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韓國90花已經黑化了,歡迎閲讀。
開拍《小姐》前,樸贊郁在演員招募公告中明确指出:
" 需要可以裸露表演的女演員,裸露程度極高,不可協商。"
最終在 1500 個女孩裏,樸贊郁選擇了金泰梨出演貴族小姐的侍女南淑姬一角。
南淑姬不好演,是唯唯諾諾的侍女,也是别有用心的女賊,後期更是玩起 " 無間道 ",真假莫辨。從影片最後的效果來看,樸贊郁的眼光着實老辣,金泰梨诠釋得太好。
南淑姬的自卑、敏感、天真、熱烈,她俘獲了秀子的芳心,亦讓銀幕外的觀眾頃刻沉淪。
金敏喜驚豔了整個坎城的同時,誰又能説觀眾心底沒有留下金泰梨的影子。憑借《小姐》中的出色表現,金泰梨拿下了韓國三大之一青龍獎的最佳新演員。
可惜自《小姐》之後,金泰梨幾乎再沒拿出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韓版《小森林》近乎東施效颦,如果不是日版珠玉在前,也許韓版的清新美好還能讓人勾起對閒适生活的向往,可惜沒有如果。
雖然金泰梨的表演無可指摘,可實在是囿于環境做出來的 " 美食 " 難以説服觀眾,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換句話説,韓版《小森林》輸了,但金泰梨沒輸,演員調換,金泰梨不見得演不過橋本愛。
去年的《二十五二十一》雖然助她拿了視後,但角色本身過于 " 偉光正 ",盡是真誠、善良、自信等的美好字眼。金泰梨演得好是好,但離 " 驚豔 " 卻始終差了一些。
直至上周剛播出的《惡鬼》,金泰梨在劇中扮演一位被鬼附身的女孩,終于有了機會一展拳腳可以展露自己的表演天賦,完成一次大膽的黑化。
當看到一臉青春氣息的她露出可怖獰笑,我惶恐之餘心底又湧出一股寶藏得見天日的快感。
豆瓣的類型分類上,給《惡鬼》的标籤是 "懸疑 / 驚悚",有點不負責任。《惡鬼》的類型更确切地説是 "恐怖"。
對很多膽小的人而言,當作品類型出現 " 恐怖 " 二字,代表着與之無緣,也意味着某種危險。
不明所以的觀眾點進去,結果被 " 鬼神 " 吓一跳留下陰影,很長一段時間不敢開門、不敢照鏡子,誰去陪伴誰去安撫?
言下之意,如果你是個怕黑怕鬼的人,不要看《惡鬼》。
縱然在很多經受了東亞鬼神文化熏陶,看慣《咒怨》、《鬼影》、《厲鬼将映》等的恐怖片愛好者眼中,《惡鬼》的恐怖程度不值一提,但客觀而言《惡鬼》氛圍陰森、的确有鬼,勿謂言之不預。
劇集一開場便氛圍拉滿。
雨夜,一男子跑回家驚魂未定,門外傳來母親的呼喚,打開房門,門口赫然站着一個 " 自己 ",畫面一切,母親來到兒子房間,男子上吊自缢。
全程沒有出格的畫面,但氛圍卻頗為詭異恐怖。
像極了幼時聽到的經典恐怖故事,深夜睡得迷糊,媽媽樓下喊你,正欲下樓,母親出現在門口説:别下去,那不是我。
《惡鬼》目前更新了兩集,走的幾乎都是這個路子的,不見鬼形,但恐怖氛圍絕對不缺。
開場四分鍾的恐怖小短片之後切入正題,女主具散影(這名字取得好翻譯也好,簡直是恐怖片女主命中之名)露面,從鏡頭語言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經濟條件很拮據的女孩。
緊接着是兩個男人的對話,内容是探讨自殺案的真兇。從後續劇情可知道,兩人中年紀稍長些的民俗學教授,能看見鬼魂的男人便是本片的男主之一。
之一?沒錯,雖然從目前的劇情來看,《惡鬼》應該是高冷暖心男主 + 獨立善良女主的配置。
可從海報來看,劇情裏目前戲份并不多的警察小哥卻占據要位,顯然在後續中該有重要戲份,是本片的另一個男主。
很快通過劇情我們便可知道,開場自殺的男子便是具散影多年未見,被母親謊稱是早已去世的父親。
一方面,父親留給女兒的遺物紅發帶是污穢之物,女兒在母親的帶領下回到老宅經由奶奶之手拿到遺物,結果被惡鬼附身。
另一方面,同樣是民俗學教授的父親寫信給男主,請他在自己死後幫助自己的女兒,也即是女主具散影。
謎團之一來了,父親為什麼既要陷害女兒又要保護女兒?
