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賬上的錢都去哪了?旺季不旺,廠家到經銷商開始“熬命”,歡迎閲讀。
沒人能獨善其身
冬季,通常是凍品行業迎來銷售旺季的時節。但2024年的這個"旺季",卻讓從業者感受到陣陣寒意。從速凍食品到冰淇淋,從經銷商到廠商,似乎沒有太多人能獨善其身。
透過這一冰冷的現實,上市企業财報數據和市場反饋清晰地勾勒出行業的困境與挑戰:庫存難消,價格戰愈演愈烈,創新乏力。與此同時,2025年的市場前景,也在冰霜之下隐約可見。
旺季不旺
"一天才出貨20來件,這哪裏像旺季?"某凍品批發市場的經銷商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很快,這條視頻引發了行業共鳴,評論區擠滿了同樣境遇的從業者:"今天只賣了15件""清倉都沒人買,庫存堆積成山"。面對銷量的持續下滑,不少經銷商已被迫降低價格,甚至出現虧本銷售。
一批發商透露,今年曾一次性囤了65噸雞鴨副產品,但到年底仍未售出三分之一。"每天降價促銷,甚至一件起批,覆蓋全省,仍然走不動貨。"這位經銷商無奈地表示,面對庫存壓力和資金緊缺,他只能選擇更"卑微"的銷售策略,但收效甚微。
另一些經銷商則因庫存壓力陷入"死循環"。一位凍品經銷商反映,由于客户減少,高毛利新品推不動,老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某地區的火鍋丸子售價一再下調,甚至低至每斤9.9元,仍難以吸引消費者。
然而,并非所有凍品都因為庫存壓力而降價促銷。豬肉等產品則因價格調整顯現出另一種極端。
數據顯示,豬肉類相關企業在2024年第三季度普遍盈利,尤其是某養殖龍頭企業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930.2%,顯示出生鮮領網域的另一種市場動态。然而,這樣的案例在整體凍品行業中顯得異常稀少。
"走不動貨"的不僅僅是速凍肉品。事實上,從速凍餃子到湯圓、馄饨、包子等傳統主力品類的銷售額都已經出現下滑趨勢。這背後,一方面是品牌間的競争快速集中于價格戰上,另一方面,是渠道模式此起彼伏的調整和變化,沒有帶來相應的整體增長。
一位經銷商提到:"過去我們依賴大商超的穩定訂單,但近幾年,這個模式逐漸變得不可靠了。許多商超減少了凍品的陳列面積,因為商品周轉率低,庫存壓力大。"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也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社區團購、電商平台購買凍品。
糟糕的是,盡管線上渠道快速增長,卻并未有效彌補線下的失勢。一方面,線上訂單以小包裝為主,單價低且物流成本高,導致利潤攤薄。另一方面,線上平台的價格競争更加激烈,許多廠家和經銷商被迫通過補貼換取流量,最終卻也損失了利潤空間。
更何況,對中小企業而言,線上轉型更是挑戰重重。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缺乏電商運營經驗,平台扣點高,物流和冷鏈配送費用也很高"。這種兩頭受困的現狀,更加加劇了行業洗牌的速度。
雙重困局
"價格戰",是2024年冰淇淋行業的一個關鍵詞。
一位新入行的經銷商回憶,"沒有價格優勢,就沒辦法拉新客户。但低價銷售帶來的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指出,一些知名品牌大幅降低出廠價,同時加大對新品的推廣力度,試圖通過低價占領市場。然而,經銷商卻成為這一策略的"犧牲品"。
賬上的錢都去哪了?凍品旺季不旺,廠家到經銷商開始"熬命"
食品内參·2024-12-04 14:26
沒人能獨善其身
冬季,通常是凍品行業迎來銷售旺季的時節。但2024年的這個"旺季",卻讓從業者感受到陣陣寒意。從速凍食品到冰淇淋,從經銷商到廠商,似乎沒有太多人能獨善其身。
透過這一冰冷的現實,上市企業财報數據和市場反饋清晰地勾勒出行業的困境與挑戰:庫存難消,價格戰愈演愈烈,創新乏力。與此同時,2025年的市場前景,也在冰霜之下隐約可見。
旺季不旺
"一天才出貨20來件,這哪裏像旺季?"某凍品批發市場的經銷商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很快,這條視頻引發了行業共鳴,評論區擠滿了同樣境遇的從業者:"今天只賣了15件""清倉都沒人買,庫存堆積成山"。面對銷量的持續下滑,不少經銷商已被迫降低價格,甚至出現虧本銷售。
