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些劇都還能播嗎?,歡迎閲讀。
5 月 22 日,由張彬彬、吳倩主演的電視劇《三分野》定檔空降,不一會兒,# 三分野空降不撤檔 # 的話題遍布廣場。
下午 18:00,《三分野》準時在騰訊視頻上線,這應該是這幾天在茫茫待播劇中為數不多官宣後沒撤檔、沒延期的劇了。
近日,随着笑果 "house 事件 " 發酵,連鎖反應也延續到了影視劇中,文娛行業的風聲越來越緊。
除了官方狠抓嚴打,網友們也紛紛表示了對娛樂行業中存在這種亂象的唾棄,于是乎 … 一些待播劇的上線時間又遙遙無期了 …
01
又撤檔延期了?
2023 年原本是古裝劇大年,不説質量多麼 " 高精尖 ",在數量上絕對呈碾壓态勢。
但近期,《歲歲青蓮》《寧安如夢》等多部影視劇在定檔之後,宣布因技術原因撤檔。
《長風渡》原計劃要在 520 發布的新物料也暫緩了。
除古裝劇外,現代劇和綜藝也沒有逃出 " 撤檔魔咒 "。
鄭湫泓、謝彬彬主演的《請成為我的家人》在芒果 TV 定檔後撤檔,肖戰、李沁主演的《夢中的那片海》和綜藝《五十公裏桃花塢 3》的先導片也沒有如期上線。
延期的延期、撤檔的撤檔,理由都是如出一轍的 " 技術原因 ",看來網傳的 " 待播劇或将被嚴格審查 " 的消息可信度不低 …
但 " 技術原因 ",可能僅僅只是 " 表面文章 "。
有八卦媒體爆料稱,《寧安如夢》遭遇撤檔可能是因為男三号周峻緯此前在微博及采訪中發表過不當言論,個人微博賬号也曾被禁言。
演員可以換,片子可以剪,再不行給那些 " 立場有問題 " 的演員來個 AI 換臉也還有補救的餘地。但是,如果從題材這個根兒上就有問題的話,可就不好説什麼時候才能 " 重見天日 " 了。
何潤東、何泓姗主演的《歲歲青蓮》也在定檔後官宣撤檔,在大家都聲稱 " 技術原因 " 背後,有網友推測:可能是此前該劇因 " 宮鬥 " 登上熱搜,而這類題材偏敏感才導致撤檔?
除此之外,有網友爆料《長風渡》、《雲之羽》等劇因其劇組服化道疑似 " 倭風 ",所以需要進行緊急處理。
比如説《長風渡》男性角色的官服,
《雲之羽》女主的發型。
什麼是 " 倭風 " 呢?
我國古代對日作戰時稱日本為倭," 倭風 " 就是所謂的 " 日本風 "。據網友分析,這幾部劇都不是架空背景," 倭風 " 出現在落地古裝劇中确實不妥。
經火眼金睛的網友再度細扒,電視劇《無憂渡》、《安樂傳》或也有類似問題,一時間 " 鑑倭 " 話題熱度飙升。
《無憂渡》甚至被業内人士曝出是由兩位日本編劇把控劇本,所以劇組的置景風格和中式審美并不相符," 倭風化 " 嚴重。
《安樂傳》更是有過之無不及,不僅男主的服飾被指和 " 某神社 " 裏的服飾過于相似,而且建築上的紋樣也和 " 某神社 " 的紋樣基本相同。
所謂 " 唐風漢骨 ",到底被 " 倭風化 " 了多少呢?
02
" 倭風 " 重返國產劇?
其實早在去年,就有劇集因 " 倭風 " 被影視行業和觀眾抵制,網劇《我是劉金鳳》播了一半下架、《星漢燦爛》緊急整改删減才順利播出。
《我是劉金鳳》可以説是挑起行業整改倭風的導火索,這部網劇一上線,就迎來罵聲一片。
本來這樣一部古裝幽默輕松喜劇在上映之前是萬眾期待的,但看到正片之後,才發現越看越不對勁,乍一看,觀眾還以為自己打開了日本電視台,在看日本的宮廷劇。
《我叫劉金鳳》裏面的造型、場景,甚至是衣服花紋,都像極了日本宮廷服裝。
劇中男主飾演的 " 皇帝 " 穿的衣服上竟然繡滿了菊花和櫻花,沒錯,是日本的國花。
而女主 " 皇後 " 的造型更是連演都不演,直接穿上了和服。
日式的小紋樣、系在腹部的長裙,和腋下開的兩個洞,是女裝和服最大的一個特點,名為 " 身八口 " 和 " 振八口 "。
劇中争議最大的就是劉金鳳父親的造型,這位一國輔相的胡子幾乎跟日本畫像裏一樣," 二次元 " 看到這些衣服太眼熟了,就更别提他戴着的那頂帽子也是充滿了日式特色。
《我是劉金鳳》整部劇裏,無論是日式狩衣、和風紋式、枯山水、日式燈籠 … 這些日式元素都随處可見,這到底是用心不用心呢?
