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唉,何炅又“塌房”了,誰能想到……,歡迎閲讀。
《向往的生活》第七季有消息了,但糊得悄無聲息,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檔綜藝已經第七季了。
點進評論區都是清一色的勸退:别辦了,爛完了,有的觀眾還勸某些明星别來了,快跑。
就連常駐綜藝的何炅也被掃射到了。
何炅在湖南台二十多年了,一向心思細膩的他和這個節目的适配度很高,《向往的生活》剛開播的時候,大家最愛的也是何炅。
但很不幸,随着節目的翻車,居然有越來越多的人質疑何炅的 " 假 "。
作為《向往的生活》的元老,何炅也能被攻擊,這不得不讓人再次審視這檔老牌綜藝。
從慢綜藝 TOP 到現在 " 糊作 " 勸退,《向往的生活》第七季似乎還未開播就已經注定了失敗。
但它真的是從此刻開始走下坡路的嗎?
翻開《向往的生活》的過去,其實很久以前,它就已經走向了一條注定沒落的道路。
曾經也治愈過
這檔老牌綜藝口碑崩塌得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向往的生活》剛開播那會,主打的招牌就是温暖治愈系,在一派田園風光中,返璞歸真成了主題。
清新淡雅的自然環境,温馨輕松的相處氛圍,慢生活讓無數在城市裏輾轉的人群找到了情緒的出口。
它從一開始就是許多人理想生活的 " 代餐 " ——
約上三兩好友,在青山綠水環繞的安靜鄉村過幾天恬淡日子,再躁動的心都會平靜下來。
誰還沒有在疲倦的時候向往過 " 詩與遠方 " 呢?
《向往的生活》不僅安撫了迷茫焦慮的人們,也讓銀幕上的大明星卸下了偶像包袱。
諸如張子楓、王俊凱這樣自帶流量的明星,銀幕上的他們或冷豔或精致,個個都像畫裏的人,和大家隔了一個次元。
結果來了《向往的生活》後,張子楓是自帶天然呆屬性的乖妹,王俊凱是陽光開朗大男孩。
譚松韻因為想念媽媽而落淚;馬麗這麼多年忘不掉何炅的恩情;超女的重聚給觀眾來了一波青春的回憶殺。
我們在這裏看見了更真實的明星,無論甜蜜還是煩惱,在最基本的情感上,普通人和大明星沒有區别。
這份坦誠的真實讓大家跨越了現實,在情感上相通。
但是,《向往的生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味了。
本來想治愈焦慮的觀眾看完之後更焦慮了,明星們又在銀幕前變得精致貴氣。
可供代餐的理想生活懸浮又虛假,沒有觀眾向往這樣的生活。
老牌綜藝、慢綜藝 TOP ——最終也落得個 " 眼前他賓客起,眼見他樓塌了 " 的結局。
從真實到作秀有多遠?
《向往的生活》剛開播的時候,觀眾大呼真實,青山綠水,四方院子,還有農村特有的土灶。
明星們也不扭捏作态,掰苞谷、做土灶、抓泥鳅,體驗真實的鄉村生活。
在忙碌過後,銀幕裏的他們聽着夏天田野的聒噪聲,一起談談過去和人生,最後恰到好處地給觀眾一碗雞湯。
但《向往的生活》後面翻車也翻在這裏,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嘉賓們集體擺爛,拿着高額的通告費,在農家樂裏度假。TA 明明可以直接拿錢的,但 TA 還是去了農村 " 體驗 " 生活。
在當漁民的那一期,嘉賓們跟随當地漁民去捕魚,結果全程坐在後面看着碧藍大海,詩情畫意。
擺拍幾張文藝的照片,在海面上不動如鍾。
他們説自己要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漁民,但事實是——漁民仍是漁民,嘉賓仍是嘉賓。
嘉賓和節目完全脱離了環節流程,浮于表面的做作虛假。
甚至還有嘉賓自己做了黑暗料理,吃了一口直接吐了,結果轉身遞給了工作人員,叫他們去解決掉。
呈現在銀幕上的節目和初衷相悖,塑造的嘉賓人設處處崩壞,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仍然會給觀眾上價值,講道理。
這畫面實在諷刺——
一群脱離大眾的人在假裝勞作後,給真正在生活裏翻滾的勞動人民講道理。
每次在這個環節,黃磊和何炅這兩個能説會道的人便成為了核心。
兩個人在熬制雞湯的同時,還不忘記負責新人的廣告宣傳。
後期的《向往的生活》的确如網友所言——公司團建。
有沒有情誼先放一邊,宣傳新電影才是要緊事情,像極了打工人雖然不喜歡老板,但團建的時候,還是要敬老板一杯。
給新人帶來熱度的同時,也要薅一把粉絲的情懷。
比如開播的時候整個# 向往的生活 無聊 #的詞條,熱度就這麼來了——
路人:讓我來吃吃瓜 ~
粉絲:讓我來看看誰敢説《往生》無聊!
