正處多事之秋。
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從 5 月開始醖釀,順豐控股在 7 月才正面回應了傳聞,公告稱正在 " 進行研究咨詢、探讨論證等前期工作 ",但 " 公司尚未确定具體時間表,亦未确定具體方案 "。
不過轉頭已經有媒體爆料,順豐預計最快于 8 月向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集資額将介乎 20 億至 3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3 億至 215 億元)。
上市傳聞發酵的同時,一樁醜聞卻又同時擊中了順豐:據河南電視台民生頻道《小莉幫忙》報道,吉林男子石先生通過順豐寄出一塊價值近 38 萬元的勞力士手表,收件時手表已經不翼而飛。順豐最初只表示願意賠償 1000 元,後來才松口稱 10 天内找不回來,全額賠付。
事實上,在以效率與服務著稱的順豐身上,1.7 萬元的手辦破損、20 克的黃金遺失 ...... 類似的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日均單量破千萬,出現意外并不離奇,但當類似事件一次次與順豐牽連在一起,折射出來的卻是,昔日的 " 快遞之王 " 正在走向平庸。
迷茫的順豐
順豐曾經無往不利。
1993 年,才 20 歲出頭的王衞,剛剛從廣東順德印染廠 " 下海 "。
他在香港的砵蘭街租下一個僅有 30 平米的小店面,在順德租下一間小屋,順豐速運公司正式注冊成立。公司裏僅有的 6 個人,包括王衞自己,每天都要提着大包小包來往于兩地之間;一邊還要 " 割價搶灘 ",以普遍比競争對手低 30% 的價格搶占市場,還能保證配送速度。四年之後,順豐已經幾乎壟斷了來往香港的快遞市場。
然後便是 " 快遞之王 " 迅速崛起的故事:" 快速、準時、穩定 " 成為标籤,2002 年取消加盟成為業内獨樹一幟的直營制快遞商,2009 年成立順豐航空,成為中國唯一擁有自己飛機的民營快遞商。2017 年,順豐控股正式借殼上市,巅峰市值超過 5000 億。
然而登臨絕頂之後,順豐已經滿是迷茫。
正在分揀快件的倉庫
2015 年,順豐速運創始人、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衞在《順豐王衞的最新反思:直面創新之路的挑戰》中放下豪言," 靠出賣勞力搬貨不是順豐的終極宿命。" 兩年後,王衞在業績説明會上再次明确," 我們的未來,是會走到很多行業裏面去,做深很多行業,而不是‘最後一公裏’的倉庫配送 "。
言下之意,順豐已不甘于在快遞行業裏稱王稱霸。
王衞最先動心的,是位于順豐上遊的電商市場。早在 2010 年 8 月,順豐推出旗下首個電商平台 " 順豐 E 商圈 ",旗下支付公司 " 順豐寶 " 也在一年後拿到了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但 " 順豐 E 商圈 " 從誕生到消失,都毫無波瀾。
2012 年,順豐憑借自己在生鮮運輸上的優勢,推出了主打生鮮在線購物的 " 順豐優選 ",這一業務曾被王衞在内部稱為 " 不能失敗的項目 "。公開資訊顯示,到 2017 年 7 月,順豐優選在全國已經擁有 1700 多家門店。之後的最新消息,是 2019 年媒體報道中的關店潮——上海門店已全部關閉,武漢、青島、成都等地的門店也在清倉中,只有深圳總部周邊的華南地區和北京的門店被保留下來。
接下來的眾多嘗試,順豐基本是接二連三的擱淺:2014 年推出的 " 新一代便利店 " 嗨店,一度在全國擁有數百家門店,最終以并入順豐優選告終;2015 年推出的跨境電商品牌 " 豐趣海淘 ",因為假貨問題與資金鏈斷裂,一度爆出欠薪、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新聞,只能選擇破產;社區團購火熱的 2021 年,順豐推出 " 豐夥台 " 小程式,号稱是 " 城鄉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 ",如今公眾号更新停留在了 2021 年 2 月 4 日,可能是順豐旗下最短命的產品。
翻開媒體報道,王衞的電商夢、新零售夢、本地生活夢,陸陸續續都碎了一遍。
失敗的豐網
多元化的夢碎後," 快遞之王 " 在迷茫中,已經悄然失去了自己的王座。
尤其是 2021 年一季度的業績報告,順豐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9.89 億元,這直接導致當時順豐的股價一度從 117 元 / 股下跌至 63.18 元 / 股,市值蒸發近 2000 億元。也是 2021 年,受一季度虧損拖累,順豐控股全年淨利潤為 42.7 億元,已經低于中通的 49.5 億元淨利潤。
今年公布的年報來看,中通 2022 年調整後淨利潤增長 37.6% 至 68.06 億元,順豐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44.6% 至 61.7 億元。
昔日讓同行望塵莫及的順豐,如今只覺是尋常。
分析其中原因,不得不談中國快遞市場的構成。目前而言,快遞市場主要分為時效件和電商件兩大陣營,前者時效快單價高,主要由順豐與 EMS 主導,後者主打低價走量,最主要的玩家就是 " 三通一達 " 以及後來居上的極兔。