至于男主為什麼會對這件事上新願意去幫助一個素未相識之人,因為他的母親當年也是死于一場詭異的自殺,且母親死前就握着那塊紅發帶。
不僅僅是兩方父母的自殺,從配角老警察的經歷來看,這種詭異的自殺,多年來已經有數十起。
死者的手腕,都像是曾經被人緊緊箍住般留下淤痕,似乎他們是被人抓着手抬到吊繩上一般。
到這裏故事的主線明了起來。
能看見鬼魂的民俗學教授帶着被惡鬼附身的女主找尋自殺的真相。至于另一位年輕警察男主,應該是以官方身份參與方便查案。
《惡鬼》主要探尋的是人們自殺的原因,意識到這一點,我立馬為編劇的格局所折服。
如劇中小警察所言," 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我國自殺率位居首位 "。
也就是説,縱然是拍神神鬼鬼的題材,最後竟然也是奔着現實主義,揭露社會問題去的,韓劇在這方面你真得服。在類型叙事上已經駕輕就熟的韓劇創作者,如今越來越多的希望通過韓劇完成更多有價值的社會表達,這當然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
不過格局雖大想法雖好,完成度上《惡鬼》卻是差了一些。
作品的核心觀點,顯然是 " 人比鬼還可怕 ",但從目前的第一起案子來看,實在拍得有些潦草。
男孩自殺的原因是校園暴力,死後化成了鬼,找上了目睹他跳樓的三個同學。
三個同學吓得肝顫,巧合之下碰到了具散影。
教授曾經告訴過散影,想要逃離惡鬼,就必須聽鬼訴説他們的名字以及留在這的原因。
套路不新鮮,前段時間大火的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用的也是這招。
有意思的地方來了,男孩雖然死于校園暴力的壓迫,但編劇卻并沒有在校園暴力上做文章,而是把重點轉移,将視角對準了男孩的家庭問題。
男孩有個可憐的妹妹,整日被父母關在小黑屋中不見天日傷痕累累,所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家還有個女兒。
具體的細節就不劇透了,只能説,一直所強調的 " 人比鬼可怕 " 的核心觀點,起碼在第一個案子中展現得并不好。
觀眾能明白,導演是想呈現一個禽獸父母,但究竟怎麼個禽獸法,我們并沒有看到,甚至連為什麼要把小女兒關在小黑屋裏都沒有解釋清楚。
換而言之,人的可怕之處在這起自殺案中觀眾看不到,就更遑論 " 社會之可怕 " 這種更有價值的議題了。
從劇集進展和演員配置來看,這一個案子應該只是開胃菜,所以導演沒有大加着墨,重頭戲應該在後面。比如父親的遺物,女主一碰就被惡鬼附身的紅發帶背後的故事。以及父親日記中的五種物品,所對應的劇情介紹中的五種神體,應該才是《惡鬼》的真正看點。
可支線潦草對待,主線就嚴陣以待,這顯然也不是一部優秀作品所該呈現出來的效果。
但願之後低開高走,重頭戲足夠精彩,也算是能消解一部分觀眾對于支線應付了事的埋怨。
希望《惡鬼》能拍得更好,是因為《惡鬼》這樣的影視作品對于我們來説其實非常珍貴。
一是題材,東亞鬼神文化永遠都能撬動中國觀眾的好奇心,但我們既然不能拍,就只能靠鄰國的影視作品解饞。
二是表達,關于 " 自殺 " 這種現實議題的描述,于我們而言也不可謂毫無共鳴,不管是韓國人還是中國人,在社會方方面面帶來的巨大壓力之下,都難免會有種同此涼熱的感覺。
" 人比鬼還可怕 " 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如何通過一部鬼片把 " 人的可怕 " 展現得更加清晰,才是我們希望在《惡鬼》裏看到的東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