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如何應對“内向的特朗普”?,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秦朔,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文章摘要
特朗普内向政策影響全球經濟格局
• 特朗普政策可能激化中美歐貿易緊張關系
• 中國企業适應力強,可靈活應對關税挑戰
• 中美之間将展開内部改革與自我更新競賽
特朗普勝選後,日本經濟新聞社發表了駐紐約和華盛頓記者所寫的一篇文章,《企業需應對 " 内向的特朗普 "》。
主要觀點是:特朗普倡導美國優先,注重實際利益,在其領導下,把保護本國產業放在首位的 " 内向型 " 政策将再次啓動。他計劃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 10%~20% 的關税,并加強對每種商品的額外關税。他還可以在緊急事态下擴大總統權限,不經國會批準即提高關税。
文章説,豐田汽車最近宣布在墨西哥增產面向美國的新一代戰略車型、皮卡 " 塔科馬 " 及其混動版。特朗普曾 " 威脅 " 要對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征收更高關税,這可能使豐田的增產計劃變得復雜化。
文章還指出,特朗普有可能鼓勵化石燃料的增產和新開發,擴大液化天然氣出口;他也暗示美國将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他還可能減少移民入境。
美日是同盟關系,日媒尚且提醒日本企業 " 必須為多種情況做好準備 "。美國對中國充滿戰略性、競争性的緊張和壓力,中國該如何應對呢?
一、何為特朗普的 " 内向 "?
特朗普的 " 内向 " 非自今日始,上世紀八十年代即已形成。
1987 年 9 月 2 日,41 歲的特朗普掏錢在《紐約 · 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波士頓環球報》以整版廣告形式刊出了給美國人民的公開信,标題為 " 美國外交防御政策中的錯誤,稍微有點骨氣就能解決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America's foreigndefense policy that a little backbone can't cure.)。
信中説,美國對日本、沙特的保護價值數千億美元,如果美國迫使這些盟國償還債務,就可以擺脱赤字。不能讓這幫人占美國便宜了。
1989 年,他在電視上呼籲對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征收 15% 到 20% 的關税。" 我們是一個債務國,我們必須征税,必須征税,我們必須保護這個國家。"
40 年後,他終于有了機會,真正踐行當初的呼籲。
2016 年 4 月 27 日,即将赢得共和黨初選的特朗普在演講中首次系統闡釋了 " 美國優先 "(America First)的外交理念,宣布 " 我的外交政策永遠将美國人民、美國安全放在首位。這将是我做每個決定的基礎。我帶領的政府,‘美國優先 ' 将是主要也是永遠的主題 "。
2017 年 1 月 20 日,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説," 幾十年來,我們以犧牲美國工業為代價,發展外國工業;以消耗美國軍隊為代價,援助外國軍隊;以破壞美國邊境為代價,保護着外國邊境。我們在海外傾盡所有,但美國的基礎設施卻年久失修,陳腐破敗 "。
2017 年 4 月 18 日,他發布《買美國貨、雇美國人行政令》,要求采取措施讓政府采購更多國產貨,并對移民項目進行全面評估,只有那些最具競争力的人,才能到美國工作生活。
2018 年 9 月,他在聯合國大會上説," 我們拒絕全球化意識形态,我們信奉愛國主義信條 "。
總結特朗普的施政傾向,他反對過度透支美國的資源,主張内向,将資源更多地投入國内。他認為浪費性開支、巨額債務、低增長、巨額赤字及開放性邊界已經拖垮了美國," 美國在不斷重建其他國家,而自己卻在下滑 "。
他同時相信," 内向 " 最終會促進 " 外向 "。他説,當我們在國内重鑄美國的力量和信心之際,我們也會在海外恢復我們的力量和地位。
在特朗普重返白宮之際,在貿易方面,誰會将他的 " 内向 " 具體落實呢?
