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日軍偷襲菲律賓,十多架零戰圍攻兩架B-17,彈藥耗盡也未能擊落“飛行堡壘”,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戰史堂 Author 戰史堂
太平洋戰争開戰之初,美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珍珠港的艦隊損失慘重,威克島也丢了,菲律賓的部隊鬥志全無,此時美國急需一些英雄事迹來激勵士氣。
1941 年 12 月 10 日,科林 · 凱利上尉駕駛一架 B-17 攻擊呂宋島附近的日軍目标,遭到王牌坂井三郎率隊攔截,為了給隊友争取跳傘時間,凱利上尉努力穩住飛機,直到徹底失去控制,他本人陣亡。
▲表現凱利上尉最後一戰的畫作,對面操刀的是坂井三郎。
凱利上尉是第一個被宣傳的戰鬥英雄,很多美國青年受到鼓舞投身行伍。不久之後,另外兩位傑出的飛行員休伊特 · 惠勒斯和傑克 · 亞當斯也嶄露頭角,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事迹。
戰争爆發時,28 歲的惠勒斯中尉是第 19 轟炸機大隊的 B-17D 飛行員,駐扎在菲律賓的克拉克機場。
12 月 8 号日本偷襲菲律賓之後,島上的美軍如臨大敵,抓緊備戰。12 月 10 号,克拉克機場的 17 架 B-17D 轉場到了棉蘭老島的德爾蒙機場,以躲避日軍轟炸機。
▲在克拉克機場被日軍俘獲的第 19 轟炸機大隊的 B-17D,已經塗上了日之丸機徽。日軍一共俘獲了兩架 B-17D 和一架 B-17E。
為了遏制日軍前進的步伐,12 月 14 号下午,6 架 B-17D 被派去攻擊呂宋島南部黎牙實比的日軍登陸部隊,惠勒斯中尉的機組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轟炸是戰争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任務,但機械問題和運氣不佳一直困擾着第 19 轟炸機大隊,因此适合出擊的飛機并不多。
▲第 19 轟炸機大隊的 3 架 B-17D 低空掠過夏威夷希卡姆機場大門,注意放下的起落架。
當吉姆 · 康納利中尉駕駛的 B-17D 滑跑時,一個輪胎爆胎了,飛機失去平衡滑出了跑道,右翼尖觸地變形,已經不适合出擊了,真可謂出師不利。
在清理跑道完畢後,其餘 5 架轟炸機陸續升空,機長分别是惠勒斯中尉、李 · 高茨中尉、傑克 · 亞當斯、艾利奧特 · 範德萬特和沃爾特 · 福特,領隊是高茨中尉。
▲第 19 轟炸機大隊的 B-17D,1942 年 6 月之後在澳大利亞的塗裝。注意腹部不是球形炮塔,鲨魚鳍式的垂尾也與 B-17E 有顯著差别。
最後一架飛機于中午 12 點 14 分離開跑道,機群飛出約 320 公裏後遇到惡劣天氣,當機群衝出暴風雨時,惠勒斯中尉的飛機不知所蹤。
原來由于機械故障,惠勒斯中尉的 B-17D 的 3 号發動機熄火,跟不上大部隊,被落在了後面。
從這時起,B-17D 編隊就麻煩不斷。在離目标還有半小時路程的時候,福特座機的發動機也出現了故障,于是他通知了領隊高茨中尉,準備返航。
機群離目标越來越近,此時領隊高茨中尉的 B-17D 也出現了故障,他在無線電裏説:" 我的發動機出毛病了,輸出功率持續下降,無法爬升,我要返航了。"
▲早期的 B-17C/D,與後期的 B-17 在外形上有顯著的差别。
現在只剩下範德萬特和亞當斯的 B-17D 還能夠繼續執行任務了。由于雲層擋住了目标,亞當斯被迫下降到約 5500 米的高度。
一路上機群沒有日軍戰鬥機的攔截,但亞當斯不敢放松警惕,因為在戰鬥機面前,沒有護航的轟炸機不占絲毫優勢。
黎牙實比的日軍登陸部隊進入了 B-17 投彈手的視野裏,亞當斯機組第一個飛過目标上空,朝日軍運輸線投下了 8 枚 227 千克炸彈。
