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不交車船税,還能當船開,電動車賺翻了?,歡迎閲讀。
今年全國的天氣,似乎有些不同以往。
好消息是,今年夏天,并沒有遇到想象中的酷暑難耐,甚至在 8 月的上海夜裏,還能感到一絲清涼。
但與之對應的,則是随機播放的惡劣天氣。前陣子在京津冀地區,就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此時的太平洋上,還在不斷孕育着新的台風。
汽車作為出行工具和重要财產,往往容易受到嚴重影響。但一則 " 電動出租車‘漂’過積水路面 " 的視頻卻讓不少路人和燃油車主看呆。
所以,不少人產生了電動汽車不用擔心涉水,可以當 " 陸地遊艇 " 用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還不要交車船税!
這到底是以訛傳訛,還是真有其事?在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銷售主流之時,人們有必要更好地了解他們在涉水之後的安全問題。
01
電動車的 Buff 拉滿
其實,需要説明的是,燃油車怕水,并不是説其完全沒有涉水能力。只不過,燃油車的涉水能力十分有限,并且根據車型不同,其涉水深度和标準也有所差别。
例如轎車的涉水深度一般只有 20-30cm,城市 SUV 為 30-60cm,而硬派 SUV 則能達到 70-100cm。
燃油車怕水的主要原因在于發動機。不同車型涉水深度的不同也是因為進氣口的位置不同,當涉水深度過高時,水就會通過進氣口進入發動機,而沒有空氣的介入,汽油無法燃燒就會導致車輛熄火。
如果還要強行啓動發動機,情況只會更糟糕。一來連杆帶動活塞下行時會吸入更多的水;而且由于水難壓縮,在起動機強力驅動下,竟然還讓活塞和連杆去撼動一塊銅牆鐵壁,發動機就離要大修甚至報廢不遠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硬派越野車會選擇安裝涉水喉的原因之一。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插混或增程式車型的涉水能力同樣需要參考傳統燃油車——即便你可以選擇純電模式行駛,但你能保證你的發動機不會在某一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啓動嗎?
相比之下,在沒有了發動機,并且不需要進排氣的純電動汽車,似乎就好得多。因為動力來自于電池,即便進入水中,只要電池和電機防水做的好,也能基本維持運轉了。
相信大家都曾看到過車企這樣的宣傳——将動力電池較長時間泡入水中後取出,依舊可以使用。
而這,則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防護等級:IP67。
02
用物理打敗魔法
IP67 其實指代的是防塵和防水兩種能力。因為為它們都是用來表征電器的防護能力,又因為經常你中有我,所以會被放在一起,比如雨水中就會帶有灰塵。
防塵測試用于測定產品抗微塵的能力,在自然環境中,免不了處于多塵沙的惡劣環境裏。進灰有可能導致手機燒主機板,汽車的電器件還要更多,危險只大不小。
而 "IP67 級 " 其實是國際電工委員會制定的電氣設備防護等級,其中 "6" 指的是防塵等級,7 屬于防水等級。每種等級能達到什麼能力,下表很明晰。
IP67 也是有出處的。根據《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的相關規定,電動汽車的電池系統防水等級要達到 IP67 級,即便是在 1 米的深水中連續侵泡 30 分鍾,電池包依舊不會出現進水、短路等安全隐患。
同時,國标中針對動力電池的安全性還提到:汽車動力電池需在 3.5% 的氯化鈉溶液中侵泡兩個小時,并且能夠正常工作,确保不出現起火、爆炸等現象。
當然,有些廠家為了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的競争力,還會将電池防護等級提升至 IP68。
以寧德時代為例,其在測試動力電池時,符合 IP67 标準的電池會在 1 米水深浸泡 12 小時,符合 IP68 标準的電池會浸泡 24 小時;此前長安 UNI-K 智電 iDD 在水淹沒到輪胎 2/3、浸泡時間長達 30 分鍾的情況下,仍然能正常運轉。
當然,除了電池系統以外,電動汽車的其他高壓系統(包括電動機和電控系統等)同樣具備相當高的防護等級,接插件也有防水設計,進水的概率極低。畢竟電動汽車的高壓普遍在 300-500V,一旦出現短路和漏電會帶來很大的危險。
似乎,電動汽車面對短時間的涉水情況壓力并不大。
03
小心駛得萬年船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能達到 IP67,但并不意味着整車在水中就能高枕無憂了。
最顯而易見的是,車輛本身并不是一個密封體。車輛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會有水侵入車内,導致部分功能失效。
在看不見的地方,很多弱電插接件的防塵防水等級也不過 IP34。水和塵可不長眼,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汽車長時間泡水肯定不行。
既然零部件是有風險的,那整車防水效果該怎麼判斷呢?針對這個問題,有一些地标會有相關的汽車涉水标準。
比如上海出台了 DB31/T634-2012 标準,它參考了 GB/T 18384.3-2001,同時條件更加苛刻,涉水深度更深、涉水時間長,車速也更貼近實際用車。
可即便如此,标準裏也沒半點把車當船的意思。提醒大家,這些涉水是針對新車,而且涉水時間也不長,如果真把汽車當船開,一旦觸電漏電,後果将不堪設想。
但天有不測風雲。如果在你駕駛過程中真的遇上了積水路段,該怎麼辦呢?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電動汽車自身的密封性是可以确保電池系統以及動力系統的安全,其次,在涉水過程中要注意行車速度,速度不宜過快,也不宜急加減速了,以防積水進入車廂。
此外,在行車過程中,還要随時注意周邊地形與水勢。要盡量避免駛入橋洞、隧道等低窪路段,防止積水把你困住。
在高架或高速的内側道路,通常内低外高,容易積水,更容易發生單側車輪壓過積水導致瞬時抓地力不平衡的情況。
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及時松開油門減速慢行,同時也要避免猛踩刹車,讓不平衡的情況加劇。
如果最終還是不幸發生了泡水并抛錨的情況,這時千萬不要嘗試重啓車輛,而應該迅速離開車輛撤離至安全地帶。無論何時,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如果車輛購買了商業保險,遇到類似的不可抗拒因素保險公司也會賠付,所以可以聯系保險公司,按照要求拍照或拍視頻方便走保險。
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油車确實防護等級更高,更不怕涉水。應急一下還行,千萬不要過分依仗這份能力。
當然了,汽車因為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自然環境的攻擊,有時候不是我們主動想要涉水,實在是沒辦法而為之。為了讓汽車越來越安全,全行業也還在繼續努力,相信未來能更從容應對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