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41家公募2023年賺258.53億元!這4家機構淨利潤虧損超千萬,歡迎閲讀。
伴随各大上市公司年報密集出爐,各家基金公司年度成績單也同步揭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4 月 11 日,已有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等 41 家公募年度業績出爐,總體來看,數據可統計的 34 家公募累計實現營業收入 733.34 億元,41 家公募合計實現淨利潤 258.53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披露相關數據的公司中,包括頭部公募在内,有超過半數的公募淨利潤同比下滑,15 家公募下滑幅度更超過 10%。有業内人士表示,多家公募淨利潤下降幅度明顯,與市場環境低迷、自身資產配置、風控能力有關,此外,行業降費對公募基金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在中國證監會發文推動形成 10 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态勢下,公募可以強強聯合,通過做大做強主營業務提升自身核心競争力。
34 家公募實現營業收入 733.34 億元
随着上市公司年報持續披露,部分公募基金的最新經營情況也浮出水面。4 月 10 日,浙商證券披露 2023 年年報,同時披露旗下浙商基金相關業績表現。截至 2023 年末,浙商基金總資產 3.25 億元,2023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2.94 億元,淨利潤 3533.82 萬元(未經審計财務數據)。而 2022 年同期,浙商基金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别為 2.75 億元、4535.41 萬元。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上市公司年報及同花順 iFinD 數據統計,截至 4 月 11 日已有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等 41 家公募的 2023 年業績出爐。總體來看,數據可統計的 34 家公募累計實現營業收入 733.34 億元,41 家公募合計實現淨利潤 258.53 億元。
具體到營業收入數據來看,2023 年,數據可統計的 34 家公募中,營業收入超過 10 億元的公募一共有 16 家。其中,易方達基金仍以超過 100 億元的絕對優勢領先其他公募,暫居榜首,2023 年營業收入達到 125.01 億元,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則緊随其後,營業收入分别為 76.43 億元、73.27 億元,分列第二、三名。南方基金、富國基金則分别以 67.41 億元、67.15 億元暫居市場第四、五名位置。而同期,也有南華基金、紅塔紅土基金、江信基金、瑞達基金 4 家公募的營業收入不足 1 億元,相關數據分别為 7147.12 萬元、4772.51 萬元、1668.5 萬元、22.84 萬元。
同比變化幅度看,2023 年再次斬獲百億元營收的 " 一哥 " 易方達基金較同期減少 10.16%。不止易方達基金,當前排名靠前的頭部公募 2023 年營業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營業收入分别較 2022 年同期下滑 8.93%、1.98%、8.75%。整體來看,數據可統計的 34 家公募中有 16 家機構出現營業收入同比下滑的情況,占比為 47.06%。不過,同期也有紅塔紅土基金以 423.82% 的同比增長率成為當前營業收入增長最明顯的公募。江信基金、南華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東興基金營業收入也同比增超 20%。
超半數淨利潤下滑
聚焦公募淨利潤,同比下滑的情況則較為明顯。數據顯示,截至 4 月 11 日已披露數據來看,公募 2023 年淨利潤前三甲為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以及南方基金,分别達 33.82 億元、20.13 億元、20.11 億元。同期,淨利潤排名前五還包括廣發基金以及工銀瑞信基金,淨利潤分别為 19.5 億元、19.42 億元。
含上述公募在内,還有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共計 10 家基金公司的 2023 年淨利潤超過 10 億元。不過,同期也有 16 家公募淨利潤不足 1 億元。其中,南華基金淨利潤在 2023 年由虧轉盈,為 119.41 萬元,而瑞達基金、江信基金、紅塔紅土基金、中海基金則延續前一年的虧損态勢,分别虧損 1474.35 萬元、4569.5 萬元、6534.34 萬元以及 6698.33 萬元,其中,瑞達基金、紅塔紅土基金、中海基金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江信基金虧損幅度則有所縮窄。
就延續虧損原因及後續改善措施,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部分機構,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不過,紅塔證券年報顯示,2023 年,紅塔紅土基金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加大了标準化業務的拓展力度,持續壓降非标準化業務規模。2024 年紅塔紅土基金将協同内外部資源形成合力,推進管理規模較快增長,同時加快打造投研團隊、特色產品和業績品牌,做大做強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除此之外,在目前已經公布數據的 41 家公募中,還有 23 家公募淨利潤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包括頭部公募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在内的 15 家公募淨利潤下降幅度超 10%。
不難看出,在 2023 年 A 股市場波動、基金賺錢效應減弱、公募基金降費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大多數公募業績承壓。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管理人在 2023 年的管理費收入也同步下滑。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數據可取得的 198 家公募 2023 年合計收入管理費用 1359.45 億元,較 2022 年的 1457.59 億元同比減少 6.73%。安信基金、鵬華基金、銀河基金等 62 家公募 2023 年管理費用同比減少 10%。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公募淨利潤下滑與行業管理費降低存在一定的關聯。管理費是公募基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當管理費縮水時,無疑會對淨利潤產生影響。然而,淨利潤下滑并非僅由這一因素導致,市場環境、投資策略、運營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對淨利潤產生影響。
财經評論員郭施亮也直言,包含頭部機構在内的公募淨利潤下降幅度明顯,或與市場環境低迷有關,同時也與機構自身資產配置、風控能力有關,不同的風控體系可能導致不同的回撤幅度。公募降費對行業收入或有一定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管理費下降也有利于機構提升獲客機會,公募淨利潤的變化還是與機構自身主營業務表現、市場環境等因素有關。
有中小公募實現逆襲
在大多數頭部公募業績承壓的同時,也有中小型公募實現逆襲。例如,東興基金在 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 1.59 億元,淨利潤 3069.19 萬元,分别較 2022 年同期數據同比增長 24.46%、158.88%,淨利潤同比翻倍。
東興證券也在 2023 年年報中表示,東興基金 2023 年業績表現得益于管理規模的快速上漲,收入、利潤指标顯著增長,且多只產品投資業績表現亮眼。另據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末,東興基金的全部基金規模為 444.01 億元,同比增長 98.42%;同期,東興證券管理費收入 1.63 億元,同比增長 18.58%。
江瀚指出,中小公募淨利潤增長出現翻倍的現象表明,在市場震蕩環境中部分機構仍存在發展機遇。東興基金業績增長的邏輯主要在于管理規模的快速上漲和投資業績的亮眼表現。這對市場具有積極的啓示意義,建議各家公募後續應關注市場需求,優化產品設計。
在郭施亮看來,中小公募的 " 翻身 " 邏輯還是要看機構自身的資產配置能力、風控能力表現以及應對持續震蕩市場環境的能力,各家公募為了進一步提振業績還需要積極開拓創新業務,提升自身風險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 3 月 15 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重磅檔案《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其中明确,推動形成 10 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态勢。到本世紀中葉,形成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全球領先的現代化證券基金行業,為中國式現代化和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在中國證監會發文推動形成 10 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态勢下,公募未來表現可能如何?頭部公募又該做何行動?郭施亮認為,頭部公募機構在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可以通過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通過做大做強主營業務提升自身的核心競争力。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