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老鋪黃金不割窮人,歡迎閲讀。
" 金價 × 克重 " 的數學題變成了 " 文化溢價 × 身份認同 " 的情感公式。
先秦時期就有人為能工巧匠樹碑立傳,這種傳統如果能延續到幾千年後的今天,各大金店的門口好歹也要立上一排,以此彰顯自家工匠技藝的獨特和精湛。
這幾年,國内的金飾大有 " 手藝化 " 的趨勢:各種精細的古法工藝,外表不再是全金,燒藍、珊瑚、松石等前來添彩。在服飾、影視等行業把國風文化咬爛嚼碎後,黃金也開始大規模的走向了自己的 " 國潮化 "。
2 月 20 日晚,老鋪黃金各店客服在朋友圈官宣,2 月 25 日後老鋪黃金将迎來新一波漲價,再次引燃了搶購者和收藏者的熱情。
全國各地老鋪黃金微信客服發出調價官宣
祛魅運動的幸存者
今年年初,貝恩發布的《2024 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顯示:2024 年中國内地個人奢侈品市場銷售額出現約 18% 至 20% 的下滑,創下慘淡戰績。同時 2025 年也不容樂觀,貝恩預計内地奢侈品市場表現将與 2024 年持平。
貝恩坦言:" 中國内地奢侈品市場正處于一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奢侈品牌面臨生存求變的關鍵節點。"
在對奢侈品祛魅的消費風氣之下,鑽石和翡翠也開始慢慢走下神壇。
天然鑽石的價格不斷失守,2024 年全球鑽石價格跌幅 12%,愛情的結晶逐漸淪為結石;中式老錢最愛的翡翠也用 " 種色 "" 水頭 " 等概念強化認知門檻,真真假假制造眼力博弈。
cr. 中保協
而這時,北京 SKP、上海豫園等地正上演着熱火朝天的一幕:老鋪黃金門店前排起了蜿蜒的隊伍,即便是自帶小板凳,寧願自備書籍解悶,也願意為搶購一件花絲鑲嵌黃金吊墜苦等 6 小時。
原來不是年輕人不消費,是他們開始用黃金重新定義 " 奢侈 "。
老鋪黃金打出的 " 古法工藝 " 旗号,指的是一種傳統的金飾制作工藝,它包括手工錘打、錾刻、花絲鑲嵌、燒藍等多種技法,與現代依靠機器壓制黃金的做法有顯著不同。
肉眼可見的精雕細琢、專注古典文化元素是老鋪與其他金店飾品的最大差别。老鋪黃金的爆款「爬藤葫蘆」,極細的金絲旋轉擰出藤蔓的蜿蜒感,再将其盤旋成螺旋狀花絲覆于整個葫蘆,花絲上還有葉子及葫蘆的裝點。
另一爆款「如意圓滿」吊墜,三圈不同雕花環套成圓盤,内圈與外圈分别鑲嵌紅珊瑚與綠松石,老祖宗的手藝在當下機壓機切的流水線中熠熠生輝。加上品牌利用命名等隐晦的暗示,為產品注入了祈福保佑的玄學力量。
顏值、工藝、文化、寓意、價值——構成黃金版本的 " 如來佛祖的五指山 ",牢牢把消費者握在掌心,大體量金子的俗不可耐中,竟也開始沉澱幾分老錢的氣息。
社交媒體上同樣掀起了一股熱潮,僅就小紅書平台而言,話題 # 古法黃金 # 攬獲了高達 6.9 億的驚人浏覽量,而專注于古法黃金的 # 老鋪黃金 # 話題,也已積累了 4.3 億的浏覽量,數據斐然。
諸如老鋪金剛杵、老鋪爬藤葫蘆等爆款產品的同名話題,均突破百萬浏覽量大關,體現了其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閱聽人關注度。
老鋪黃金的确是 " 古法金 " 賽道的先行者,是我國第一個推廣 " 古法金 " 概念的品牌。當前,老鋪黃金的原創設計超過 1800 項,共擁有 70 名熟練工匠。
随着古法工藝的推廣,老鋪黃金後來居上。據港交所數據,截至 2025 年 2 月 21 日,老鋪黃金的市值約為 857 億元,已經超過了周大福 737.48 億元。顯然,老鋪黃金的成功,為同行交上了一份高分作業。
cr. 港交所
國學、經濟學的 " 雙學位 "
其實黃金苦人設久矣。
作為人類最早馴服的貴金屬,黃金始終未能把這種先發優勢轉化為文化話語權——受制于 " 君子比德如玉 " 的儒家價值體系,黃金的屬性始終在錢财的貨币功能和美學價值間反復撕扯:每次試圖以藝術形态進入審美領網域時,總會被 " 富貴逼人 "" 俗氣 " 的印象審視。
而橫跨了幾千年後,黃金在現代社會依舊沒能逃過 " 土豪金 " 的宿命。玉器玩的是故宮鑑寶的雅,陶瓷講究的是雨過天青的韻,大家的出處都各有講究,只有黃金耿直的将克重 " 明碼标價 ",千年如一日的寫着 " 錢多速來 "。
德勤《2023 全球奢侈品力量》顯示:周大福以 98 億美元銷售額跻身全球第七,卻在淨利潤賽場遭遇滑鐵盧。