很有可能是羅伯特 · 萊特希澤。他是特朗普上個任期的美國貿易代表,也是 1985 年美日籤署《廣場協定》時的美國副代表。
去年 7 月,萊特希澤出版了回憶錄《沒有什麼貿易是自由的:改變政策方向、應對中國挑戰、幫助美國工人》。他堅持 " 美國優先 " 不僅是在美國利益和外國利益之間 " 讓美國優先于外國 ",而且要讓美國的生產者優先于消費者。即使美國消費者可以通過購買外國商品受益,如果美國的生產者、工人受到衝擊,也必須優先保護他們。
萊特希澤反對自由貿易,反對 " 通過政府幹預,樹立貿易壁壘,鼓勵出口,積累國家财富 " 的重商主義,主張公平貿易。他認為,貿易是好的,貿易多一點更好,公平貿易是根本,貿易平衡是必需。所謂貿易平衡,就是要消除赤字。
在該書中,萊特希澤主張和中國 " 戰略性脱鈎 ",具體措施包括:平衡貿易;使美國公司更容易地對中國的 " 不公平貿易行為 " 采取行動;降低相互依賴,包括降低從中國的藥品、原材料的進口;降低兩國之間的相互投資;實施強有力的出口控制;停止技術上的相互依賴,包括停止在安全和軍民兩用技術領網域的一切合作;在市場準入問題上堅持全面對等原則;立法應對中國 " 試圖影響美國政治和社會的行為 "。
顯然,特朗普和萊特希澤們不僅是 " 關税愛好者 ",也準備了更多脱鈎工具,如實體清單制裁、針對性調查、促進制造業回流和供應鏈本土化、對本國實體產業進行補貼,聯合多邊力量對中國共同施壓,等等。
二、既高度重視,也自有底氣
特朗普的 " 内向 " 注定會對外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 11 月 13 日在有關歐洲競争力的一個小組會議上警告説,下一屆美國政府 " 将繼續非常有力地保護市場,冒着拆解歐美之間價值鏈的風險 "" 我們顯然正在進入一個‘關税戰’的世界 "。
高盛預測,特朗普提出的保護主義政策,包括高額關税,将損害歐洲的經濟地位,預計歐元區明年的 GDP 将增長 0.8%,低于此前預測的 1.1%。
在經貿領網域,中國是特朗普的第一關切。摩根大通評估認為,以特朗普在競選中聲稱的 " 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 60% 的實際關税税率 " 為假設,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25 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因對美出口大幅下降而減少近 2 個百分點,還可能打擊商業信心和投資,并進而影響到消費。如無關税影響,預計 2025 年中國 GDP 增長率為 4.6%,如有,則降為 3.9%。
但摩根大通也指出,在 2018 年貿易戰中,盡管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份額下降,但由于中國有意識地擴大了在美國以外的市場份額,其出口 /GDP 總量實際上上升了。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奇淵指出,根據不同機構的測算,特朗普對中國加征 60% 的關税,将導致中國 GDP 下降 1.6 個到 2 個百分點。據他所在的國際貿易政策模拟團隊測算,中國 GDP 會下降 1 個百分點。
但他指出,如果美國貿然加征 60% 的關税,對其自身的通脹影響将非常大,可能大幅超過 0.9%。(注:美國有經濟學家認為,2018、2019 年美國對華加征關税導致美國通脹上升 0.3%,以此簡單類推,如果加征 60%,會引發通脹上升 0.9%。)
這是因為,美國雖然可以抑制從中國的出口,但東南亞、拉美國家的生產目前已面臨突出瓶頸。在越南,大量工人被吸引到電子行業之後,原來的紡織服裝等行業随之出現用工難,這些產業被迫二次外遷;墨西哥勞動力效率較低,用工和基建也存在諸多困難。他們短期還無法填補中國制造的空白。
不讓中國供,别的地方也供不上、供不好,美國通脹的抬升就難以抑制。
财通證券的研究則認為,特朗普的加税 " 口号 " 水分很大。上輪競選時他表示 " 對中國輸美產品征收 45% 的關税 ",4 個落地的清單中加征的税率最低僅為 7.5%,最高也不超過 25%,最終對中國的關税税率為 19.3%,不到 45% 的一半。
他們預計,此次特朗普重返白宮後," 更可能的情況是分批次地對我國特定商品加征關税,而加征的税率極小可能達到 60%,更可能是其目前口号的三分之一左右,大概 15%",預計這将使中國對美出口減少 29%,使中國總出口減少 3%,分别為 1300 億美元和 1100 億美元左右。
我的觀點是,對特朗普的出招要高度重視,中國對美出口必定也會朝着更平衡的方向走,但中國制造和出口的強大競争力不可能在短期終結。中國有底氣,也有時間視窗,實現向着更加注重内需、消費和創新的經濟體的轉型。
我用兩組數據來説明。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8 年中國對美出口額為 4784.2 億美元,貿易順差為 3233 億美元。2023 年,中國對美出口額為 5003 億美元,貿易順差為 3361 億美元。從貿易戰開打至今 6 年,中國對美出口的絕對值并未減少。
再看美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的情況。從 2012 年到 2024 年上半年,歷經奧巴馬、特朗普、拜登三任任期,美國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零部件的占比,從 28.4% 逐步上升到 41.1%,中國從 2012 年的 11.3% 升至 2016 年的 14%,然後一路下降,目前為 10.6%。确實在下降,但 8 年間僅下降 3.4%,非常平滑。
從 2017 年特朗普上任,中國對美直接出口就受到各種限制,但中國企業也通過轉口貿易、将組裝環節外遷等方法在應對,同時大力擴展新的貿易夥伴。去年東盟首次超越美國和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去年中國出口份額占全球的 14.2%,高于中美貿易戰爆發前的 12.8%(2017 年),也高于前期高點的 13.7%(2015 年)。
這些數字説明,只要自己的競争力越來越強,天下總有飯吃,就連一直希望少吃中國飯的美國,少的程度其實也有限。
三、中企的轉換力
中國企業的韌性和靈活應變能力很強,值得信賴。
