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大眾終于醒悟,打不過就趕快加入,歡迎閲讀。
中國新能源汽車頂着輿論壓力向上發展,站在行業領先地位,以先進的新能源技術為矛,刺穿傳統汽車多年建立的技術和市場壁壘。2024 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 50%,這無疑是新能源的一次巨大勝利。
傳統車企一開始企圖用輿論維持自身的領先地位,後來才發現,輿論戰術無法帶來實質效果,還錯過了電氣化轉型最佳的時機。
傳統車企和國產自主品牌同在一個考場,一個已經交出高分卷時,另一個還在宣揚考試無用,甚至還希望多争取一些答題時間,延後電氣化戰略,或者是 " 抄作業 "。
在認識到差距後,傳統車企紛紛上了國產新能源的大船,反向求合作,合作意願在近兩年尤為強烈,中國新能源技術出海迎來最好的時代。
小鵬汽車和大眾集團就是 " 反向合作 " 的典型案例,近日他們宣布正式籤訂 EEA 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又是雙方合作的一個新的裏程碑。新架構定名為 "CEA",C 則代表 CARIAD 中國。
雙方聯合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将從 2026 年起,應用于在中國生產的大眾汽車品牌電動車型。這就意味着,兩者的合作更為緊密,大眾對小鵬汽車技術平台的依賴加深,成為電氣化轉型、加速本土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大小 " 兩者強強聯合,為中國汽車技術出海、傳統車企反向合資提供了最理想的案例。
2023 年 7 月 26 日,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定時,便提到了兩款基于小鵬 G9 車型平台、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技術開發的兩款 B 級車型,發布的時間點就是 2026 年。從最新官宣的合作來看,大眾似乎不滿足于做 " 拉皮版小鵬 ",希望通過聯合開發平台做更深層次的定制。
EEA(Electrical Electronic Architecture)就是電子電氣架構的簡稱,是新能源汽車的基石。傳統燃油車的電子電氣架構如同老舊房屋的線路,只能支撐車上小功率電器的運行。
新能源汽車的功率電器遠多于傳統油車,算力平台、智駕芯片、顯示屏、雷達傳感器等部件繁多,傳統電子電氣架構 " 有心無力 ",所以網上也產生了 " 油車做不了智駕 " 之類的説法。
電子電氣架構進程分為分布式、網域控式和中央集成式。小鵬汽車的 EEA3.0 為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與特斯拉同處行業領先位置。
事實上大眾集團也有自己的 MEB 純電平台,與小鵬汽車聯合開發 EEA 電子電氣架構顯然有别的打算。
大眾的整套軟體架構、開發流程都會看齊小鵬汽車。基于新架構打造的大眾電動車,可以與小鵬 XNGP 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方案更好地融合,大眾的 MEB 純電平台兼容小鵬智能技術的可能性不高,從研發周期和成本來看,沒必要像豐田那樣,買華為的智駕硬體,又買 Momenta 的算法。
另一個是,得益于小鵬 EEA3.0 的先進性,模塊集成度更高,控制器數量更少,整車制造成本更低。" 花小錢辦大事 " 無疑是汽車行業的共同語言,大眾也希望借助現有成熟的解決方案發力智能汽車,拿到了智能汽車最關鍵的智能化能力,又能夠借助平台化優勢加速產品布局和迭代。當然,自家技術向外輸出,小鵬的也有攤薄研發費用的機會,合作對二者都有好處。
總之,大眾對小鵬 " 獻出心髒 ",小鵬汽車技術的 " 含金量 " 不斷上升,兩家車企宣布合作那一刻已經迎來了各自的拐點——國產新能源技術得到巨頭認可,傳統大牌擁抱智能化、電氣化的态度更加積極。
至于大眾集團,小通認為這家車企一定會在與小鵬汽車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先進的制造和產品理念,并将學習成果用在加強自身實力上。不過就目前來看,想要服務好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小鵬汽車的本土化能力依舊是大眾高度依賴的。關于大眾的兩款新產品,希望今年的北京車展可以給我們更多解答。
遙想當年,中國汽車工業水平落後,不得不以市場換技術的手段,向海外汽車品牌 " 偷師 "。但在燃油車領網域,技術專利跟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海外品牌手中,國產技術很難繞過這些壁壘,多年以來只能屈身做 " 代工廠 "。
電動化時代,這樣的情況有了 180 ° 反轉,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掌握了動力電池、電機、座艙算法、智能駕駛算法等智能汽車的核心專利,靠着新能源 " 彎道超車 ",走到汽車行業的領先地位。小鵬汽車駛入德國,也讓當地看到了國產汽車全新的面貌。
另一邊,傳統車企轉型慢,沒有足夠的新能源車產業鏈支撐,電子電氣架構的技術力普遍不如國產新勢力。有的車企嘗到了電氣化轉型的痛楚,還延後了電動化戰略,維持燃油車開發。正因如此,有的傳統車企才開始和國產技術 " 握手言和 "。
就連在充電補能這塊,眾多海外車企選擇了接入特斯拉的補能網絡,只有少數品牌聯合起來自建充電體系。總體來看,新能源賽道已經不分你我,抱團取暖各取所需才是主旋律。
大眾與小鵬汽車合作只是行業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2023 年,Stellantis 集團向零跑汽車投資 15 億歐元并成為其戰略股東,零跑汽車獲得了技術出海,甚至打通了在海外銷售建廠的渠道。據悉,目前已有多家車企計劃購買零跑汽車的四葉草電子電氣架構,大眾汽車旗下的捷達也有買斷四葉草架構的打算。大眾旗下的豪華品牌奧迪此前也宣布,利用上汽的純電平台發展電動汽車。
另外,豐田在最新一代的凱美瑞上,搭載了與華為合作打造的智能座艙系統,同時還在智能駕駛領網域,與華為、Momenta 等國内公司有更多的交集。本田剛剛發布的電動汽車品牌 " 烨 ",也在強調中國智造、本土團隊設計、全面擁抱中國科技等。
這些為了電動化 " 獻出心髒 " 傳統車企,最後有沒有保持原品牌的味道不好説。但可以看見的是,國產技術逐漸得到了行業認可,完善的國產供應鏈已經是傳統車企發力智能汽車繞不開的一環,無論軟體還是硬體。
反向合作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一種風氣,不用閉門造車搞自研,就能輕松追上主流水平,與國產品牌合作既能 " 花小錢辦大事 ",國產技術得到了充分利用。至于傳統汽車後面啥時候有自己的技術,那就是後面的事了。
持有開放态度的國產品牌還有許多,比如蔚來汽車的換電、華為的智能座艙 / 智能駕駛、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大疆的低成本智駕方案 ...... 國產眾多新能源技術的領先性,傳統車企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和時間追趕。或許 " 打不過就加入 ",對于在競争當中失去優勢的車企而言,是最好的解藥。
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北京車展)将于 4 月 25 日 -5 月 4 日隆重舉行,本屆車展以 " 新時代 新汽車 " 為主題,是 " 汽車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 " 的風向标。
屆時,包括比亞迪、小米、AITO 問界、小鵬、蔚來、理想、極氪、極越、長安深藍等頭部品牌将悉數登場,除新車型 " 大比武 " 外,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智能座艙的演化和 AI 大模型與汽車的結合,都将是重要看點。雷科技旗下 " 關注電動車,更懂智能化 " 的賬号電車通将派出報道團前往北京現場,進行一線專業報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