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過去全網罵的分紅險,洗白後将成保險行業主流?,歡迎閲讀。
" 上個月底 3% 的保險產品陸續下架了,這個月我們主攻分紅險。"
9 月 10 日,钛媒體 APP 從一位資深保險銷售經理處了解到,3% 的普通型壽險產品停售後,這個月 " 保底收益 2.5%+ 浮動收益 " 的分紅險也将停售,進而迎來一波分紅險銷售熱潮。
8 月 2 日,金融監管總局同時下發《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以及《關于平穩有序做好人身保險產品切換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自 9 月 1 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 2.5%,自 10 月 1 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 2%,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 1.5%。
此外,多家上市險企在半年報和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均表示,後續產品策略将聚焦分紅險,并預測未來分紅險產品的銷售占比可達到 50% 以上。
過去飽受争議的分紅險為何成了險企追捧的 " 香饽饽 "?用户購買分紅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分紅險将占據行業半壁江山
近年來,保險業利差損風險不斷提高,總投資收益率不斷下行。
"2019 至 2023 年,保險公司的總投資收益率波動下行,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為例,4 家 A 股上市保險公司在 2023 年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别為 2.68%、3.00%、2.60% 和 1.80%,而 2023 年熱賣的保險產品預定利率高達 3.5%,平均負債成本約為 3.1%。" 太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勇日前發文指出。
圖片來源:太平金融控股
利差損重壓之下,保險行業對 " 保底收益 + 浮動收益 " 的分紅險給予厚望。從保險公司經營策略情景假設看,加大分紅險銷售是相對穩妥的策略,面對未來利率變化有較大的進退空間。
近日,多家險企發布了 2024 年半年報。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多家險企表示,未來分紅險将會替代傳統保險,成為新的主力產品。
中國平安在半年報中表示,未來将主打分紅險,預計該品類產品将占到銷售額的 50% 以上。
中國人壽表示,在進行產品和業務轉型的過程當中會進一步加強長期分紅產品的研發與投放,并平衡好保證利率水平和浮動利率之間的關系、平衡好演示利率水平與分紅實現率水平之間的關系。
中國太保總精算師兼财務負責人張遠瀚在業績會上表示,随着預定利率的下調、宏觀環境的變化,原來的產品結構已經不太适合客户的需求,可以看到的方向就是轉向分紅險。" 長期來看,我認為分紅型產品未來占比會超過 50%。"
新華保險副總裁、總精算師龔興峰表示,一方面要做優傳統險,另一方面要在分紅險進行發力,推出更多的分紅險來滿足客户對于保障和儲蓄以及整個資產傳承多方面的需要,從而使得分紅險與傳統險有一個均衡發展,也希望通過分紅險的發展來進一步帶來新的增長動力和增長的紅利。
不過,從當前數據來看,分紅險距離占據行業半壁江山還有不小的差距。
業内人士曾測算,2021-2023 年,平安分紅險保費規模分别為 834.37 億元、698.51 億元、627.23 億元,分别占總保費規模為 14.7%、12.86%、10.42%。太保分紅險產品占比較高,不過近年來銷售出現明顯下滑,占比已從 2021 年的 40% 左右降至 2023 年的 23%。
2023 年泰康人壽的 4 款分紅險產品保費合計約為 732.01 億元,占 2023 年泰康人壽總保險業務收入 2031.88 億元的 36.03%;華貴人壽 4 款分紅險產品保費收入合計 20.9 億元,在總保險業務收入中的占比為 44.48%;安聯人壽 4 款分紅險產品合計 14.07 億元,在總保險業務收入中的占比為 26.12%。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在資管新規實施之後,受風險資產回報下降、利率走低等因素影響,市場上類固收產品供需缺口将長期存在,以分紅險為代表的壽險產品,仍将是未來產品發展的主流方向。同時,分紅險将改變傳統險商業模式的弊端,實現客户、股東和渠道方的利益共赢。
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與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師趙然認為,分紅險具有 " 保底 + 浮動 " 的收益模式,可較好兼顧保險公司防範利差損風險和保持產品競争力的需求,未來應推動其占比進一步提升。
分紅實現率普遍下滑需警惕