上一輪貿易戰,很多中國企業采取了向東盟、墨西哥、印度和中國台灣等地區進行轉口貿易的方法。接下來的貿易戰,美國可能對從墨西哥與東盟的轉口商品施加額外關税。
今年 5 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組件(均來自中國企業),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取消關税豁免,可能對它們征收重税。
但中國企業的轉換能力驚人。他們轉向了能避開美國關税的印尼、老撾等地。
美國聯邦數據顯示,今年前 8 個月印尼對美太陽能產品出口幾乎翻番,達 2.46 億美元;老撾對美太陽能產品出口為 4800 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零。中國光伏企業在中東的投資也在加速。
也有不少中國企業選擇在美國直接投資,徹底本土化。近期天合光能發布公告,與美股上市公司 Freyr Battery.Inc 達成資產置換和聯合經營協定,天合光能将自己在美國全資擁有、剛剛建好的 5GW 組件工廠售于 Freyr,獲得 1 億美元現金、面值為 1.5 億美元的優先票據,以及 Freyr 的 19.08% 股權:第一階段先獲得 9.9% 的股權,第二階段将在有關審批通過後獲得增發的股份,如審批未通過,該部分将獲得 Freyr 約 8000 萬美元的優先票據作為補償。
雙方将共同執行多階段戰略合作計劃,Freyr 產出的組件仍将使用天合光能品牌,并和天合光能合作對外銷售。同時,天合光能将通過委派董事、首席運營官、首席戰略官等方式更深入地參與 Freyr 的日常運營。
天合光能美國工廠的重組,我認為是在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不斷出台嚴格法令後,中企采取了一種最安全的方式,即找一個美國本土的 " 殼 ",裝入資產,成為本土公司,中企的股權比例較低,但仍深入參與運營。例如,Freyr 第一大股東持股 16.8%,第二大股東持股 8.2%,均為美資,但兩者間沒有一致行動關系。如果天合光能最終能獲得 19.08% 的股份,将是單一最大股東。如果不行,憑借 9.9% 的股權也是第二大股東。
在正常貿易環境中,我相信天合光能不會 " 委身于人 "。但目前情況下,這是最保險且可行的方法。為什麼第一步的股權是 9.9% 呢?可能與去年 12 月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卡羅爾 · 米勒聯合參議員馬可 · 盧比奧提出的《保護美國先進制造法案》有關。根據該提案,如果中資在企業的股權占比超過 10%,就無法獲得 IRA(拜登政府 2022 年 8 月籤署的《通脹削減法案》)補貼。
11 月 12 日天合光能第三季度業績説明會上,管理層就此次交易解釋説:" 僅僅擁有海外產能,做不好本土化,還要有優質的合作方、合理的經營合作甚至股權合作模式,在不同規則體系下與更多夥伴合作,才能實現風險、收益的最佳平衡。"
中企為何千方百計要做美國市場?答案再簡單不過,美國市場不僅大,而且肥,且總能找到進入的辦法。
四、關税之外的競賽
基于我對中國制造、出口的多年調研,也考慮到美國開打貿易戰要付出的代價和中國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我的判斷是,美國對中國一定會加征關税,但 60% 很難實現。從現在開始,中方大概就在準備談判了。
在談判桌上多談談,硝煙再濃,也是一種更文明的溝通。博弈中,堅持和退讓都有可能,在商言商應是主基調。換位思考,如果中國長期背負對美國的巨大逆差,輿論也會給政府造成很大壓力。
相比關税戰,我更關注特朗普政府的另外三件事:
一是特朗普已經宣布,特斯拉 CEO 埃隆 · 馬斯克将和另一位企業家拉馬斯瓦米領導新設的 " 政府效率部 "," 共同為我們的政府廢除官僚機構、削減多餘的監管、削減浪費性支出以及為重建聯邦機構鋪平道路 "。特朗普将這一部門的工作比作 " 曼哈頓計劃 "。如果馬斯克這位 " 全球效率狂魔 ",真的能和特朗普一起提升政府的效率、透明度,對美國的治理将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從目前已經宣布的侯任官員名單看,有相當多是八零後。特朗普已經 78 歲,但有一支對其忠誠的有活力的團隊,加上參眾兩院的控制權,應該能解決不少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年輕人更有勇氣對現實進行變革,像萬斯,是《鄉下人的悲歌》的作者,對美國存在的問題是有切膚之痛的。
三是美國極為嚴重的分裂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彌合。物極必反,美國撕裂到一定程度,也會有復歸平衡的要求。大選以對抗性角逐的方式揭開了美國的各種問題,都暴露出來了,現在人民就等着看看能不能解決問題。最近特朗普與拜登已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握手,其樂融融,承諾将于 1 月份順利交接權力。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説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更多是為了讓他個人 " 偉大 ",他的第二個任期有可能真正朝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方向展開。他的 " 内向 ",有可能帶來美國内部的改革和超越。
去年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國的很多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只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解決。光靠出台一些增量政策并不足夠。
因此,展望未來四年,中美之間不僅會有貿易戰、關税戰,也會有内部改革、自我更新的競賽。看誰能把自己改得更好。這可能是一個大看點。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誰更能超越自己,誰就能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