一批發商透露,今年曾一次性囤了65噸雞鴨副產品,但到年底仍未售出三分之一。"每天降價促銷,甚至一件起批,覆蓋全省,仍然走不動貨。"這位經銷商無奈地表示,面對庫存壓力和資金緊缺,他只能選擇更"卑微"的銷售策略,但收效甚微。
另一些經銷商則因庫存壓力陷入"死循環"。一位凍品經銷商反映,由于客户減少,高毛利新品推不動,老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某地區的火鍋丸子售價一再下調,甚至低至每斤9.9元,仍難以吸引消費者。
然而,并非所有凍品都因為庫存壓力而降價促銷。豬肉等產品則因價格調整顯現出另一種極端。
數據顯示,豬肉類相關企業在2024年第三季度普遍盈利,尤其是某養殖龍頭企業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930.2%,顯示出生鮮領網域的另一種市場動态。然而,這樣的案例在整體凍品行業中顯得異常稀少。
"走不動貨"的不僅僅是速凍肉品。事實上,從速凍餃子到湯圓、馄饨、包子等傳統主力品類的銷售額都已經出現下滑趨勢。這背後,一方面是品牌間的競争快速集中于價格戰上,另一方面,是渠道模式此起彼伏的調整和變化,沒有帶來相應的整體增長。
一位經銷商提到:"過去我們依賴大商超的穩定訂單,但近幾年,這個模式逐漸變得不可靠了。許多商超減少了凍品的陳列面積,因為商品周轉率低,庫存壓力大。"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也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社區團購、電商平台購買凍品。
糟糕的是,盡管線上渠道快速增長,卻并未有效彌補線下的失勢。一方面,線上訂單以小包裝為主,單價低且物流成本高,導致利潤攤薄。另一方面,線上平台的價格競争更加激烈,許多廠家和經銷商被迫通過補貼換取流量,最終卻也損失了利潤空間。
更何況,對中小企業而言,線上轉型更是挑戰重重。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缺乏電商運營經驗,平台扣點高,物流和冷鏈配送費用也很高"。這種兩頭受困的現狀,更加加劇了行業洗牌的速度。
雙重困局
"價格戰",是2024年冰淇淋行業的一個關鍵詞。
一位新入行的經銷商回憶,"沒有價格優勢,就沒辦法拉新客户。但低價銷售帶來的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指出,一些知名品牌大幅降低出廠價,同時加大對新品的推廣力度,試圖通過低價占領市場。然而,經銷商卻成為這一策略的"犧牲品"。
"去年賣一件高端雪糕的毛利是30元,今年只有15元,而且銷量還下降了。"另一位經營多品牌的經銷商透露,由于終端消費者更傾向于平價產品,高端冰淇淋的市場占有率正在被削弱,而經銷商只能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維持市場份額。
一位專做線下渠道的經銷商提到,他所在的地區品牌之間競争激烈,幾乎每個月都有"9.9元促銷活動"。"打折打到骨折,"他苦笑着説,"消費者嘗鮮後就不會再買,根本沒有復購。"更有甚者,一些小品牌甚至主動要求經銷商"買一送一"清庫存,這讓本已壓力重重的經銷商叫苦不迭。
賬上的錢都去哪了?凍品旺季不旺,廠家到經銷商開始"熬命"
食品内參·2024-12-04 14:26
沒人能獨善其身
冬季,通常是凍品行業迎來銷售旺季的時節。但2024年的這個"旺季",卻讓從業者感受到陣陣寒意。從速凍食品到冰淇淋,從經銷商到廠商,似乎沒有太多人能獨善其身。
透過這一冰冷的現實,上市企業财報數據和市場反饋清晰地勾勒出行業的困境與挑戰:庫存難消,價格戰愈演愈烈,創新乏力。與此同時,2025年的市場前景,也在冰霜之下隐約可見。
旺季不旺
"一天才出貨20來件,這哪裏像旺季?"某凍品批發市場的經銷商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很快,這條視頻引發了行業共鳴,評論區擠滿了同樣境遇的從業者:"今天只賣了15件""清倉都沒人買,庫存堆積成山"。面對銷量的持續下滑,不少經銷商已被迫降低價格,甚至出現虧本銷售。
一批發商透露,今年曾一次性囤了65噸雞鴨副產品,但到年底仍未售出三分之一。"每天降價促銷,甚至一件起批,覆蓋全省,仍然走不動貨。"這位經銷商無奈地表示,面對庫存壓力和資金緊缺,他只能選擇更"卑微"的銷售策略,但收效甚微。
