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華為江淮聯手打造百萬MPV,問界聯盟新添“猛将”?,歡迎閲讀。
有關華為造不造車的,已是老生長談的話題,自任正非籤署 " 五年内不造車 " 那一刻起,結局就已塵埃落定。
誠然,餘承東的 " 造車夢 " 暫時被迫擱置,但作為圈内的頂流,仍不斷吸引着外界的目光。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華為與它不斷擴充的朋友圈,一舉一動總能引起行業的震動。
8 月 1 日,有博主發文稱,華為正與江淮汽車合作開發售價約 100 萬元的問界 MPV 車型。預計 2024 年二季度量產,銷量目标為上市首年交付 5 萬輛。
對于這份爆料的真實性,華為方面表示不予置評。而江淮汽車相關人員也回應稱:" 沒有接到相關通知 " 并且還強調:" 華為是江淮汽車的技術供應商,公司與華為有戰略合作,相關信息以公告為準。" 這份看似模棱兩可的聲明,更讓外界對于這款車的到來打滿了問号。
華為牽手江淮,擴充朋友圈
細究一下,華為與江淮牽手已經三年有餘。
早在 2019 年,江淮就與華為籤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協定暨 MDC 平台項目合作協定,雙方計劃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雲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而這份協定為雙方未來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直以來,華為在汽車業務上有三種模式:标準化的零部件模式,HI 模式(Huawei Inside 模式),以及智選車模式。
因此,早期時候華為與江淮的合作更趨向于 " 零部件供應商 " 模式,比如華為的生态車機系統、智能駕駛系統、全球首發的 77G 毫米波雷達就應用在了江淮與大眾合作的思皓車型上。
但這種模式也行僅維持到了去年 6 月,有消息稱,嘗到了問界 " 甜頭 " 後的華為,有意改變與江淮的合作模式,擴張為智選車模式,并将合作目标範圍瞄準了奇瑞、極狐以及江淮等品牌。
如果説早期雙方合作進展還只停留在口口相傳,那麼進入 2023 年以後進度明顯有了很大提升。先是在今年 1 月,華為常務董事餘承東來到合肥市,與當地領導一起商讨有關華為與江淮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平台的事宜。而後到了 2 月份,雙方合作的信息又被刊登在了中建集團的官方賬号上。
在這份公告中,明确表示,中建六局聯合體得標了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 EPC 項目,得標額約 15.44 億元。該項目正好位于肥西縣新港南區江淮新港工業園區。華為與江淮将在合肥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到了 4 月份,财聯社又報道稱,華為與江淮合作的智選車,定位超高端豪華純電市場,價位區間約在 80 萬 -100 萬元。而選址恰好是前文提到的江淮新港工業園區。
事實上,同期江淮就有過對外展示名為瑞風 RF-M 的新型電動 MPV 概念車,但卻并未帶有 LOGO 設計。外界紛紛猜測,這台車大概率是華為與江淮合作的首款車型。
加之此次博主的爆料,基本與之前的傳聞不謀而合。在他的博文中明确表示,問界 MPV 在華為的長期策略中,扮演着極為關鍵的作用。他甚至将這款 " 問界 MPV" 的市場定位,比作華為 "P/Mate 系列 AndroidS 手機 ",目标是滿足高階用户需求,提升品牌價值與推動技術創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對于華為與江淮合作造車這事,對于各方來説似乎都是好事。
雖然江淮是國内為數不多的大型汽車集團之一,但乘用車業務發展并不好。數據顯示,江淮乘用車在 2022 年終端銷量為 8.41 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也僅為 4.86 萬輛。這樣的銷量成績對于一家傳統車企而言都算不上優秀,甚至不如一些造車新勢力品牌的總銷量。
更為嚴重的是,江淮的產能利用率僅 71.15%,超過 20 萬輛的產能被閒置。這一結果直接導致江淮連續六年虧損,甚至在 2022 年虧損達到 14.37 億元左右。
因此,江淮急需華為 " 光環 " 為品牌持續輸血。而此次博主的爆料中也提到了 " 問界 MPV" 對于江淮的重要性,即營收由江淮認列。在他看來,悲觀假設 2024 年問界 MPV 銷售量僅達華為目标的 20%-30%,江淮汽車的 2024 年營收仍可顯著超越市場共識至少 20%-30%。因為問界 MPV 為華為與江淮汽車共同開發,故淨利率也高于公司平均水準。
消息一出,資本也同樣給出了積極反饋。江淮早盤股價拉升,一度漲超 8%,午後股價略有回落,截至收盤,江淮汽車股價較前一交易日上漲 2.37%,報收 15.14 元 / 股,創下近 5 個月以來歷史高點。
而反觀華為這邊,或許有着更為長遠的打算。作為華為的 " 親兒子 ",問界曾以黑馬之姿殺入新能源汽車賽道,更是曾創下過單月過萬的佳績。然而光環褪去以後,今年的問界并未破萬,甚至曾一度低迷。最新 7 月的銷量數據統計中,問界銷量僅 4240 輛 , 同比下滑超 45%, 環比下滑超 25%,成為整個新勢力大盤中下滑最嚴重的品牌。
問界在市場上的逐漸遇冷,華為急需扶持新的品牌。餘承東曾坦言:" 汽車業務是整個華為唯一一個虧損的業務 "。面對問界銷量下滑,以及持續的虧損,華為試圖通過 " 多生孩子好打架 " 的方式改變現有的困局。
在他的設想下,希望合作夥伴分工合作,造不同的產品,形成互補。智選模式下,SUV、轎車、MPV、B+ 級、C 級、D 級這類車型,每個車廠做的產品是不重疊的。最後組合起來,成為一個車系裏有完整的解決方案。
恰巧江淮完全可以滿足華為這方面的訴求。江淮不僅擁有整車制造能力,尤其是在商用車領網域的經驗,還是蔚來的代工廠,并且合作模式很成功。可以説,江淮在代工制造上足夠的經驗,成為雙方走上談判桌的重要籌碼。華為與賽力斯打造的問界專注 SUV 市場,下一步華為将于江淮聯手收割豪華 MPV 高地。
6 月 30 日,AITO 問界曾發表聲明,成為稱為強化雙方聯合業務更加深入、緊密發展,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決定成立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自 7 月 1 日起全面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而此舉也被業界認為是在為華為構建的 " 問界生态汽車聯盟 " 鋪路。
如此看來,這場強強聯合勢必将會再一次引發 "MPV" 市場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