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暑期遊熱度未減,國慶遊已升温:出境遊火爆,國際機票漲幅近200%,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葉曼至
暑期遊高温未退,不少人卻開始為國慶遊出行早做準備。
90 後杭州白領翟莉(化名)最近正在為國慶小長假制定出遊計劃,一向熱衷旅遊的她,打算借此來一場出境遊。" 今年國慶小長假有 8 天,我和男朋友打算再請 2 天年假,去一趟日本。" 她説道。
在預定機酒的過程中,翟莉發現,國慶前往日本的機票價格比平日貴了不少,從杭州到日本東京的往返機票,人均最低也要 7000 多元。" 如果是直飛機票,甚至上到 1.4 萬元一張票。"
與翟莉發出相同感慨的遊客不在少數。近日,有網友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紛紛發帖吐槽,直言近期國慶國際機票漲幅較大:" 前兩天買人均 7000+,今天一看人均漲了 3000 多元 "" 平時從大阪回杭州的機票也就 1000 多,國慶直接翻了十倍 "" 比平時高太多了 "。
盡管國際機票價格走高,但在多名旅遊業内人士看來,這不會影響國慶期間出境遊的熱度。
8 月 4 日,從業于某頭部 OTA 平台的齊華(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今年國慶與中秋 " 撞 " 在一塊,小長假天數有所延長,不少人開始提前規劃出遊。從目前暑期出遊情況來看,國慶遊熱度只增不減,大部分的出境機票都是供不應求。
國際機票漲幅明顯
與暑期遊機票相比,國慶期間,部分國際機票漲幅明顯。
以從杭州前往日本大阪為例,時代周報記者發現,9 月 28 日出發,10 月 6 日返程的往返機票均價已過萬,相比于八月份往返 3000 多元的機票價格,價格漲幅接近 200%。
圖源:飛豬
究其原因,與文旅行業仍在復蘇階段不無關系。
" 一方面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更高,比如機場的地服費,機隊的維護成本,代理商的成本,各種物價指數等等。另一方面,各大航空公司的國際班機的恢復量還沒到疫情前的量,導致很多航線供不應求,從市場規律來看,價格自然就高了。" 亞洲航空中國區總經理湯汀分析道。
8 月 4 日,全聯并購工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委員安光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慶出境機票價格激增的原因可能有多個方面。首先,國慶期間是人們長假出遊的黃金時段,供求關系的改變可能導致機票價格的上漲,随着旅遊需求增加,航空公司可能會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靈活定價,機票價格水漲船高。
" 其次,全球經濟和航空業的復蘇也可能對機票價格產生影響,如果國際班機運力有限,航空公司可能會調整價格以确保盈利;另一方面,如果某些國家或地區放寬入境限制,吸引更多人出境旅遊,機票價格也會因此上漲。"
盡管部分國際機票漲幅明顯,但在部分業内人士看來,這對海外旅遊影響有限。
安光勇表示,國慶期間的國際旅行的限制可能逐漸放寬,一些受歡迎的海外目的地可能會吸引更多遊客。對于有出境需求的人群,尤其是國内遊的替代選擇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這部分遊客可能更願意出國遊玩。
有出境遊導遊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進入 8 月,他已陸續收到不少海外出境遊的報團,其中,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均為熱門出遊國家。" 這次國慶假期時間較長,也許會成為史上出境遊最熱的一個假期。" 該導遊透露道。
圖蟲創意
不過,在全華看來,國慶長假旅遊 " 主戰場 " 依舊是在國内," 畢竟出境遊的價格比疫情之前還要高,對于遊客來説,國内遊性價比會更高。"
" 一些國外目的地可能仍存在一定的旅行限制,因此國内遊可能仍然是主要選擇之一。國内各地景區和旅遊勝地可能會迎來更多遊客,特别是近程短途遊,自駕遊等形式可能更受歡迎。" 安光勇直言。
暑期遊熱火朝天
國慶遊預熱如火如荼。在暑運拉動下,暑期旅遊亦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着。
民航局數據顯示,暑運前三周(7 月 1 日至 23 日),民航全行業日均保障班機 17190 班、運輸旅客 208.3 萬人次,分别為 2019 年同期的 100.64% 和 109.16%。其中,國内市場方面,日均保障國内客運班機 14006 班、日均完成旅客運輸量 196.19 萬人次,分别為 2019 年同期的 114.62% 和 118.47%。
攜程數據顯示,暑運前五日境内機票訂單達到歷史新高,出境機票訂單同比增長 6 倍,境内、出境訂單機票含税均價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長 21% 和 22%。由于需求高漲,境内機票價格漲幅進一步推高,均價超過千元。
圖蟲創意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從旅客提前預訂量來看,2023 年暑期提前預訂量同比 2019 年同期增長三成,旅客出遊需求旺盛。此外,從搜索與預訂的差值來看,仍有大量旅客存在潛在出行需求,這意味着 8 月民航市場将依舊火熱。
中國旅遊研究院總統計師、統計調查所所長馬儀亮表示,随着國内旅遊市場的持續增長,產業也在進一步提質發展。
" 一方面參與到旅遊活動中的人群更大,旅行的目的地更廣泛。另一方面,旅遊產業的業态和豐富程度也在提升,地方政府面向本地旅遊資源組織起更多特色活動和旅遊品牌,推動旅遊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他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