分紅險,是指保險公司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将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餘,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給客户的人壽保險。
從分紅險與傳統保險產品設計角度來看,有兩大明顯區别。
一是,分紅險保證利率或預定利率與傳統險相比較低,這更有利于保險公司降低負債成本。
中信證券研報分析,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後,同為浮動收益產品形态的分紅險和萬能險,分紅險有着更好的收益平滑機制,其能大幅降低股票資產價格波動對保險公司當期利潤表的影響。
二是,分紅險能夠讓客户分享分紅保險產品賬户的經營成果,保險公司有機會與客户分享分紅險產品的利差、費差、死差等收益。
分紅險若能比普通型壽險產品給用户帶來更好的回報,其銷售占比自然會提升,這十分考驗險企的投資能力。
用户需要注意的是,分紅險分紅實現率的表現。
數據顯示,2023 年披露分紅險分紅實現率的約 800 款產品中,多款產品未達 50%,最低的幾款產品為 19%。
具體而言,中國人壽分紅險實現率分布于 25%-130%;平安人壽分紅險產品集中于 20%-57.1%;泰康人壽分紅險產品中,部分根據個人分紅賬户或長壽分紅賬户區分,實現率也有所差異,整體集中在 25%-50%;中英人壽的分紅實現率區間在 48%-101% 之間,平均為 77%。
圖片來源:奶爸保
業内人士指出,2023 年分紅險分紅實現率下降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受債券市場收益下行和資本市場表現疲弱影響,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因為監管對保險公司萬能險、分紅險的實際收益進行了視窗指導,要求人身險公司進一步落實成本收益匹配原則,調降今年分紅險實際分紅水平,中小型保險公司和大型保險公司的分紅實際收益率分别被壓降至 3.2% 和 3.0% 左右。
盡管短期收益率波動或削弱產品吸引力,但行業多對分紅險未來市場發展報以樂觀期待。
業内人士測算,分紅險分紅實現率只要超過 36% 就能與傳統增額終身壽險持平,而現在大多數產品分紅實現率都超過了 36%。此外,也有資深保險銷售提示,只看一年的分紅實現率意義不大,要看起碼三年以上的累計分紅實現率更有意義。
存在退保隐患
分紅險在我國已經發展了近 25 年。過去曾風光無限,後飽經質疑。
2000 年,為應對利差損風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推出投資連結型保險和分紅險。其中分紅險由于保底收益加上分紅遠高于當時的傳統人身險,大受歡迎。此後的 2001 到 2010 年,分紅險突飛猛進,其銷售占比一度曾逼近驚人的 90%。
不過,好景不長,由于銷售誤導,2007 年開始,很多用户發現自己買的分紅險收益遠低于當時銷售人員承諾的,于是紛紛退保。一時間,分紅險成了 " 人人喊打 " 的垃圾產品。數據顯示,僅 2018 年上半年,原銀保監會接到的 9789 件銷售誤導投訴中,就有 4569 件分紅險的,占比高達 47%。
分紅險相比于普通保險,存在更高的退保隐患。
據一家保險公司代理人透露,分紅險是最容易被誤導購買的。很多代理人會跟客户講 , 買分紅險 5 年或 10 年後可以還本付息。但實際上繳費的時間可能遠不止 5 年、10 年。而在投保前幾年 , 有的分紅險的實際收益率是逐年下降的。因此當客户發現收益率比不上銀行存款 , 而且還要不停繳費、持續虧損很多年後,就會選擇退保。
以太保為例,其分紅險 " 金佑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A 款(2014 版)",保費達到 138.67 億元,退保金額高達 14.28 億元,退保率超 10%,要顯著高于其他傳統險,説明分紅險在銷售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包括代理人與客户對產品的認知均不夠清晰等原因。
業内人士指出,由于收益浮動,考驗銷售隊伍的銷售能力。保險銷售人員不僅要學產品、學利益演示和產品的投保規則,更要了解分紅賬户的運作狀況,因此對保險公司銷售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
由于分紅險收益 " 保底 + 浮動 " 的特點,銷售人員可能會誇大收益,将不确定的、浮動分紅收益向消費者承諾為确定收益,成為日後用户的退保隐患。當實際收益率沒達到消費者原本的預期時,很可能會退保。
分紅險适合那些尋求長期穩定回報、能夠承擔一定投資風險的消費者。
業内人士指出,在低利率時代,分紅險具有一定優勢,但投資者在選擇時需綜合考慮。分紅險的投資價值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市場環境、產品分紅策略等。投資者在選擇分紅險時,應仔細考慮產品的預期回報率、費用結構,以及實際分紅情況。(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顏繁瑤,編輯|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