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锂電回收陷“成本倒挂”困局!有工廠停工觀望,芳源股份終止不超過30億投資項目,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周立
随着新能源汽車電池進入退役潮,锂電回收行業進入快速擴張期,成為企業搶灘的 " 黃金賽道 "。
據機構預測,到 2030 年,我國動力及儲能電池累計退役量将超過 300 萬噸,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1400 多億元,比 2022 年的實際市場規模增長近 10 倍。
但快速擴張伴随而來的是無序的挑戰和困境——小作坊暴力回收拆卸,正規軍回收成本較高……有機構測算,2024 年锂電池再生利用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 50%。面對如此市場環境,锂電回收何時才能迎來盈利轉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主流技術仍存痛點,鐵锂電池回收未來可期
" 未來鐵锂電池占比超過 80%。" 日前,深圳鑫茂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艾戊雲提到,從 2021 年開始,動力電池裝機量中,磷酸鐵锂電池逐步占據主導地位,2024 年占比超過 70%(達 74.6%),未來還會進一步增長。所以未來電池廢料回收以磷酸鐵锂為主。
根據伊維智庫 EVTank 數據,2024 年中國锂電池回收量為 65.43 萬噸,其中磷酸鐵锂(40.04 萬噸)占比高達 61.2%,預計 2029 年該回收量增至 253.10 萬噸,占锂電總回收量的 69.40%,較 2024 年增多 532.12%,可以説磷酸鐵锂回收 " 未來可期 "。
與此同時,随着首批電動車電池退役,2026 年動力電池退役量将會陡增,2028 年磷酸鐵锂電池大規模退役,2029 年全球碳關税實施,2030 年固态電池回收技術突破……這些核心驅動力有望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布局锂電回收行業這一藍海,并不斷提高自身技術以增強競争力。
據悉,目前我國廢舊锂電池回收企業已超過 400 家,頭部企業如格林美(002340.SZ)、邦普循環等已形成年處理能力超過 10 萬噸的規模,回收技術也從傳統的火法冶煉向濕法冶煉、生物提取等方向發展,資源利用率提升至 90% 以上。
艾戊雲表示,目前锂電回收技術路線以濕法冶金為主(占比 99% 以上),物理還原為輔。
但現有主流锂電回收技術仍存在痛點。乾通環境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包偉分析道,一是占地面積大——處理 1 萬噸 / 年锂電池需約 1 萬 ~2 萬平方米土地;二是產生廢水量大——濕法冶金是廢水大户,每處理 1 噸三元電池可能產生 30~50 噸廢水;三是經濟性較差——傳統濕法回收 1 噸磷酸鐵锂電池僅獲利 200~500 元(三元電池 1000+ 元);四是能耗高——當前主流濕法 / 火法工藝回收 1 噸锂電池耗能 3000~6000kWh,相當于生產 1 噸锂電池能耗的 30%~50%。
痛點眾多急需解決,而艾戊雲亦提到,回收技術的核心競争力在于回收處理過程的成本控制,主要在于收率、性能、品質、減碳、節能和環境友好。面對具有碳排放低、能耗低、價格低優勢的物理法修復還原,艾戊雲預測,未來将修復還原為主,濕法冶金為輔,廢舊電池各組分材料回收率逐漸接近理論值。
產能逐步出清,有工廠停工等 " 锂 " 回春
锂電回收發展仍在路上,技術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但目前有不少企業倒在 " 成本倒挂 " 的淺灘上。
目前處理廢舊電池及極片後的主要產品為黑粉,占據不同類型電池的價值約 57%;而構成廢舊電芯成本為主的為黑粉、銅粉、鋁粉等,因此黑粉價格與銅鋁價格變化于廢舊料成本強相關。