結果一點進去,路人粉絲齊齊失語,因為這是反向營銷,裏面全是官方下場的誇誇——
一套操作行雲流水,熱度是有了,粉絲的心也寒了。
但作為觀眾的我們,扪心自問,這樣的問題只出現在了《向往的生活》了嗎?
無法避免的結局
其實《向往的生活》更像是國綜 IP 的縮影——
無論是搞笑還是治愈,最後都會走向無聊。
以前許多現象級綜藝一般都是靠實力把自己打造成國民 IP 的,在節目初期,必然精益求精。
比如跑男和極挑兩個綜藝,正是前幾季的口碑幫他們穩固住了基本盤。
跑男的成功離不了内娛高速發展的時代,那時候綜藝影視娛樂全面開花。
大多數綜藝節目要麼過于嚴肅,要麼是在户内舞台上。
跑男這種户外撕名牌的形式讓觀眾眼前一亮,而且跑男成員的默契度也拉滿了。
尤其是鄧超,标準的綜藝咖,會抛梗也會接梗,一句 "we are 伐木累 " 徹底破圈。
再看極挑,第一季被無數人奉為經典。
雞條男人幫把綜藝玩出了新概念,真人秀在沒有劇本的時候才是最好玩的。
但是後面的評分相較第一季,可以説是直接跌到了馬裏亞納海溝。
而跑男的口碑也逃不了這個 " 詛咒 ",從全民撕名牌的熱度逐漸降低到了十八線開外。
國民 IP 口碑下滑,除了創新能力跟不上外,還有自身的問題。
比如不深入研究綜藝,跑去拍爛片撈錢。
粉絲的情懷在 3.6 分面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國綜的起點都一樣,但結局都相似,歸根到底還是培育的土壤出了問題。
首先,綜藝是款舶來品,并不是本土文化,所以它需要一定時間的成長,好來适應當地的風土人情。
尤其是娛樂綜藝,既要有娛樂精神,也要貼近觀眾需求。
但問題是,娛樂綜藝進入内娛後,并沒有進行合理的成長,而是直接參與了流量資本的野蠻生長。
本來發展就已經先天不足了,流量還要來分一杯羹。
娛樂綜藝在發展的起點便已經與資本深度綁定。
一檔能成為國民 IP 的節目在剛開始肯定注入了不少心血,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當你成為國民 IP 的那一刻,就是香噴噴的金字招牌。
于是我們看到了用惡意剪輯來炒熱度、内容裏塞滿了廣告、反復消費粉絲割韭菜。
無窮的資本欲望在後面追趕,又有哪個節目會真的永遠不變呢?
而這似乎正是它的死結所在,靠着資本的紅利發家,也被資本的貪婪腐蝕,每當一個節目變質的時候,觀眾總會哀嘆——初心沒了。
其實它在起步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注定了今天的局面。
國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未來從不在短視的資本手裏,而在尊重觀眾、尊重自己的真誠裏。
* 作者:撿書姑娘,本文系撿書姑娘原創,轉載請标注來源:撿書姑娘,遇見更好的自己。每晚九點半,陪萬千女性,向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