▲第 19 轟炸機大隊的地勤大爺正在給一架 B-17 挂彈,有 227 千克和 45 千克兩種規格的炸彈。
投彈完畢後,亞當斯開始轉向脱離戰場,朝己方機場方向飛去。就在這時,最擔心的一幕出現了,5 架零戰從遠處殺到,準備聯合擊落這架 B-17 轟炸機。
雖然之前沒有偵查到日軍航母,但零戰的出現表明附近肯定有一艘航母。亞當斯駕機飛入雲層中,企圖借着雲層的掩護逃跑,而零戰緊緊跟在後面射擊。
亞當斯座機的兩個發動機被擊中,同時還有兩名機組成員受傷。日機也付出了代價,在捉迷藏似的雲層追逐戰中,B-17 的自衞機槍手拼命射擊,聲稱擊落了兩架零戰。
▲追殺 B-17D 的零戰,這架 B-17D 希望躲進雲層裏,但日機緊追不舍。
另外 3 架零戰見勢不妙,決定飛到雲層上方守株待兔。亞當斯的 B-17 從雲層中飛出來時,零戰又追了上去。
領航員哈裏 · 施裏伯回憶道:" 零戰一直跟在後面射擊,機身上布滿了彈孔。這時亞當斯突然減速,一架零戰躲閃不及,從左側掠過我們,腰部機槍手抓住機會擊中了它。"
" 還有一架零戰俯衝到了下方,被腹部機槍手命中,一口氣擊落了兩架敵機,但最後那架零戰仍然不肯放棄。"
亞當斯與最後的零戰不停地周旋,零戰的 20mm 機炮備彈不足,7.7mm 機槍無法對 B-17 造成致命傷害,戰鬥一時陷入了僵局。
▲零戰的武器——機翼的兩門 20mm 機炮,各備彈 60 發,機鼻兩挺 7.7mm 機槍,各備彈 500 發。只有 20mm 機炮對 B-17D 威脅較大,但備彈嚴重不足。
由于 B-17 只剩下兩台發動機,高度越來越低,亞當斯決定在呂宋島西南的馬斯巴特島海灘迫降,但該處的海灘遍布着尖鋭的岩石,在這裏迫降就是自尋死路。
機組成員拼命地尋找合适迫降的地方,最終亞當斯發現了一處稻田,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硬着頭皮降落。
在降落之前,腹部機槍手被放了出來,機鼻處的投彈手和領航員也爬回了機艙裏。
亞當斯關掉了剩下兩台發動機,以防迫降時起火。他努力控制着飛機的滑翔姿态、高度和速度,完成了一個漂亮的機腹迫降。
▲一架迫降的 B-17D 轟炸機,已經滿目瘡痍。
那架零戰可能耗盡了彈藥,B-17 迫降時并沒有發動攻擊,它在迫降地點上空盤旋了幾圈後孤零零地飛走了。
範德萬特的機組很幸運,他們落後亞當斯 3 分鍾,零戰都去攻擊亞當斯去了,以至于範德萬特機組可以在目标上空安全來回飛行了好幾次。
這時更多的零戰趕來增援,把範德萬特的飛機趕進了雲層裏。該機組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安全返航。
▲戰前部署在菲律賓的 B-17D 轟炸機,開戰當天損失了不少,注意對面還有一排戰鬥機。
由于發動機故障掉隊的惠勒斯機組沒有返航,他們成功排除了故障,雖然遠遠落後大部隊,但是仍然堅持執行任務。
當他飛到目标上空時,其他的 B-17 早已投下了炸彈。這次轟炸就像捅了馬蜂窩,附近的零戰紛紛趕過來攔截,敵機大部隊正好碰上了後到的惠勒斯機組。
機組成員聲稱,大約有 18 架零戰輪流攻擊了這架孤獨的 B-17。轟炸機上的自衞機槍手也在拼命還擊。
▲攻擊 B-17D 的零戰,機身中部和機翼上有不少彈孔,但堅固的 B-17D 仍然能夠繼續飛行。
後來惠勒斯中尉才知道,在他前面只有兩架 B-17 實施了轟炸,而攔截的零戰實際上可能大約為 12 架。
惠勒斯中尉盡量控制住飛機,投彈手瞄準了地面上的日軍運輸線,投下了 8 枚 227 千克炸彈。
此時轟炸任務已經完成,惠勒斯中尉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躲避零戰的攻擊和給自衞機槍手創造射擊視窗上。
▲表現 B-17D 擊落零戰的油畫,亞當斯和惠勒斯兩個機組聲稱的戰果應該與實際出入較大。注意此畫機徽前後不一。