網友對此十分憤怒:" 説劇組用心吧,他們這些明顯倭風的服化道硬是往上搬,但要説他們不用心吧,這些細節都十分‘日式’。"
最後,這場風波以電視劇下架收場。
吳磊與趙露思主演的古裝劇《星漢燦爛》也在開播前被網友指控 " 以倭代華 "。
《星漢燦爛》中的服裝,在網友的對比下發現其采用了大量和服的蝴蝶結元素,看起來花裏胡哨,已經失去了中國古代服裝的味道。
不過《星漢燦爛》的劇組動作倒是很快,引發争議後立馬删除了之前的物料,還把腰間的蝴蝶結 P 掉,在剪輯上下了一番功夫,最終才得以播出。
對此,廣電總局也表明了态度:" 古裝劇不得随意化用模仿外國風格樣式。"
除此以外,還有《慶餘年》中和日風遊戲裏相似的 " 高帽 ",《夢華錄》裏被質疑倭風入侵的果子,《九霄寒夜暖》中形似藝妓佩戴的 " 丸玉簪 ",幾乎每部古裝劇多多少少都能找出一些漏洞 …
這樣看來,抵制 " 倭風入侵 " 迫在眉睫。
随着 " 鑑倭 " 風氣的盛行,網絡上也出現了另一種聲音,許多網友對于 " 空口鑑倭 " 的行為表示 " 不是倭風是唐風 "、" 最早是日本偷的我們的文化,我們只是拿回來 "。
還有網友發現很多人都在渾水摸魚,趁機黑對家的劇,最後搞得像 " 飯圈打架 "。
在網友的辣評中,另一個角度的聲音出現:别把我們的文化送出去。
對待家國文化上,敏感一些和觀點碰撞都很正常,説明觀眾在乎我們自己的文化,不想屬于我們的文化被 " 偷走 " 或者 " 置換 "。
但 " 空口鑑倭 " 不可取,有心人真的 " 夾帶私貨 " 更是不應該,還是得拿出證據來。
03
誰來鑑别?
随着影視劇是否像 " 倭風 " 的争議興起,也有不少國學博主上前與網友一起競相分析,可是争議到最後也難得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有些元素、風格明明是中國風,但是在網友不斷的争議中,觀眾們就開始 " 舉棋不定 "....
若是以 " 鑑倭 " 之名,把原本屬于我們的歷史扣上日式的帽子,這豈不是把我們自己的文化拱手讓人?
就如同之前的 " 唐菓子 " 與 " 和菓子 " 的争議,提起和菓子,美食愛好者們大多都對它精細的制作技法和美觀的外形印象深刻,和菓子原本發源于中國,在唐朝時由日本的遣唐使帶回自己的國家,逐漸在唐式點心的基礎上演變成如今的和式點心。
但就像觀眾對《夢華錄》中的和式點心有所質疑一樣,這到底算倭風還是算中華風?到底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還是對他方文化的俯首獻媚?
這是一件難以界定的事。
這時如果我們一味地憑借着自己的愛國情懷 " 空口鑑倭 ",甚至會起到負面作用。
或許真正優秀的古裝劇并不會讓人在 " 倭否 " 的選擇中反復橫跳,無論是否有真實存在的時空背景,它們的文化内核都 " 正 " 得讓人挑不出理兒。
譬如十多年的經典劇《甄嬛傳》,各宮娘娘服飾上的紋樣,是我國古畫上的花鳥圖,且嚴格依據清朝時期的冠服制度還原了不同位份的後妃服飾。
在《甄嬛傳》的幕後采訪中得知,一部古裝劇居然還有專門的禮儀指導,對待影視劇的創作嚴謹至此,又怎麼可能會被質疑呢?
可見,那些未播出就受到大批質疑的待播劇,在創作時期就抱有僥幸心理,才會讓那些想要 " 偷換文化 " 的人有機可乘。
而且,很多電視劇裏一些簡簡單單古裝造型就已經很好看了,不僅古韻十足,也特别符合劇情和意境,所以想做好還是可以做到的。
觀眾珍愛我國的文化并主動監督影視劇是個好事,可還是要交給專業人員去做。當大家的輿論監督到位時,自然會有相關部門對不合理的影視劇進行合理的管制。
而影視劇的創作者也應該兢兢業業、忠于職守,不能等觀眾挑出毛病來再亡羊補牢,而是把這些原則性錯誤扼殺在搖籃裏,從源頭上遠離 " 倭風 "。
我們可以提醒、敦促創作者在創作時深入學習,也可以抵制那些思想觀念偏離正軌的劇,但千萬不要演變成 " 飯圈打架 "、盲目跟風。
否則,非但使那些疑似倭風的影視劇鑽了空子,還使 " 飯圈亂象 " 中又憑空增加了一條 " 空口鑑倭 ",擾亂文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