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易靖韬榮獲“2023年度中國商學院傑出院長獎”,歡迎閲讀。
12 月 11 日,由 MBAChina 和經理人雜志聯合主辦的 "2023 年度中國商學院發展論壇暨教育盛典 " 在北京舉行。本次盛典涵蓋主題分享、論壇對話、頒獎典禮等環節,來自全國的二百餘名教育界領導、專家學者、商科院校代表、行業領軍人物、專業研究機構和知名教育媒體現場參會,共同探讨中國商科教育未來發展、分享最新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為中國商科教育的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易靖韬受邀出席此次盛典,作 "案例研究: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路徑" 主題報告。同時,易靖韬院長憑借其在商科教育領網域内作出的突出貢獻,榮獲 "2023 年度中國商學院傑出院長獎"。
以下為易靖韬院長演講内容整理: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與大家分享如何從案例研究的角度,建構中國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識體系。
" 現代管理學之父 " 彼得 · 德魯克曾提到:管理者的任務不是解答問題,而是提出問題。因此,構建中國自主工商管理知識體系,其核心在于深入挖掘問題的本質,挖掘管理實踐中的獨到視角,進而形成具有中國智慧的管理良方。
1、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的三個主要目的包括發展已有理論、對已有理論的實踐檢驗以及建立新的理論。盡管有人質疑管理學研究的科學性,但只要管理學研究嚴格遵循科學研究的範式,确保科學研究的品質,就能對實踐形成深刻的理論洞察。從這個角度來看,管理學的研究工作已經達到了科學研究的标準。
如何遵循科學的方式,探索中國自主的管理理論研究,是管理學研究領網域的重要問題。我一直認為,過去我們未能推出許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管理理論,原因在于理論來源于實踐。如果沒有在世界範圍内領先且具有競争優勢的标杆實踐,我們就無法提煉出能夠獲得學界共識的理論洞察。因此,我認為:實踐是觀察和研究理論,甚至提出新理論的重要基石。我們需要從實踐中進行提煉和歸納。然而,如何從實踐中提煉和歸納理論,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學方法。
理論的構成包含四個基本要素:概念和變量、命題與假設、機制或原理、邊界條件。概念是對于單個現象的一種表達,變量是對于概念的操作化。命題涉及抽象概念之間的關系,假設涉及具體變量之間的關系表達。理論是解釋概念或者變量之間存在某種關系的原因,基于可靠的邏輯推理,也就是機制或原理。而邊界條件則是理論成立的約束條件。
我們不必将理論過于復雜化,其構成要素相對簡單。然而,我們需要明确,研究理論不僅僅是為了理論本身,更在于能做出實際的增量貢獻或提供全新視角。
在理論貢獻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有效的方法:
"深化",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增加新的成分,增強理論的解釋力;
"繁衍",借鑑某個領網域的理論應用到新的領網域,以解釋特定現象。在管理學領網域,很多理論是從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借鑑而來的,形成更具價值的分析問題的視角;
"競争",與原有理論提出争鋒相對的新的理論解釋,彌補現有理論的視角,形成更完整甚至更具對比性的見解;
"整合",探索跨學科融合視角,整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理論構建一個新的理論,為特定新現象提供完整解釋,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學者較為關注的領網域。
2、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遵循的是歸納的推理邏輯方式,使我們能夠從現象中提煉規律,從具體中提煉一般認知和見解。這種研究範式與建構理論的研究範式高度契合,具有天然的有機聯系,是構建中國自主管理理論的重要路徑。
為此,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近年來多次舉辦關于質性研究和管理案例的論壇,推出了大量基于中國豐富實踐的經典案例。這些案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能夠為構建中國管理理論提供重要的觀察視角。
案例研究的類型涵蓋了探索性(研究問題的識别)、描述性(案例的厚實描述)及因果性(現象間的确切函數關系),但在理論層面更側重于解釋因果關系。為确保案例研究的品質,我們應遵循科學研究的規範和标準,也就是 " 效度 " 和 " 信度 "。
關于效度,在案例研究中通常會從三個維度進行考量:構念效度(準确測量)、内部效度(因果關系)和外部效度(類推範圍)。這些标準确保了我們在進行理論研究的過程中,能夠保持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因此,我們需要運用适當的方法來提升這些效度。而信度則是可復制性,若研究結論具有影響力,我們可通過重復實驗來驗證結論的可靠性,這保證了社會研究能夠遵循自然科學研究的範式。
Eisenhardt 在 1989 年的一篇文章中,開創了案例研究的質性研究範式,提供了案例研究遵循科學标準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準備、執行和對話總結。