cr. 德勤《2023 全球奢侈品力量》
明晃晃的硬通貨混不進奢侈品的高端局。當愛馬仕憑借 29.1% 的淨利率在奢侈品界 " 點牛皮成金 ",周大福 7.3% 的淨利潤率更是展現了在 " 克重 x 金價 + 加工費 " 公式下,金店們都在吭哧吭哧當黃金搬運工。
正當行業正深陷 " 黃金魔咒 ",老鋪黃金用八年時間完成了國學和經濟學的雙學位結業。
這個 2016 年才祭出 " 古法工藝 " 概念的後來者,以不足 30 家門店的規模,在 2023 年創下 28 億元營收。2024 年,老鋪黃金預計全年淨利潤約人民币 14-15 億元,較 2023 年 4.16 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加約 236%-260%。
其商業邏輯直擊行業痛點:将黃金從貨币屬性轉化為文化載體。
古法工藝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老鋪黃金的古法金飾,每一件都需要匠人手工捶打、雕刻,耗時數日甚至數周,花絲、錾刻、燒藍等工藝成了 " 東方高級定制 " 的代名詞。
每件作品都是一本微型的文化手冊,產品設計涵蓋飛天遊龍、金龍金鳳、萬年如意、麥穗貔貅、長生鎖等傳統東方元素,滿足了當下人們對文化自信、文化歸屬感的需求。無法短時間、大規模量產的 " 細而精 " 的手工制品,亦是現代審美與老祖宗的老錢風隔空對話。
此時,黃金的價值不僅在于克重,更在于其背後的文化底藴與匠人精神。而将文化底藴轉化為品牌溢價,則是老鋪黃金交出的另一份優秀結業論文。
當其他金店還在用電子秤交易時,老鋪黃金已經開始用 " 一口價 " 來稱量文化溢價。相當于給黃金穿上了漢服——克重還是那個克重,但在 " 文化傳承 " 的加成下," 金價 × 克重 " 的數學題變成了 " 文化溢價 × 身份認同 " 的情感公式。
老鋪黃金的定價遠高于同行
在長期承擔古法工藝復興與創新角色之際,加上多個原創古法金飾的出圈,老鋪黃金品牌形象已經與 " 古法金 " 概念形成了強綁定。當消費者樂意為了文化認同而支付溢價,老鋪黃金便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壁壘。
尋找新定義
其實老鋪黃金的成功密碼并不復雜:把足金從保險箱中解救出來,讓其成為高消費人群腕間頸上的身份認證和社交貨币。通過不斷強化貴金屬的奢侈品基因,在周氏包圍的傳統珠寶市場中撕開高端缺口,打造具有文化溢價能力的高端品牌。
據悉,老鋪黃金萬元以下入門級產品僅占銷售額的 10%,65% 的銷售額來自 1 萬至 5 萬元的中高端產品線,更有 25% 的業績貢獻來自 5 萬元以上的足金及鑲嵌產品——相當于把黃金賣出了愛馬仕鉑金包的姿态。
更值得關注的是,品牌直營旗艦店密集落于北京 SKP、深圳萬象城等全國十大頂級商圈的黃金鋪位,與 LV、Cartier 等奢侈品牌毗鄰。
門店以明式書房為靈感打造東方美學空間,在會員專享的中式茶室,依雲礦泉水、歌帝梵巧克力樣樣俱全,把 " 買金飾 " 更新成新中式高端生活方式的沉浸式表演,成功跻身中式老錢的下午茶局。
老鋪黃金的書房 cr. 小紅書
老鋪黃金成功後,金店江湖掀起了一場文藝復興:
周大福與故宮博物院聯名,以 " 古往金來 " 為題,凝結鼓、蝴蝶與石獅三個象征祥瑞之兆的圖騰元素,诠釋宮廷⻩金之美;周生生則在玄學經濟賽道發力,無論是納瑞聚福,還是财豐安康,各路祈禱都可以在產品中得到映射。
據中國黃金協會統計,2024 年古法金品類同比增長 210%,但行業整體毛利率下降 8%。
一方面,當下,金店紛紛将《中國工藝美術史》奉為圭臬,古法金品類以 210% 的爆發式增長印證了黃金市場對文化附加值的狂熱追捧。
另一方面,毛利率的下降也反映了當所有的品牌都在扎堆復刻故宮聯名、非遺工藝時,這場 " 文藝復興 " 開始演變成一場 " 内卷遊戲 "。
随着消費者對 " 文化故事 " 的支付意願逐漸見頂," 古法金祛魅 " 的話題又悄然在社交網絡上成型 …… 周而復始,品牌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
當所有人開始講同一個故事,文化光環在同質化的叙事中逐漸暗淡,或許當 " 祛魅聲浪 " 形成規模的時候,黃金行業的下一個突破口又将到來。長情的消費者畢竟是不可多得的,品牌的基業長青就是要持續與時代的呼吸、社會的情緒共振。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