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為了讓你知道充電更快,車企在電池上玩起了“無中生有”。,歡迎閲讀。
前兩年,電車上都喜歡堆續航。從 400km 到 800km、1000km 的,其實本質上都是塞入更多的電池。
可車輛能騰給電池的空間是有限的,加上電池并不便宜,現在大家也明白了續航夠用就行,車企也基本不推超過 1000km 的純電車了。
所以大家卷起了充電速度, 800V 高壓、超充樁都被搬了出來。與此同時,電池是多少 C 的這個概念也被車企們被帶了出來。什麼 1C、2C、4C 的,到底啥意思先不説,反正讓你知道數字越大越好。
去年上市的小鵬 G9,一大亮點就是用上了 4C 電池。為了讓大家感受到 4C 的提升,官方喊出了 " 充電 5 分鍾,續航 200 公裏 " 的口号。
真就把充汽車跟充手機比起來了。。
這之後,理想也説自己要上 4C 電池,他們宣稱将第一個搭載寧德時代的 4C 麒麟電池。口号相比小鵬的是雙雙乘了 2 ,變成了充電 10 分鍾,續航 400 公裏。
好家夥,就是説你快充堅持的時間更久呗。
但沒過倆月,理想又把 4C 變成了 5C,速度又快了一點,充到 400 公裏所用時間縮短到 9 分 30 秒。
要知道,4C 才剛剛上車,目前在售車型裏也就小鵬 G9 這一款車有用,你還得加錢選配。
這麼短時間, 5C 就整出來了,讓一眾車評人直呼牛逼。而就在大家搓着小手滿懷期待的時候,寧德時代的一句話又把人給拽回去了。
前些天,寧德時代表示,與理想合作首發的 4C 電池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會有較為可觀的市場表現。
诶,不是已經更新到 5C 了嗎?怎麼在寧德這又變回 4C 了。。。所以電池幾個 C 的這玩意兒,在車企和電池廠嘴裏還能不一樣嗎?
并不能。因為锂電池上 C 的含義是固定的,它叫做倍率,指的是充放電電流相對電芯額定容量的倍數。
舉個例子,下面這顆電池的容量是 2000mAh ( 即 2Ah )。如果我們讓它以 1C 放電( 電流是 2A ),那放完電池裏的電,需要一個小時。
C 就有點像從桶裏放水的水龍頭的數量。如果 1 個小龍頭需要 1 小時才能放完,那 2 個水龍頭一起( 2C ),速度翻倍,時間會縮短到半小時。
以此類推, 4C 電池就是 1/4 小時( 15 分鍾 )就能充放電。C 前面的數越大,電池充放電越快,從 1C 到 4C 是幾倍的提升。
但我們這説的都是單個電芯,而一輛電車的電池,是由成百上千顆電芯組成。車企們説的幾 C 都指的是整車電池包,和電芯不是一碼事。
但其實整車的 C 有多大,也是可以測出來的。國标( GB/T 31486-2015 )裏有説電池包倍率的測量方法,其中認定條件是任一單體蓄電池( 也就是電芯 )電壓達到放電終止電壓。
換句話説,電池的倍率是由電芯決定的。所以前面的問題很明了了,不管你是插電還是純電,也不管你電池包的排布是怎樣,電芯是幾 C,整車電池就應該是幾 C。
為了讓車子充電更快,用高倍率電池肯定是沒錯的。大家可能會問,那怎麼不直接用 10C 、20C 的電芯?
我們看看手機就知道為啥了。不少機型會有兩種電池配置:一種是超快充但電池小,另一種充電慢但電池大。
這是因為對于電芯來説,充電快和電量大是互相矛盾的關系。
高倍率意味着大電流,這會加劇電池内部的極化現象,而極化會造成電池看似充滿了,實際充不滿的情況,也就是電量更虛。
拿下面對比圖就能看出,同等條件下,倍率越大的電池,實際能使用的電量越小。
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電芯的容量就像人的酒量。你要是 1 小時喝 4 瓶,本來可以喝 8 瓶的。但要你 10 分鍾喝 4 瓶的話,可能喝完這 4 瓶就倒了。
喝得越快,酒量越小。你要全整高倍率電芯,那車子的續航就上不去了。
再説了,電芯充電快也并不能就説車輛充電時間快。從電芯到車輛,充電速度會受到一堆因素的幹擾,像電池包散熱的能力、充電槍的性能、環境温度,還有電池的 SOC ( 可用電量 )等都會影響到實際的充電時間。
就比如説,我們印象裏車輛的電池更小,充電速度應該更快才對。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插電車的充電速度根本比不過純電車型。
因為純電車往往有更高的電壓平台和更好的熱管理系統,能承受住更大的電流,所以純電車快充的充電功率遠遠大于插電車。
宋 PLUS EV 電池有 87 度,宋 PLUS DM-i 只有 26 度,但是 EV 版因為快充功率大, 0.47 小時就能充滿,而 DM-i 則需要 1 個小時。
因此,光説電池是幾 C,并不能證明你車子充電有多快。假設你全換上 4C 電池,但如果散熱不行功率上不去,或者充電槍很拉胯,可能還不一定有别人 2C 充得快。
用上 4C 的小鵬 G9 ,也只有在他們家的 S4 超充樁上,才能實現充電 5 分鍾,續航 200 公裏的效果。
所以説,單把 C 拎出來宣傳沒啥意義。從我們消費者角度出發,其實只看車子的充電時間有多快。
而這也正是這次 C 倍率的争議所在。既然大夥兒只關心車輛的充電時間,廠家覺得只要充電比以前更快,那 C 值就可以變大了。
比如一款車原來要 1 個小時充滿,但車企通過提高充電槍功率、改善電池内部散熱的方式,現在做到 40 分鍾就能充滿電。
充電速度變快了嗎?确實快了。那怎麼讓消費者知道我充電速度更快了呢?诶,説它是 5C 不就行了麼。
用不了太久,我估摸着 6C 也該來了。( 手動狗頭
説白了,就有點類似手機廠宣傳他們的超快充技術,動不動整出 200W 充電,其實説的都是峰值功率,而不是平均功率。咱買回來一跑發現, 200W 也就撐了那幾秒鍾,剩餘時間都蔫了。。。
不過説實話,咱用户也用不着關心是 4C 還是 5C。到底誰充電更快,等車子出來了比一比就知道了。
以後大夥兒去看電車的時候,也别聽銷售説幾 C 幾 C 了。直接問車子充電從 SOC 10%-80% 要用多少時間,拿這個出來,比啥都有説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