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奧馬哈”級巡洋艦小傳,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燃燒的島群 Author 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300 篇原創文章,作者:Me410。
全文共 3950 字,配圖 8 幅,閲讀需要 10 分鍾,2024 年 10 月 21 日首發。
快捷閲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标題下方的作者 "me401 專輯 "!
圖 1. " 奧馬哈 " 級輕巡洋艦建成時的标準側視圖
圖 2. 艦艏右舷角度的奧馬哈
19 世紀後半葉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海軍的建設以巡洋艦為中心,包括裝甲巡洋艦和防護巡洋艦。前者充當艦隊主力,或者用于在遠海攻擊敵方商船。後者則是輔助性兵力,用作偵察,以及在殖民地港口作為炮艦外交的工具。遲至 19 世紀的最後 10 年,海軍建設才開始轉向以新興的戰列艦為中心。這股浪潮一直延伸到 20 世紀。理論上,這支新式艦隊也必須配備巡洋艦,作為伴随力量。但是由于吝啬的國會不願撥款,美國海軍始終無法打造一支兵力平衡的艦隊。從 1905 年到 1915 年的整整十年間,國會一直不願撥款。以至于遲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海軍只有三艘仍然拿得出手的巡洋艦。
雖然有着寬闊的大西洋作為護城河,歐洲的戰火還是對美國人產生了影響。英國的海上霸權蠻橫無理,竟然阻止作為中立國的美國,與德國之間的和平貿易。德國人更加過分,幹脆報以無限制潛艇戰,将英美之間的商貿航運置于險地。更何況,英國人的海上封鎖政策只是奪财。德國人的潛艇報復經常要害命。所以無論對于英國還是德國,美國人都受夠了。後果就是 1916 年通過的海軍擴張法案。其核心是 10 艘新式戰列艦和 6 艘戰列巡洋艦。但是順帶着,海軍也拿到了 10 艘輕型巡洋艦的撥款。這就是 " 奧馬哈 " 級。
由于航空技術尚處于童年,輕型巡洋艦在艦隊中扮演着斥候的角色。此類任務又有分為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前者要求軍艦擁有巨大的續航力,以便在廣闊的海洋上搜索目标。後者強調速度,以便在遭遇敵方主力艦隊時不僅能夠跟蹤目标,還必須避免被敵方優勢火力消滅。此外,無論戰略還是戰術偵察,都要求軍艦具備良好的适航性。所以抗風浪能力也是一項重要指标。
所有這些要求堆疊在一起,使得 " 奧馬哈 " 級的排水量達到了 7100 噸。以當時的标準衡量,絕對算是大噸位的輕型巡洋艦了。為了實現高航速,艦體長寬比達到了 10 比 1。93000 馬力的動力輸出可以令這種瘦長的軍艦達到 35 節。而為 12 台鍋爐排氣的四個細長高聳的煙囱,成為這種巡洋艦的顯著外觀特征。但是續航力的表現就得讓人吐血了。設計指标是 15 節航速下 9000 海裏續航力。但實際表現大幅縮水。10 節航速下也只有 6400 海裏。
這個結果很可能與美國人缺乏經驗有關。畢竟,他們已經很久沒建造過像樣的巡洋艦了。根據國會的撥款步調,10 艘軍艦抽成三個批次,在 1917、1918、1919 三個财政年度劃撥。所以美國人在三個批次的軍艦上至少實驗了三種巡航渦輪機。它們分别可以将軍艦推動至 15 節、25 節,和 20 節。在 1918 至 1920 年間,所有 10 艘艦陸續服役。軍方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後期批次的軍艦的續航力,有所改善。
圖 3. 細長的艦體和四根高聳的煙囱,還有奇葩的火炮布局,都是特色
武備方面,一般認為," 奧馬哈 " 級的火炮數量不低。但是布局頗為局促。既然是一個偵察兵,通常不會讓軍艦排到戰列線當中。因此,舷側火力的投射強弱并非關鍵。相反,艏艉兩端的火力強度才是關鍵。這關系到追蹤和撤退時的安全性。因此,總共 12 門 6 英寸炮,分别布置在艦體前後兩端。
