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有感而發:美俄決定烏克蘭命運 歐洲無力介入 中國影響力不可忽視,歡迎閲讀。
昨天發表《》,一位朋友感觸頗深,推薦了一本書。
赫爾穆特 · 施密特曾任西德總理,這是他撰寫的回憶錄《偉人與大國》,包括了 1975 年訪問中國時的回憶部分。
這位朋友将重要的内容劃上紅線标出。為了方便大家閲讀,本人提取出文字之後标紅。
我問道:" 你如何看美國、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關系的發展?" 毛回答説:" 要打仗。" 他簡直是被這個思想迷住了。他接着説:' 永恒的和平共處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歐洲太弱。歐洲不團結,對戰争又怕得要死,尤其是丹麥人、荷蘭人和比利時人。美國人基本上也是如此。也許南斯拉夫人和德國人的抵抗精神強一些。如果歐洲在今後 10 年内依然不能從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聯合起來,它就要為此付出代價。歐洲人必須學會自力更生,而不是依靠美國。為什麼 6000 萬西德人就不能做到北越人做到的事情?
毛看來是認真對待我在這一番説明中所表示的決心的。除了談到越南戰争之外,他沒有對美國作貶低的評論。但是他表明,他不認為美國有能力履行其所有的戰略任務和聯盟義務。話題随即又轉向歐洲。毛重復了他的名言:歐洲太散、太弱。
我對此表示懷疑説:" 在為數眾多的歐洲國家和民族中,部分已有 1000 多年的歷史。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自己的文化和語言。經過數百年常常是相互對立的發展之後,今天要把西歐 12 國統一到一個共同的屋頂下面,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如果歐洲的統一來得比我今天所相信的更早,那麼,歐洲将是很強大的。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會不會把它的壓力轉向中亞甚或遠東?"
毛説得非常幹脆:" 這是可以設想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為對付他們的到來把自己武裝起來。" 這樣,談話又轉向亞洲地區。我問到日本的作用,問到他對日本安全依賴于美國的看法。毛毫不猶豫地回答説:" 單是日本難有大的作為。它既沒有石油,也沒有煤炭:既沒有鐵礦,也沒有足夠的糧食。光人口數字還不是一個足夠的因素。東京需要同美國結盟,它不得不依賴美國。"
而後,他又補充説:" 美國把它的保護義務戰線拉得太長。除了日本之外,它還對南朝鮮、中國台灣、菲律賓、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間接地還對泰國承允了援助諾言,另外還有近東和歐洲。這不可能起作用。美國人想用 10 個指頭按住 10 個跳蚤。但這是誰也辦不到的 ! 你們歐洲人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仰人鼻息是下策!"
————分隔線————
本人五年前準确預測中國軍隊的機槍發展方向,完全可以吹一輩子。然而,教員老人家卻在五十年前預測了歐洲的發展進程,實在令人高山仰止。對歐洲各國五十年後的國家發展能夠做出如此精準的預測,簡直難以想象。
這位朋友特别提到—— " 尤其是丹麥人,荷蘭人和比利時人 " ——丹麥已經開始應驗了;荷蘭的戲,看呂特了;比利時一貫跪得快,沒太大的變局。考慮到他正在其中一國生活,想必感受比我們更深刻。
另一位朋友説:" 年輕的時候不覺得,現在四十多快五十了,才真正理解了教員的偉大。看一遍教員以及那一代領導人的功績,牛的一批啊!感覺爽文一樣。"
徹底改變民族乃至國家的命運,從一個被列強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到現在的 " 上三常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答案。帝國主義還是那個帝國主義,而中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中國。
沒能參加談判的澤連斯基表示," 不排除中方參與烏克蘭問題和平談判的可能性 ",甚至澤連斯基還希望中方,能夠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援助和重建投資。
正如西班牙《世界報》的漫畫表達的那樣,即使中國沒有參加此次談判,談判雙方都無法忽視中國的力量和影響。
從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到 " 如影随形無處不在 ",中國可能就是世界的唯一。過去兩百年,我們只是打了一個瞌睡,畢竟五千年的歷史中,誰不會出個閃失?不同的是,别人閃了一下就消失了,我們閃了一下王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