另一些經銷商則因庫存壓力陷入"死循環"。一位凍品經銷商反映,由于客户減少,高毛利新品推不動,老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某地區的火鍋丸子售價一再下調,甚至低至每斤9.9元,仍難以吸引消費者。
然而,并非所有凍品都因為庫存壓力而降價促銷。豬肉等產品則因價格調整顯現出另一種極端。
數據顯示,豬肉類相關企業在2024年第三季度普遍盈利,尤其是某養殖龍頭企業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930.2%,顯示出生鮮領網域的另一種市場動态。然而,這樣的案例在整體凍品行業中顯得異常稀少。
"走不動貨"的不僅僅是速凍肉品。事實上,從速凍餃子到湯圓、馄饨、包子等傳統主力品類的銷售額都已經出現下滑趨勢。這背後,一方面是品牌間的競争快速集中于價格戰上,另一方面,是渠道模式此起彼伏的調整和變化,沒有帶來相應的整體增長。
一位經銷商提到:"過去我們依賴大商超的穩定訂單,但近幾年,這個模式逐漸變得不可靠了。許多商超減少了凍品的陳列面積,因為商品周轉率低,庫存壓力大。"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也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社區團購、電商平台購買凍品。
糟糕的是,盡管線上渠道快速增長,卻并未有效彌補線下的失勢。一方面,線上訂單以小包裝為主,單價低且物流成本高,導致利潤攤薄。另一方面,線上平台的價格競争更加激烈,許多廠家和經銷商被迫通過補貼換取流量,最終卻也損失了利潤空間。
更何況,對中小企業而言,線上轉型更是挑戰重重。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缺乏電商運營經驗,平台扣點高,物流和冷鏈配送費用也很高"。這種兩頭受困的現狀,更加加劇了行業洗牌的速度。
雙重困局
"價格戰",是2024年冰淇淋行業的一個關鍵詞。
一位新入行的經銷商回憶,"沒有價格優勢,就沒辦法拉新客户。但低價銷售帶來的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指出,一些知名品牌大幅降低出廠價,同時加大對新品的推廣力度,試圖通過低價占領市場。然而,經銷商卻成為這一策略的"犧牲品"。
"去年賣一件高端雪糕的毛利是30元,今年只有15元,而且銷量還下降了。"另一位經營多品牌的經銷商透露,由于終端消費者更傾向于平價產品,高端冰淇淋的市場占有率正在被削弱,而經銷商只能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維持市場份額。
一位專做線下渠道的經銷商提到,他所在的地區品牌之間競争激烈,幾乎每個月都有"9.9元促銷活動"。"打折打到骨折,"他苦笑着説,"消費者嘗鮮後就不會再買,根本沒有復購。"更有甚者,一些小品牌甚至主動要求經銷商"買一送一"清庫存,這讓本已壓力重重的經銷商叫苦不迭。
盡管,冬天不是冰淇淋的傳統消費季,但廠商和經銷商卻在這一時期忙于為來年新品開拓市場。然而,這場"反季節競争"背後是更深層次的資金困境。
"賬上的錢都去哪了?一半壓在過去的庫存,一半投入到未來的新品。"某冰淇淋經銷商調侃道。今年,他的庫存清理進度嚴重滞後,部分去年的貨還堆在倉庫中,甚至已經"和明年的新品撞了車"。為了清理這些庫存,他只能選擇降價促銷,一元一根、兩元兩根的低價拋售,依然鮮有人問津。
另一位經銷商透露,廠家壓貨的問題長期存在。"去年的貨因為獎勵政策盲目囤積,今年賣不出去,只能虧本清倉。"他説,這種庫存積壓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今年的訂貨計劃。一些冰淇淋品牌為加速出貨,甚至啓動了廠家庫存回購政策,但在經銷商看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行業困境。
一位經銷商坦言,"新品确實看起來不錯,但價格高,銷量還未知。我們不敢多訂,因為去年的教訓還歷歷在目。"
與庫存壓力并行的另一極是斷貨問題。一位渠道商坦言,由于多個廠家曾因市場低迷停產,導致部分產品供不應求。"7月底才開始復工生產的冰淇淋廠家,錯過了關鍵銷售期。"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讓經銷商們在清庫存與找貨之間疲于奔命。