在準備階段,案例研究設計必須以問題為導向,由問題驅動,旨在解決一個非常具體的研究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衍生出一套研究問題的思路和邏輯。
如何進行有效地研究設計,關鍵在于案例選擇和層次設計。案例選擇分為單案例選擇和多案例選擇,而層次設計主要涉及分析單元設計,同樣分為單分析單元和多分析單元。由此形成了包含四個象限的案例研究設計基本框架,每個框架都包含四種類型,單案例單分析層面、單案例多分析層面、多案例的單分析層面、多案例的多分析層面。
分析層面決定了觀察視角在企業的宏觀維度還是微觀維度。宏觀維度包括企業總體的決策維度、企業高管的決策維度,微觀維度有企業中層、員工的決策維度。并針對不同維度,進行做問卷設計,其方式、内容具有系統性的差異。
在執行階段,案例研究的思路包括資料收集、資料分析和形成假設。我們需要從資料中提煉規律,在規律之間形成編碼,進而進行研究和推理,揭示其内在的邏輯關系。并通過不斷的重復實驗,驗證這種關系是否具有可復現性,從而确保關系的邏輯嚴謹度,即 " 效度 "。這可能導致邏輯復現,發現同一規律。在不同的企業中,只要滿足相應的條件,該規律便可頻繁出現,這是探索理論的基礎。
在對話總結階段,如何保證案例的全面性,關鍵在于确保分析内容已經涵蓋所有可能的觀點和見解。當分析達到該程度,就标志着分析過程的圓滿結束。
3、案例分析
通過兩個基于中國企業的經典案例,我們能夠探索如何從生動的案例實踐中提煉和理解中國管理行為背後的邏輯。
在案例 1 中,我們整理了一篇關于中外合資企業控制權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經典文獻,該文獻詳細研究了中美合資企業中控制權結構變化對績效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從最初的初始模型,也就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假設,到最終的研究結果,這種從輸入到輸出的變化為我們準确地揭示了該研究對理論的貢獻。與我們從文獻中提煉的原始邏輯架構以及通過案例不斷篩選後所發現的新觀念相比,有很多潛在的研究貢獻。例如,我們發現該研究在變量内容上進行了擴展,納入了前置的影響因素、調節因素、反饋機制,以及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這是我們通過對案例進行反復理論驗證後,所得到的增量貢獻。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識别出研究所獨有的貢獻。最終,該模型表現為結構模型,我們将其總結成思維導圖,以幫助我們從中國所需的案例中提煉出屬于中國自己的管理理論。
案例 2 是關于獵豹移動輕遊戲平台的出海研究。在該案例中,我們觀察到獵豹移動在出海過程中,其生态系統競争優勢是逐步迭代的。通過深入分析,我們發現這個過程呈現出一個具有階段性的特質模型。
國際化進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結合關于企業競争優勢的文獻,我們發現這三個階段與獵豹移動出海過程中的競争優勢變化有着緊密的聯系。然而,關于競争優勢的形成機理,實際上文獻中只揭示了部分内容。為了更深入地探讨這一話題,我們在實際研究中進一步充實和細化。在構建理論模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階段都與競争優勢的創造、轉移和更新密切相關。例如,在數字時代,企業競争優勢的源泉主要包括内部化優勢和外部化優勢——内部化優勢是指企業内部運作的效率高于市場效率,而外部化優勢則是指企業将工作分配給更專業的人來執行,從而形成新的競争優勢。通過整合資源,企業便能夠形成更加優質的競争優勢。
因此,我們得以豐富和細化企業競争優勢迭代過程的各個環節,整合成國際化階段企業競争優勢發展模型。在不同階段中,對每個環節進行深入探索都有可能對文獻產生颠覆性的貢獻,從而幫助我們發掘理論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實際上,這種鮮活的實踐在中國數字平台型企業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相比之下,海外公司中此類案例較少。然而,在中國的這種平台型跨國公司中,這種實踐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因此,提煉和總結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我們在數字時代做出重要的貢獻。
4、思維導圖
當我們從整體上觀察和提煉問題背後的現象及其背後的邏輯時,我們發現這些現象和邏輯之間存在一定的規律。從之前提到的幾個案例中,我們都能找到符合一般性規律的邏輯理論結構思維導圖。這些思維導圖有的描繪了因果傳導機制,有的描繪了中介機制,有的描繪了它們之間的關系邊界條件,有的是對中介機制所賴以生存的外部約束條件的綜合刻畫。
從整體來看,我們注意到不同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設計,采用的是不同的思維導圖。這表明,在刻畫中國管理案例并形成深度思維洞察時,我們背後有可操作性強、邏輯性強的方法作為引導。
因此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構建理論的思路和方法,我們就能在中國鮮活的實踐案例中,做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知識貢獻。在世界大舞台上,中國企業做得非常出色,但中國的學者如何去刻畫并提煉出屬于中國企業界所做出的貢獻,是我們這一代學者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