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5 月新能源銷量:蔚小理分家,創二代崛起!,歡迎閲讀。
2023 年,被喻為 " 國内汽車市場的巨變之年 ",作為排頭兵,新能源市場的銷量變化,顯然是最有説服力的。
這不,随着主流車企 5 月的銷量榜單陸續出爐,市場排名也有了新變化。大致分出了三大陣營,作為率先停產燃油車,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代表,比亞迪仍然獨處第一陣營,大幅領先榜單的後幾位。
5 月銷輛超 22 萬輛,今年累計銷量超 100 萬輛,保持着高速增長的良好态勢。
同時,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榜單也不再占有主導地位,最引人關注的蔚小理 " 分道揚镳 "。理想連續三個月交付超 2 萬輛, 5 月 28277 輛的成績,也無限接近 3 萬輛大關,有打破哪吒記錄的勢頭。
李想也在個人社交平台表示:L 系列三款車年内挑戰月銷 4 萬輛。另一邊,蔚來、小鵬下滑趨勢明顯, 5 月分别交付了 6155 輛和 7506 輛,重返千輛俱樂部。
最讓老狐意外的是,傳統車企繁衍的新能源品牌,這類也被大家稱為 " 創二代 ", 5 月埃安交付超 4.5 萬輛,同比增長 114 % ,創下歷史新高。
極氪交付 8678 輛,同比增長 100 % ;騰勢 D9 交付 11005 輛,大定訂單超 8 萬輛;深藍也交付了 7021 輛,創二代們正在崛起。咱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比亞迪衝擊年銷 300 萬輛,有戲嗎?
針對年初定下的 300 萬輛銷量目标,比亞迪目前僅完成了 1/3 ,還有可能實現嗎?
老狐覺得:主要取決于海外市場,騰勢及仰望等高端品牌的表現。針對比亞迪品牌來説,從車型到價格的細分市場覆蓋率,基本已達到極限,面對本土同門們的強勢反撲,維穩就已經相當不易。
一直以來,憑借着技術的提前布局、三電技術建立的全產業鏈,比亞迪在成本控制和新車售價上優勢突出。但最近在插電混動領網域,通過銀河 L7 、哈弗枭龍的最近上市的新車來看,它們的品價比已與銷冠宋 PLUS 相當接近。
不過,比亞迪仍具備車型豐富的優勢,在各個主流級别和售價區間,均提供了插混車型可選。
當然,大踏步前進肯定是需要擴充的,海外市場的進展更加重要,截止到目前,比亞迪的海外銷量已經看齊去年全年表現,或成為下半年新的銷量增長點。
至于騰勢、仰望等高端品牌,銷量只是一方面,畢竟是相對小眾的售價區間,核心意義是讓高端市場認可比亞迪的技術,從而提升整體的品牌号召力。
蔚來和小鵬被理想甩開,好追嗎?
對于銷量下滑,蔚來的解釋是:產品線處于新老交替期,在售車型以 ET5 和 ES7 為主,全新 ES6 剛剛完成交付, 6 月将完成產能爬坡。
對于銷量來説,老狐相信蔚來仍能回歸萬輛俱樂部,但這夠嗎?李斌曾表示:如果蔚來持續月銷萬輛,自己就要去找工作了。
問題的焦點是售價,在特斯拉率先降價之後,蔚來是少數沒有官降的,一輪内卷下來,目前蔚來旗下的新策劃對比同級競品,售價均偏高。
此外,還有品牌号召力的糾結,将通過全新品牌來進入中低端市場,意味着蔚來不願放下身段,但如果把高階駕輔和換電服務全部下放,蔚來還剩多少魅力呢?
小鵬這邊的情況差不多,将厚望寄予即将上市的小鵬 G6 ,何小鵬表示:新車 7 月開始大規模交付,将會成為 20 - 30 萬級市場最受矚目的熱賣爆款之一。
客觀層面,此價格區間是競争最為激烈的,各家都拿出了最具實力的產品,且 " 大魔王 " Model Y 即将改款,小鵬 G6 真的有勝算嗎?
回過頭看," 冰箱、彩色電視機 " 只是理想成功的原因之一,最關鍵的還是技術路線選擇,相比純電,沒有續航與補能焦慮的增程式混動,顯然更容易被接受。
另外,理想正在加緊布局純電、 MPV 等全新領網域,蔚來、小鵬再不及時調整,差距或許會越來越大。
另外, AITO 問界 5 月共交付了 5629 輛,實現了環比增長 22.7 % ,通過一系列智能座艙、駕駛輔助系統 OTA 更新之後,新車的產品魅力增加,突出了華為的技術招牌。
不久前, AITO 問界第 10 萬輛量產車下線,用時 15 個月,是目前最快達成的新能源品牌。
創二代組隊崛起,會翻盤嗎?
極氪、騰勢和深藍等品牌,憑啥能崛起?簡單説,這幾家基本匯集了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優勢,包括:雄厚的資金實力、完整的制造體系、全新的產品、設計與使用體驗等。
更重要的是定位相當精準,以極氪為例:其真正的走量車型是極氪 X ,起售價直接殺入 20 萬以内即将交付,而定位差不多的中高端新勢力品牌,布局純電緊湊級 SUV 市場的并不多,存在一定的藍海區。
騰勢 D9 也是如此,直接把岚圖夢想家夢想的事兒實現了,銷量不斷逼近别克 GL8 ,比亞迪插電混動的技術與成本控制優勢,再次顯靈,品牌、價格、價值、技術,幾乎成為了破局的幾大要素。
深藍繼續同理,通過增程式混動與純電兩大技術類别布局,主攻 20 萬及以下市場,巧妙的避開了新勢力主戰場,相比傳統車企的競品,又具備全新的形象與理念。
老狐覺得:市場的巨變,體現在需求與產品更新的不斷加速,曾經頭部的新勢力,已有了掉隊危險;不被看好的創二代,也正在迎頭追趕。
進入新能源的下半場,也意味着淘汰賽正式來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預測:未來兩年到三年,保守估計 60 - 70 % 的品牌将面臨關停合并。
只有產品好、技術強、規模大、產出快、轉型快的頭部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説白了," 拼刺刀 " 的時候到了,不能有任何保留,就看誰能豁出去了。
參考資料:
各家銷量數據 、李想微博 、何小鵬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