庫存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資金鏈緊張才是更大的隐患。數據顯示,某頭部冰淇淋企業盡管第三季度營收增長,但利潤大幅下降548.71%,顯示出廠家對市場調整的艱難。一位從業多年的經銷商感慨道:"從廠家到經銷商,都在賠錢搶市場。這不是生意,是熬命。"
财報"真相"
如果説經銷商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那麼上市公司的财報則更清晰地反映出整個行業的頹勢。
2024年前三季度,31家凍品相關上市企業中,僅9家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占比不足三分之一。在淨利潤方面,38.70%的企業實現同比增長,剩餘大多數企業要麼微利,要麼虧損。例如,某速凍食品龍頭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6.65%,這意味着即使是行業領軍者也難以獨善其身。
具體到各品類,速凍米面的傳統市場已趨于飽和。頭部品牌如三全、思念、灣仔碼頭在零售端增長乏力,部分商超渠道的銷售額甚至出現兩位數的下滑。消費者對同質化嚴重的產品失去了興趣,促銷手段也難以提振銷量。
從成本角度看,生產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成為壓垮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
例如,調味品、食用油等核心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20%-30%,冷鏈運輸和能源成本也居高不下。然而,行業内"價格戰"愈演愈烈,終端售價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屢屢觸底。這種"漲成本、降售價"的雙重壓力讓行業陷入惡性循環。
一位凍品企業負責人透露:"從2023年底開始,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調味品、香料的價格也上漲了20%-30%。即便是傳統的面粉、肉類等原材料,價格波動也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生產成本整體上升了20%-30%,但終端售價卻難以同步調整。
冷鏈物流是凍品行業的關鍵支撐,但高昂的運輸費用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冷鏈運輸需要維持恒定的低温,運輸中的電力和燃料成本也在不斷攀升,使得物流費用幾乎占到總成本的三分之一。一位速凍食品公司的負責人如此評價:"每多配送一公裏,我們的利潤就少一分。"
面對這種局面,部分企業嘗試通過創新尋求破局。
例如,有企業推出"新品半價"策略,通過高性價比吸引消費者,逐步建立口碑。另一些企業則将目光轉向了數字化轉型和渠道優化。某速凍食品企業已經開始依托大數據調整供應鏈結構,減少庫存積壓,并通過社區團購等新興模式搶占市場。
與此同時,一些經銷商已經開始嘗試與場景供應鏈結合,例如深耕火鍋和燒烤食材的細分市場,通過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提升競争力。同時,新型數字化B2B平台正在逐步崛起,這将幫助經銷商在庫存管理和銷售預測上獲得更高的效率。
然而,這些努力能否真正帶來轉機還需時間驗證。
賬上的錢都去哪了?凍品旺季不旺,廠家到經銷商開始"熬命"
食品内參·2024-12-04 14:26
沒人能獨善其身
冬季,通常是凍品行業迎來銷售旺季的時節。但2024年的這個"旺季",卻讓從業者感受到陣陣寒意。從速凍食品到冰淇淋,從經銷商到廠商,似乎沒有太多人能獨善其身。
透過這一冰冷的現實,上市企業财報數據和市場反饋清晰地勾勒出行業的困境與挑戰:庫存難消,價格戰愈演愈烈,創新乏力。與此同時,2025年的市場前景,也在冰霜之下隐約可見。
旺季不旺
"一天才出貨20來件,這哪裏像旺季?"某凍品批發市場的經銷商在社交媒體上吐槽。
很快,這條視頻引發了行業共鳴,評論區擠滿了同樣境遇的從業者:"今天只賣了15件""清倉都沒人買,庫存堆積成山"。面對銷量的持續下滑,不少經銷商已被迫降低價格,甚至出現虧本銷售。
一批發商透露,今年曾一次性囤了65噸雞鴨副產品,但到年底仍未售出三分之一。"每天降價促銷,甚至一件起批,覆蓋全省,仍然走不動貨。"這位經銷商無奈地表示,面對庫存壓力和資金緊缺,他只能選擇更"卑微"的銷售策略,但收效甚微。