由于輪機艙已經占據了艦體舯部的大部分空間,不可能為前後兩端的火炮留下足夠的船體長度空間。再加上船體寬度有限,也不可能采用三聯裝炮塔。因此,艏艉兩端的主炮都是一座雙聯裝 6 英寸炮塔。接下來,兩端各自剩下的四門火炮,全部以單裝炮廓的方法,分兩層置于雙聯裝炮塔之後。
但是,位置安裝較低的火炮,其炮口高度不可能超過前面的雙聯裝炮塔。所以火力受限,只能湊合着用。日後,出于減重的考慮,尾部炮群中那兩門位置較低的炮廓炮,就被取消了。全艦主炮因此降至 10 門。被一起拆除的還有位于甲板後方兩舷的魚雷發射管。" 奧馬哈 " 級總共配有四座裝魚雷發射管,分别布置在兩舷前後位置。其中位于艦體前部的發射管為雙聯裝版本。但是後部的發射管則是三聯裝版本。但是因為後部魚雷發射管位置經常出現甲板上浪的情況,很難操作魚雷。所以幹脆取消了。最後,連同甲板上用于布設水雷的軌道,也被拆除。軍艦原本擁有搭載 224 枚水雷的能力。但是完全是為了減重,以強化艦體的穩定性,這些軌道都被拆除。
在設計 " 奧馬哈 " 級的年代,飛機依然算不上什麼大威脅。所以設計師只是在兩舷各自安排了一門 3 英寸口徑的高射炮。進入 30 年代以後,相關的改裝不可避免。所以在艦體舯部又加裝了 6 門 3 英寸炮。此外還見縫插針地裝了四挺點 50 口徑的重機槍。這就是這種老式軍艦應對新興的俯衝轟炸機的辦法了。
最後就是聊勝于無的裝甲防護能力。輕型巡洋艦本來就是以機動性見長。裝甲防護最多只能達到抵御重型炮彈彈片的級别。僅就 " 奧馬哈 " 級而言,水線處有一個 3 英寸厚的舷側裝甲板。甲板水平裝甲的厚度只有 1.5 英寸。炮塔和炮廓的裝甲防護水平只有 1 英寸。但為了強化生存能力,艦體内部的隔艙劃分較為細密。
圖 4. 在珍珠港挨了一枚九一式航空魚雷的 " 羅利 " 号
盡管已經做了最大限度的努力,軍艦依然有頭重腳輕的毛病。所以日後才會想起來拆除部分魚雷和火炮。但是改裝同時也要增加裝備。除了 3 英寸高射炮以外,最大的增量是加裝兩架水上飛機,甚至還要為它們配兩台彈射器。
其它的缺點還包括:主炮炮塔太過擁擠,以至于影響射速;全艦官兵 456 人,住宿擁擠,廁所太少;在熱帶和寒帶都海網域,水兵都要面對惡劣的温度條件;尤其是在熱帶,裸露的鋼制甲板上根本沒有鋪設柚木,以至于燙得下不了腳;最後就是船板經常漏水,也需要水兵們持續與之做鬥争。
正因為毛病太多,美國海軍只能做出某種妥協,降級使用。" 奧馬哈 " 級最終只能作為戰術偵察兵力。而戰略偵察任務由新一代重型巡洋艦承擔。此外,這種輕型巡洋艦也被用作驅逐艦支隊的旗艦。但是日後,随着基于倫敦海軍條約而建造的新一代萬噸級輕巡的出現,這個角色也只能交棒給後來人。
圖 5. 帶有迷彩塗裝的一艘 " 奧馬哈 " 級輕巡洋艦
截至美國參戰時," 奧馬哈 " 級已經被降格為二線兵力。6 艘服役于大西洋艦隊的 " 奧馬哈 " 級主要執行護航任務,偶爾也幹點攔截軸心國商船的工作。其中兩艘參與了 1944 年 8 月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支援行動。在太平洋上," 羅利 " 号在 12 月 7 日的珍珠港,被一枚日軍魚雷命中。要不是因為身處淺水區,必沉無疑。但該艦最終還是得以修復。但是接下來,甚至在南太平洋形勢最艱難的階段,尼米茲也沒有把這些老家夥派往所羅門群島。
只有 " 裏士滿 " 号,在科曼多爾斯基島戰役中直面了日本艦隊的威脅。但是這場海戰也是虎頭蛇尾。" 裏士滿 " 号既未受到明顯創傷,也沒能給日軍造成多大傷害。無論如何,所有 10 艘 " 奧馬哈 " 級都熬過了二戰歲月,然後在 1946 至 1947 年間紛紛退役解體。基本上,這就算是走完了默默無聞的一生。
圖 6. 1945 年 10 月 11 日,奧馬哈級輕巡洋艦 " 裏士滿 " 号(CL-9)正在通過巴拿馬運河時的留影
圖 7. 戰争雷霆中的奧馬哈級,可見艦艏前半球的火炮堆積度相當之高
圖 8. 戰争雷霆中的 CG 造型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作者 Me410 的作品快速入口:
- 給本站投稿,只需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加入粉絲群,只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裏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