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試駕理想L7:增程車型相繼成為爆款,理想純電又将如何破局?,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張轍
在 MEGA 身上,理想沒能真正解開從增程爆款轉變到純電爆款的方程式,并将這道難題往後延了大半年。今日,理想汽車公布了旗下最新車型理想 i8 官圖信息。據了解,i 系列是理想汽車全新的純電 SUV 系列,将與 L 系列、MEGA 并列,3 個產品系列共同構成完整的車型矩陣。
理想 L 系列增程車型已相繼成為爆款。據懂車帝數據,理想 L7 在過去的一年裏賣了 127168 輛,是 30 萬級新能源 SUV 裏斷層領先的爆款。對于理想汽車來説,超 12.7 萬輛的銷量固然重要,但理想 L7 如何打動消費者、讓其願意掏錢買單的方法論,更具讨論價值。
如今純電新車箭在弦上,理想第二次向純電發起衝鋒,在增程車型上的爆款因子,無疑給理想的純電車型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藏在細節中的高級感
談及理想 L7 的成功,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作為在國内新能源車領網域開創 " 家電 " 賽道的車企,理想确實因此收獲了熱度和銷量,不過随着越來越多同行開始像素級模仿,會發現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顯然不是銷量的充要條件。
在理想 L7 深度試駕中,時代财經發現藏在細節中的高級感,也是爆款的重要殺手锏。
方向燈與車道識别關聯,打燈後因故不能變道也不需要手動取消,燈号自動停止;自動泊車功能可以選擇在車位框中靠左或靠右停,避免被旁車 " 開門殺 ";離車泊入功能可以觸摸主駕門把手快捷啓動,市面上同類功能車型還需要掏出手機操作 ......
以上雖然都是一些小功能,跟當初理想号稱花了 2 億元研發的無斷點星環燈,以及開行業先河的車身智駕 " 小藍燈 " 類似,不會對駕駛、乘坐本身帶來質的改變,卻是不時給車主提供高級感驚喜的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到的這些細節,都是在理想 L7 上市後 OTA(Over the Air 遠程空中更新)而來。至于車上原來就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上市超過兩年後,依然是市場中領先的水平。
例如 HUD(抬頭顯示)。如今配備 HUD 的新車越來越多,甚至有尺寸超過 20 英寸的,但再用上理想 L7 的 HUD,依然是獨一檔的體驗。尤其是理想 L7 的 HUD 因為刷新率較高,不管是智駕 SR 界面還是盲點攝像頭畫面,觀感都十分流暢,高級感油然而生。
不難發現,這些體現理想 L7 之獨到的功能,大多與智能輔助駕駛有關,這恰恰佐證了理想近一年在智能化研發方面的巨大投入成效顯著。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業内越來越多的聲音誇贊理想在智駕賽道已經擠進行業第一梯隊。
功能上,端到端 +VLM 路線下的車位到車位智駕功能已經全量推送上車。實際體驗上,理想 L7(10.15.7 版本智駕)在城區智駕過程中對緩行車輛的繞行、通過無标線路口的穩定性、變道超車策略等方面,都如老司機一樣應對自如。
在 "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 " 不再稀罕的背景下,理想 L7 的智能化高級感,成為其爆款方程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因子,這在 i 系列純電新車上同樣适用。
純電爆款的暢想
都説理想的第一次試水純電變現不成功,但其實這需要看如何定義成功。
數據顯示,從理想 MEGA 在 2024 年 3 月上市至今年 1 月,其銷量為 11605 輛,在整個純電 MPV 市場中排名第 5。這樣的成績建立在 MEGA 約 53 萬元起售價的基礎上,排在 MEGA 前面的純電 MPV,有兩款最貴型号不超 16 萬元的車型,另外兩款車型平均售價不超 50 萬元。
在車主群體裏,對理想 MEGA 認可度較高的标籤,是該車良好的駕乘舒适性。基于理想 L 系列底盤調教的經驗積累,MEGA 的底盤調教出道即巅峰。
回到理想 L7 Ultra 身上,其車重 2.5 噸,不過在空氣懸架和 CDC 連續可變阻尼減震器的配合下,車輛即使相對急地加速或刹車,車身的俯仰都不至于令人感到突兀。類似地,車輛變線、轉彎時的側傾也不會十分明顯。
和理想 L 系列一脈相承偏穩重型的底盤調教風格,是車重近 2.8 噸的理想 MEGA" 俘虜 " 消費者的關鍵。後續 i 系列純電車型如果能延續這樣的優良傳統,同時,盡可能優化轉彎半徑提升車輛轉彎抹角的靈活性,其爆款成色便已經十分突出。
不過,相比駕乘體驗,理想 i 系列純電車型的難點,還在于外觀内飾設計上。以理想 L7 為典型的 L 系列車型擁有大量年輕女性車主,這足以説明其外觀内飾設計的顏值之高。根據官方信息,理想 i8 采用全新的外觀設計,極具高級感、科技感,是理想汽車前瞻 - 先鋒設計語言的延續,也是下一代純電 SUV 的設計方向。如果 i 系列純電動車能夠擁有一套匹配外觀設計語言的全新内飾,相信會令市場為之一振。
展望理想的 2025 年,以 L7 為代表的 L 系列增程車型依然會是理想堅實的基本盤,但想要完成 70 萬輛的年銷量目标,挖掘增量勢在必行,i 系列純電車型有待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