另一些經銷商則因庫存壓力陷入"死循環"。一位凍品經銷商反映,由于客户減少,高毛利新品推不動,老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某地區的火鍋丸子售價一再下調,甚至低至每斤9.9元,仍難以吸引消費者。
然而,并非所有凍品都因為庫存壓力而降價促銷。豬肉等產品則因價格調整顯現出另一種極端。
數據顯示,豬肉類相關企業在2024年第三季度普遍盈利,尤其是某養殖龍頭企業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930.2%,顯示出生鮮領網域的另一種市場動态。然而,這樣的案例在整體凍品行業中顯得異常稀少。
"走不動貨"的不僅僅是速凍肉品。事實上,從速凍餃子到湯圓、馄饨、包子等傳統主力品類的銷售額都已經出現下滑趨勢。這背後,一方面是品牌間的競争快速集中于價格戰上,另一方面,是渠道模式此起彼伏的調整和變化,沒有帶來相應的整體增長。
一位經銷商提到:"過去我們依賴大商超的穩定訂單,但近幾年,這個模式逐漸變得不可靠了。許多商超減少了凍品的陳列面積,因為商品周轉率低,庫存壓力大。"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也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社區團購、電商平台購買凍品。
糟糕的是,盡管線上渠道快速增長,卻并未有效彌補線下的失勢。一方面,線上訂單以小包裝為主,單價低且物流成本高,導致利潤攤薄。另一方面,線上平台的價格競争更加激烈,許多廠家和經銷商被迫通過補貼換取流量,最終卻也損失了利潤空間。
更何況,對中小企業而言,線上轉型更是挑戰重重。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缺乏電商運營經驗,平台扣點高,物流和冷鏈配送費用也很高"。這種兩頭受困的現狀,更加加劇了行業洗牌的速度。
雙重困局
"價格戰",是2024年冰淇淋行業的一個關鍵詞。
一位新入行的經銷商回憶,"沒有價格優勢,就沒辦法拉新客户。但低價銷售帶來的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指出,一些知名品牌大幅降低出廠價,同時加大對新品的推廣力度,試圖通過低價占領市場。然而,經銷商卻成為這一策略的"犧牲品"。
"去年賣一件高端雪糕的毛利是30元,今年只有15元,而且銷量還下降了。"另一位經營多品牌的經銷商透露,由于終端消費者更傾向于平價產品,高端冰淇淋的市場占有率正在被削弱,而經銷商只能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維持市場份額。
一位專做線下渠道的經銷商提到,他所在的地區品牌之間競争激烈,幾乎每個月都有"9.9元促銷活動"。"打折打到骨折,"他苦笑着説,"消費者嘗鮮後就不會再買,根本沒有復購。"更有甚者,一些小品牌甚至主動要求經銷商"買一送一"清庫存,這讓本已壓力重重的經銷商叫苦不迭。
盡管,冬天不是冰淇淋的傳統消費季,但廠商和經銷商卻在這一時期忙于為來年新品開拓市場。然而,這場"反季節競争"背後是更深層次的資金困境。
"賬上的錢都去哪了?一半壓在過去的庫存,一半投入到未來的新品。"某冰淇淋經銷商調侃道。今年,他的庫存清理進度嚴重滞後,部分去年的貨還堆在倉庫中,甚至已經"和明年的新品撞了車"。為了清理這些庫存,他只能選擇降價促銷,一元一根、兩元兩根的低價拋售,依然鮮有人問津。
另一位經銷商透露,廠家壓貨的問題長期存在。"去年的貨因為獎勵政策盲目囤積,今年賣不出去,只能虧本清倉。"他説,這種庫存積壓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今年的訂貨計劃。一些冰淇淋品牌為加速出貨,甚至啓動了廠家庫存回購政策,但在經銷商看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行業困境。
一位經銷商坦言,"新品确實看起來不錯,但價格高,銷量還未知。我們不敢多訂,因為去年的教訓還歷歷在目。"
與庫存壓力并行的另一極是斷貨問題。一位渠道商坦言,由于多個廠家曾因市場低迷停產,導致部分產品供不應求。"7月底才開始復工生產的冰淇淋廠家,錯過了關鍵銷售期。"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讓經銷商們在清庫存與找貨之間疲于奔命。
