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華為FreeClip有望讓OWS耳機成為潛力股,歡迎閲讀。
過去,小雷曾體驗過多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比如看起來像助聽器的索尼 Xperia Ear Duo、小巧又舒适的 LinkBuds。但奇怪的是,除了 Ambie 的 AM- TW01 外,絕大多數開放式耳機在外觀上都和一般的 TWS 耳機沒什麼區别。索尼的 LinkBuds 更是采用了重新設計的開孔發聲單元,以便在維持常規 TWS 耳機設計的前提下實現開放式的聽音效果。
不過去年年底在迪拜發布的華為 FreeClip 耳夾耳機卻給沉悶的 OWS 市場帶來了一絲新意:首先,FreeClip 采用了并不多見的左右通用設計,兩只耳塞不再是手性對稱,而是有着完全一致的通用設計。甚至在宣傳片中,華為也表示這款耳機的「耳塞」可以根據佩戴情況,主動識别自己是「左聲道」還是「右聲道」。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耳機本體采用三段式設計,從上到下分别是左右通用的球形揚聲器、由鎳钛記憶合金制成的 C 形橋和耳後的電池倉。根據華為的介紹,這個經過特殊設計的 C 形橋經過了 25000+ 次的可靠性測試,10000+ 人耳數據的測試也讓耳機可以适應大多數耳朵的形狀。此外,單個耳塞的重量只有 5.6g。
那麼這款 FreeClip 耳夾耳機的體驗究竟如何呢?耳夾設計是否真的更适合 OWS 品類呢?
不同于那些采用耳挂結構的 OWS 產品,FreeClip 耳夾設計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你之前有沒有用過耳夾式耳機,拿起 FreeClip 後都能自己摸索着把耳機戴上。這不是開玩笑,小雷這幾天借來了 5 款開放式耳機,只有華為 FreeClip 一款產品不需要向同事説明如何佩戴。當然了,FreeClip 方便易用的特點也離不開它不區分左右的設計—— FreeClip 兩只耳夾采用了完全一致的通用設計,無論左手還是右手,抓起 FreeClip,夾上就能聽。
不過 FreeClip 的耳夾設計也有自己的短板:不同用户耳廓到外耳道入口的距離有所不同,盡管 FreeClip 在設計時已經參考了大量用户的數據,但在某些時候依舊會出現耳機本體「夠不着」的情況。雖然説耳機本體不在最佳位置時耳機依舊可以正常使用,但此時漏音情況會比較明顯。
另外,耳夾的設計也無法保證 FreeClip 每次佩戴時都能夾在相同的位置上,小雷讓身邊同事試戴 FreeClip,測試過程中甚至出現了左右兩面佩戴位置不等,導致聲音一邊大一邊小的情況,跟「只有一種正确佩戴方式」的其他 OWS 相比,使用時對用户熟練度的要求更高。
不過話又説回來,即使「正确佩戴」FreeClip 需要一些熟練度,但在這麼多款 OWS 產品中,采用耳夾設計的 FreeClip 在長時間佩戴測試中卻是評分最高的一款——不足 6g 的超輕設計不會為耳廓帶來額外的負擔,連續佩戴 6 小時後,小雷也只是感覺到耳朵上「夾了東西」,其重量并沒有帶來拉扯感。一位習慣戴耳飾的同事更是直接表示 FreeClip 佩戴「完全沒感覺」。
另外,比起傳統的耳挂設計,耳夾設計不會對耳廓背面造成擠壓,因此久戴也不會造成耳廓背後的異物壓迫感,舒适度值得五星好評。
在舒适度上,我對 FreeClip 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但在音質上,FreeClip 的表現就得分情況讨論了。
根據華為的介紹,FreeClip 采用了逆聲場聲學系統,可通過逆向聲波減少漏音,實現定向傳聲,安心暢聽。但從實際體驗來看,FreeClip 漏音表現其實更取決于耳廓的大小。小雷耳廓較寬,即使将 C 形橋推到最前,在 50% 音量的情況下,坐在小雷神後的同事依舊能察覺到耳機裏的「氣流波動」——能察覺到有聲音,但聽不清耳機裏播放的具體内容。
小雷也找了另外兩位同事做對比,在同樣 50% 音量的情況下,一位同事戴穩後幾乎沒有漏音情況,另一位同事漏音情況則更為明顯。各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先在線下體驗後再做購買決定。
音質方面,FreeClip 采用了 10.8mm 雙磁路高靈敏度單元,在有限的耳機結構下,通過精妙設計實現純淨聽感。從聲音表現來看,FreeClip 的硬體素質确實不錯:耳機中頻定位和還原都非常準确,一耳朵甚至有種主打流行的平頭塞的感覺,高頻部分因開放式設計稍有損失,但元素依舊得以保留。
不過 FreeClip 的低頻表現就比較可惜了,即使 FreeClip 用上了 10.8mm 的超大動圈單元,但開放式設計依舊帶來了不小的低頻損耗,需要在 EQ 中手動補償。另外小雷也試着把 FreeClip 當作平頭塞直接按在外耳道口上,得到的低頻體驗反而是正常的。從這一點上我們也能看出 FreeClip 本身硬體素質确實不俗,可惜就是沒有針對開放式結構做專門的優化,希望在未來的 OTA 更新中可以調整。
當然了,改用更大尺寸的動圈單元也可以彌補開放式設計帶來的低頻損耗,但目前市面上采用 15mm 或更大動圈單元的都是耳挂式的耳機,考慮到 FreeClip 耳夾的設計和 5.6g 重量,我覺得 FreeClip 已經在耳夾的框架内盡可能做到均衡無短板了。
那麼問題來了,華為為什麼費盡周折,用全新的 C 形橋結構來打造這樣一款開放式耳機呢?像 AirPods 那樣聽的時候戴上,不用時摘下不好嗎?就目前的用户場景來説,開放式确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但從互聯網的發展來看,開放式耳機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的新趨勢。
盡管 FreeClip 體積并不大,但華為依舊想辦法為耳機加上了手勢控制的功能,敲擊 C 形橋或者耳機其他部分都可以觸發手勢控制。再加上 FreeClip 不區分左右的設計和語音喚醒智慧助手的功能,不難看出華為想将 FreeClip 打造成一款可以随時使用的 AI 互動工具。
事實上,華為在此之前也推出過和 FreeClip 生态位類似的產品——華為智能眼鏡。兩款產品同樣采用了開放式揚聲器,也同樣以長時間佩戴為產品的終極目标。不同的是,即便是華為智能眼鏡 2,在產品細節上依舊和一般的眼鏡有差距。而 FreeClip 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合格的「耳機」和「耳飾」。
在華為的設想中,全天佩戴的 FreeClip 可以連接線下和線上兩個世界:來自線上的音頻不會影響你和朋友聊天,也不會屏蔽外界的聲音。但在不説話時,來自線上的音樂或其他聲音内容可以直接在耳機内播放。無須用户手動切換即可打通線下線上兩個世界,這種可以輕松切換「現實頻道」和「數字頻道」的設計,相信也是 FreeClip 中「Free」的意思吧。
優點:
1. 佩戴舒适,久戴不累;
2. 左右通用,使用更加方便;
3. 可以無縫接入華為生态。
缺點:
1. 低頻需要 EQ 補償;
2. 耳夾結構比較挑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