對于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鏈下遊的濕法端外采黑粉利潤成本情況,上海有色網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锂電回收產業分析師林子雅分析道,在 2024 年 11 月 ~2025 年 3 月,由于前期碳酸锂價格小幅上行,短暫修復濕法鐵锂廢料的利潤,但随着節後寧德時代(300750.SZ)礦山的復產導致的碳酸锂供需過剩,锂鹽價格持續陰跌,鐵锂廢料呈現持續的倒挂。
林子雅介紹,目前我國廢料供應主要來源于產間廢料,整體供應量較少,目前定價權更多集中在上遊貿易商或供應商,導致锂電回收企業采買原材料價格成本偏高,而下遊產品碳酸锂價格一直在下跌,所以 2024 年一些采買成本較高的企業已經逐漸實現產能出清。
" 在此期間,不管是三元軟包還是專業軟包,外采電芯利潤率大概是 -5% 到 -10%。而相比打粉端,濕法端更是長期位于盈餘線之下,更不賺錢。" 林子雅説。
成本倒挂之下,再生碳酸锂供應占比和開工率亦有所下滑。據 SMM 數據,再生碳酸锂供應占比從 2023 年接近 30% 降至 2024 年的 20% 左右。
有锂電回收行業環保設備從業人員李峰(化名)對時代财經表示,前幾年新能源大火的時候,公司業績很不錯,但這兩年需求量大概回落 30%,目前主要靠薄利多銷打開市場," 我們合作的(锂電回收)客户產能供大于求,現在都是維持廠子經營狀況就好,能賣就行,虧點就虧點吧。"
另一锂電回收設備企業的工作人員陳明(化名)表示,現在碳酸锂價格比較低,所以(電池公司)上新項目的意願可能不如之前那麼強," 畢竟現在回收價格比生產碳酸锂價格還要貴一些,這樣的話沒有太大優勢。這個市場大環境下,很多客户的項目現在也處于暫停狀态,但因為知道這個是未來方向和趨勢,所以都在觀望。"
而提及到成本過高,陳明表示,不管是電池回收還是正極材料生產,需要大量蒸汽,這亦是工廠運營的主要支出項目。由于環保要求,許多蒸汽由燒煤炭轉向燒天然氣,蒸汽價格從以前不到 100 元 / 噸增至 200 多元 / 噸。
成本倒挂下,選擇退出還是激流勇進?
成本倒挂、碳酸锂 " 跌跌不休 ",讓部分企業沒能抗住周期和資金的雙重壓力,選擇無奈退出。如芳源股份(688148.SH)近期決定終止投資不超過 30 億元的電池級碳酸锂生產及廢舊磷酸鐵锂電池綜合利用項目,其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虧損,2024 年末負債率已超 80% 并創下新高。
但對于未來,李峰依舊樂觀,"(锂電回收客户)肯定會變多的,未來新能源政策可能會越來越好。" 同時,其也透露,最近參展亦有不少企業詢問锂電回收環保設備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在環保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
在成本倒挂的大環境下,仍有企業選擇現在一擲千金搶灘锂電回收。如成立不到半年的臨沂不啻微茫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近期拟投資 1.7 億元建設年處理 1 萬噸廢舊锂電池回收再利用項目;湖南裕能(301358.SZ)全資子公司湖南裕能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則拟投資 1.5 億元建設 2 萬噸廢舊锂離子電池拆解回收利用項目,目前該項目進行環境影響審批決定公示。
對于行業未來機遇,林子雅表示,随着大規模社會退役潮和黑粉進出口的開放,黑粉供應将逐漸增加,而随着 ESG 法規的收緊,回收的比例亦将穩步提升。
" 目前市場廢料采買來源主要是產間廢料,這塊的供給量相對較小,随着以舊換新政策不斷推行,能夠促進汽車社會退役供應增加,同時還能幫助企業采買廢料和個人換購汽車電池上降低成本,預計 2028 年後報廢電池種理論可回收金屬量将逐步超過產間廢料量。另外,國家推行雙白名單政策也能引導再生回收公司往更加規範的方向發展。" 林子雅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