庫存問題只是冰山一角,資金鏈緊張才是更大的隐患。數據顯示,某頭部冰淇淋企業盡管第三季度營收增長,但利潤大幅下降548.71%,顯示出廠家對市場調整的艱難。一位從業多年的經銷商感慨道:"從廠家到經銷商,都在賠錢搶市場。這不是生意,是熬命。"
财報"真相"
如果説經銷商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那麼上市公司的财報則更清晰地反映出整個行業的頹勢。
2024年前三季度,31家凍品相關上市企業中,僅9家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占比不足三分之一。在淨利潤方面,38.70%的企業實現同比增長,剩餘大多數企業要麼微利,要麼虧損。例如,某速凍食品龍頭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6.65%,這意味着即使是行業領軍者也難以獨善其身。
具體到各品類,速凍米面的傳統市場已趨于飽和。頭部品牌如三全、思念、灣仔碼頭在零售端增長乏力,部分商超渠道的銷售額甚至出現兩位數的下滑。消費者對同質化嚴重的產品失去了興趣,促銷手段也難以提振銷量。
從成本角度看,生產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成為壓垮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
例如,調味品、食用油等核心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20%-30%,冷鏈運輸和能源成本也居高不下。然而,行業内"價格戰"愈演愈烈,終端售價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屢屢觸底。這種"漲成本、降售價"的雙重壓力讓行業陷入惡性循環。
一位凍品企業負責人透露:"從2023年底開始,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調味品、香料的價格也上漲了20%-30%。即便是傳統的面粉、肉類等原材料,價格波動也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生產成本整體上升了20%-30%,但終端售價卻難以同步調整。
冷鏈物流是凍品行業的關鍵支撐,但高昂的運輸費用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冷鏈運輸需要維持恒定的低温,運輸中的電力和燃料成本也在不斷攀升,使得物流費用幾乎占到總成本的三分之一。一位速凍食品公司的負責人如此評價:"每多配送一公裏,我們的利潤就少一分。"
面對這種局面,部分企業嘗試通過創新尋求破局。
例如,有企業推出"新品半價"策略,通過高性價比吸引消費者,逐步建立口碑。另一些企業則将目光轉向了數字化轉型和渠道優化。某速凍食品企業已經開始依托大數據調整供應鏈結構,減少庫存積壓,并通過社區團購等新興模式搶占市場。
與此同時,一些經銷商已經開始嘗試與場景供應鏈結合,例如深耕火鍋和燒烤食材的細分市場,通過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提升競争力。同時,新型數字化B2B平台正在逐步崛起,這将幫助經銷商在庫存管理和銷售預測上獲得更高的效率。
然而,這些努力能否真正帶來轉機還需時間驗證。
一位行業分析師認為,凍品行業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2024年的低迷不僅是市場周期的表現,更是行業結構性問題的集中爆發。庫存高企、價格内卷、消費降級和渠道變革,無一不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對于每一位行業從業者來説,無論是廠家還是經銷商,都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在新環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當然,市場調整的背後,或許也孕育着新的機遇。對于所有從業者而言,這場"寒冬"既是困局,也是重新定義市場格局的契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食品内參",作者:佑木,編審:橘子,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