那些零戰一直窮追不舍,飛出目标 120 公裏還不肯罷休。有 4 架日機企圖從側面攻擊,但均都被腰部機槍手擊退。
轟炸機上也出現了傷亡,無線電操作員基林陣亡,飛行工程師布朗右手受傷,無法使用機槍。
腰部機槍手威廉姆斯被一發 20mm 炮彈波及,大腿受傷無法戰鬥。
另一名腰部機槍手古蒂雖然也受了輕傷,但他交替使用兩側的機槍,擊退了另外 3 架零戰的進攻。
▲腰部機槍手兩兄弟,戰鬥時可以相互照應。注意成堆的彈殼。
根據戰後的統計數據,惠勒斯機組聲稱擊落了 7 架零戰和亞當斯機組聲稱擊落了 4 架零戰應該不準确,但是多架日本戰鬥機圍攻少量的 B-17 仍然打得很艱難,從側面也反映出了 B-17 的成功。
日軍王牌坂井三郎這麼評價道:" 在中空或高空,零戰不能大規模地對轟炸機發動協同攻擊,一是因為高空零戰性能下降嚴重,二是因為大機群攻擊容易發生碰撞事故。"
" 我們的飛機應該排成一列縱隊,從 B-17 的後面一個接一個地射擊,這樣就避免了發生碰撞的危險。B-17D 型沒有尾部炮塔,可以放心攻擊。"
▲注意 B-17D 是沒有尾部炮塔的,因此給了日機鑽空子的機會。
惠勒斯中尉還沒有擺脱危險,他的飛機被打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1 号發動機被擊中報銷,無線電和供氧系統也被打壞。
控制方向舵的拉索被打斷,但升降舵和副翼還能正常工作,飛行員仍然能夠控制住飛機。暴露在外的主起落架機輪部分被擊中,尾輪也完全掉了出來。
更為嚴重的是,右翼油箱被打出了一個直接約 15 厘米的洞,這應該是被 20mm 機炮命中了,燃油不斷泄露,要不了多久第二台發動機也會停車。
▲ B-17D 前部特寫,注意它的主起落架機輪還有一部分是暴露在外的。
追擊的日本戰鬥機彈藥耗盡返航了,而惠勒斯中尉的 B-17 飛到棉蘭老島北部附近海岸,第二台發動機也停止了工作,現在飛機只剩下兩台發動機。
此時天已經黑了,而且開始下起雨來,而飛機還要堅持上百公裏才能回到機場。惠勒斯中尉知道成功率微乎其微,而且沿途沒有合适的迫降地點,因此他決定尋找附近的機場緊急着陸。
▲呂宋島美軍機場分布圖,紅點是轟炸目标黎牙實比的大概位置,位于呂宋島南部。右側小圖黑點為德爾蒙機場,紅點為目标大概位置。
所幸附近有一個美軍機場,惠勒斯中尉駕機飛到了機場上空,由于飛機受損嚴重,沒有復飛的可能。他小心翼翼地下降高度,對準跑道,放下起落架,雖然他不知道輪胎早就被打癟了。
飛機越來越接近地面,機組人員驚恐地發現跑道上全是障礙物!因為要跑路了,地勤大爺破壞了機場,免得日軍直接拎包入住。
沒有辦法了,惠勒斯中尉只能硬着頭皮往下落,飛機接地後撞倒了好幾個路障,滑行了不到 200 米拿了大頂,停頓了幾秒後,機尾重重地砸在了地上。
▲一架迫降的 B-17D,大體保持完整。該機是珍珠港事件當天飛來的,正好遭遇日軍偷襲。
地勤大爺急忙将傷員送到醫院搶救,其他的機組成員都在慶幸自己能夠活着回來。後來地勤大爺在飛機上數出了超過 1200 個彈孔,每片螺旋槳槳葉都被擊中了 5、6 次。
由于惠勒斯中尉作戰勇敢,将受傷的飛機和機組成員帶回基地,被授予了傑出服役十字勳章,并被晉升為上尉,戰争後期還駕駛 B-29 參與了轟炸日本本土的行動。
▲回國後的惠勒斯正在給波音公司的員工做演講。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李梅燒烤就是起源于惠勒斯,當時官拜上校的他和托馬斯 · 鮑爾準将研究了東京的照片後,覺得可以用火攻。李梅将軍專心地聽了他倆的匯報後,立即付諸實踐。
盡管轟炸機對抗戰鬥機不占優勢,但 B-17 憑借着堅固的機體和強大的自衞火力,以及日機火力不足,讓對手吃了苦頭的同時還能全身而退,開始了傳奇之路。
(為了您能夠及時地收到戰史堂的推文,可順手點擊 " 贊 " 和 " 在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