以順豐與中通為例,順豐今年一季度的單票收入達到了 15.86 元,而去年全年時效快遞業務不含税營收 1057.0 億元,經濟快遞業務不含税營收僅為 255.5 億元。相反,中通以低價電商件為主要業務,其單票收入即使在 " 三通一達 " 中也處在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僅為 1.4 元。
此時,多元化受阻的順豐正在回歸快遞業本身,看到了中通背靠國内電商市場在營收上完成 " 以小博大 " 的逆襲。
正在運輸包裹的快遞員
在 2021 年一季度的業績説明會上,王衞誠懇道歉:首先跟股東做一個道歉,因為我認為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另一邊卻也沒有松口:" 哪怕大家罵我,可能未來這兩年利潤會低一點,但我一定要實現我們的戰略。
王衞口中的戰略,其中一部分就是布局中低端市場的 " 豐網速運 "。
早在 2019 年 5 月,順豐就以 " 特惠專配 " 的名頭入局中低端電商市場,順豐業務量在此帶動上出現明顯上升。2020 年 4 月,豐網速運正式成立,票均單價僅約 2.7 元 / 票。順豐為此還特意采取了加盟制,2021 年的投入階段,豐網速運完成了 12 個省、140 個城市的覆蓋及 884 個加盟站點,還投入建成了 10 個中轉場地。
在順豐的期待裏,豐網原本可以依托着順豐的品牌,在 " 三通一達 " 的手上搶下一部分電商件的市場份額,得以鞏固順豐在快遞行業的統治地位。
但王衞顯然低估了電商市場的難啃與高成本。
在 2020 年順豐财報會議上,王衞就表示 2021 年豐網日均單量就要達到 800 萬單,然而 2022 年全年,豐網日均件量僅在 300 萬單左右。原因在于,對于一個發展超過二十年的行業而言,豐網無論在網點的鋪設還是價格優勢上,都很難與通達系與極兔比競争力。
異軍突起的極兔快遞
發展不順之下,豐網已然成為了順豐的負累。豐網誕生的 2020 年,順豐的經濟件業務量同比增長 155.86%,但票均收入下降 19%,毛利率也從 2019 年的 17.42% 降至 2020 年的 16.35%。2022 年,豐網速運全年虧損高達 7.47 億元,到今年一季度,豐網速運資產總額為 7.16 億元,負債總額已經達到 21.26 億元。
今年 5 月,王衞終于選擇放手,以 11.83 億元的價格将豐網賣給了極兔速運。
但對于順豐而言,放棄低端電商件,這還遠不是結束。
平庸與豪賭
順豐的後院正在起火。
根據順豐 2022 年年報,順豐的全年營收是 2674.90 億元,幾個主要業務中,時效快遞及經濟快遞共 1312.5 億元,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共 878.7 億元,快運業務共 279.2 億元,同城業務共 64.4 億元。
基本即是順豐在賣掉豐網所説的," 未來公司可以更聚焦國内中高端快遞、國際快遞、全球供應鏈服務、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等核心業務的發展 "。
然而在中高端市場上,順豐已經不再是一家獨大。姑且不談原本在時效件市場與順豐同台競争的國家隊 EMS,中高端快遞市場已經又加入了兩個新玩家。
6 月底,阿裏改革之後的第一把火燒向順豐,菜鳥集團宣布推出自營品質快遞業務 " 菜鳥快遞 ",主打半日達、當次日達及送貨上門等服務,号稱 " 服務上對标行業最優,價格上兼具性價比 "。
一字不提順豐,字字都是順豐。
菜鳥擁有全國最大的物流平台 " 菜鳥驿站 "
菜鳥快遞源于服務天貓超市的 " 丹鳥直送 ",至今發展超過六年時間,去年開始在天貓部分旗艦店開始試用。消息公布當日,包括認養一頭牛、青島啤酒、添可、歐珀萊、盒馬和銀泰百貨在内的多個品牌已經與菜鳥快遞籤署合作協定。
同樣的操作也發生在京東身上。
原本僅服務于京東超市及内部商家體系的京東物流,于 2019 年開放首批 39 個城市的個人寄件服務。兩年後,京東快遞 APP 正式上線,全面開放個人寄件。
從财務數據上看,後來者正在努力追趕,順豐的基本盤并非高枕無憂。
2022 年,京東物流的 1374 億元營收中,有 600 億元來自快遞、快運等其他客户;菜鳥 2022 财年營收 668 億元,外部收入占比 69%。
京東快遞在中高端市場同樣具有競争力
此情此景,順豐的牌桌上只剩下最後的籌碼:加碼中高端,建好護城河。
去年 7 月,鄂州花湖機場正式通航。這個由湖北省與順豐共建的民用貨運機場,号稱亞洲首個 " 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從 2015 年選址确定,到 8 年後正式通航,順豐前前後後砸了 200 億左右——以 2022 年 61.7 億元淨利潤來算,相當于把這幾年賺的錢都砸進去了。
在順豐的計劃裏,這個機場承載的是順豐走向世界的夢,正如海外空運物流巨頭 FedEx 在孟菲斯機場興建的 " 超級轉運中心 ",通過自建機場實現降本增效,自然在中高端市場乃至國際快遞市場上永遠領先一步。
但這場 200 億的豪賭,距離證明自己的時間還有很長,而順豐還能領先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
參考資料:
北京商報《菜鳥直撲順豐京東攪動快遞江湖》
21 世紀經濟報道《豐網 " 交易 " 後續:派件切回順豐 與加盟商博弈中》
澎湃新聞《五大快遞一季度營收超千億:順豐中通淨利大增,韻達件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