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為了催婚,公園也能登記結婚了?,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格致君,作者:格致君的後花園,原文标題:《公園也能登記結婚了?為了讓年輕人結婚,民政局拼了!》,題圖來源:AI 生成
文章摘要
民政局多舉措鼓勵結婚,但應對深層問題無能為力。
• 公園設婚姻登記點,簡化結婚流程
• 結婚率下降,因人口減少及經濟壓力
• 養老金危機,未來勞動力不足
最近,民政部舉辦了一場發布會,可真是讓這屆網友又驚掉了下巴。
會上闡述了近五年來,民政部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進展,尤其是婚姻管理服務更加優化。我們一起來看下:
穩步推進内地居民婚姻登記 " 跨省通辦 ",當事人不需要回户籍地辦理婚姻登記,已有 21 個省份可以辦理相關業務,覆蓋全國總人口的 78.5%。截至今年 9 月底,全國累計辦理婚姻登記 " 跨省通辦 "41.6 萬對。
積極發揮婚俗改革試點先行先試、示範帶動作用,當前全國已創建各類婚俗改革實驗部門 1800 多家。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将婚姻登記機關設定在公園等有标志性意義的場所,為當事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優美的環境。目前,全國已有各類公園式婚姻登記點 270 多處。
全面推進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設立輔導室的已達 90% 以上。
現在扯證不需要回户籍所在地,這個大家想必都知道。但在公園裏也能領證了,真是 " 活久見 " 了。
為了提高結婚率,讓廣大年輕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民政局真是操碎了心,就差在各大商超門口也立個點,直接駐場辦理了。
看來,為了完成 KPI,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們在創新這條道路上是越來越不走尋常路了。
而民政局之所以這麼拼,主要還是因為最近兩年的結婚率确實是太拉胯了。
跌至谷底的結婚率
我們還是照例拿數據説話。
從歷年數據來看,全國結婚登記對數已持續下跌多年,而千萬大關的時代還要追溯至 2018 年。
雖然 2023 年出現了短暫回升,但大多是源于疫情三年的需求積壓。
因為就在剛剛過去的 2024 年上半年,我國結婚登記 343 萬對,同比減少 49.8 萬對,創下歷史新低。
而随着結婚登記數的減少,我國結婚率的整體下降也在意料之中。2013 年,全國結婚率為 9.9 ‰,10 年間結婚率整體下降了 4.5 ‰。
與此同時,我國初婚人數在 2013 年達到 2386 萬人的峰值後持續下降,2021 年下降到 1158 萬人,比 2013 年下降 51.5%。
不難看出,在步入 20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後,無論是結婚率還是結婚人數都呈現斷崖式下跌。
那為啥這兩年的社會風潮會如此急轉直下?其實很簡單,因為婚姻從來不是愛情的終點,而是資產法權的确認。
婚姻法框定的也是各種權利和義務,而不是道德準則。
所以當社會大潮轉向了,經濟發展進入到拐點時刻,身處于時代巨輪上的你我他自然也會出于維護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轉變行為模式,讓生活可以 easy 點。
為啥不結婚?
結婚率的持續下滑不僅僅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它觸及到了整個社會結構的根本。
而最底層的原因就是年輕人數量的減少。
根據七普數據顯示,我國 80 後、90 後、00 後在 2020 年的存活人口分别為 2.14 億、1.78 億和 1.55 億,整體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伴随着适婚人口的逐漸減少,扯證的人數自然也會随之減少,這是由人口基數決定的。
另外,受傳統重男輕女思潮的影響,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是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呈現一種失調狀态。
在 2020 年全國總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 3490 萬人,其中,20 — 40 歲适婚年齡男性比女性多 1752 萬人。
而這些 " 溢出 " 的單身适婚男性大多身處農村,為了讨到媳婦必須展開 " 雄競 "。最終打光棍的大多是在 " 雄競 " 中敗下陣來的底層男性。
説白了,就是沒錢沒學歷,給不起彩禮的農村男性只能 " 孤獨終老 ",并且被自然剝奪了生育權。
如果大齡未婚男子越多,那麼騙婚、買賣婚姻、性犯罪現象也會加劇。
正常渠道娶不到媳婦,那只能走旁門左道。
那你説為啥非得娶這個媳婦不可?
一是傳統思想鋼印的禁锢,讓傳統農村男性認為只有娶妻生子才是人生正道;
二是如果你打光棍,那處于一個熟人社會中,大概率你會被村裏街坊喋喋不休的閒言碎語搞得抬不起頭。
而這些抬不起頭的青壯年男性,往往會產生更嚴重的暴力傾向。
説到這,人口總體基數的下降,外加性别結構的失衡,基本也就決定了我國結婚率的下降趨勢。
再加上伴随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成年人不必為了生存和生計,為了繁衍後代而進行強綁定。
説白了,就是家庭作為生產和再生產的部門功能減弱,個人經濟獨立性增強,一個人也能活得很好,初婚年齡自然而然的也就越來越晚。
1990 年我國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 23.59 歲,女性為 22.15 歲;
2000 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上升到 25.11 歲,女性上升到 23.28 歲;
到 2020 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上升到 29.38 歲,女性上升到 27.95 歲。
現在的年輕人,把人生中的最好年華用來自我提升,用來考研考編,結婚生子自然要往後站。
不過説來説去,婚姻從來都是一筆經濟賬。
伴随着私有制的深化以及對資產保護的愈加完善,婚姻中 " 有產者 " 與 " 無產者 " 的區分更加明顯。
而經濟分化的加劇又進一步強化了婚姻制度的階級屬性,讓婚姻不只是簡單的愛情結合,而是資產法權的确認。
比如在中國,有房是結婚的首要條件。其次,房產證上寫誰的名字也是男女雙方的博弈大戰。而彩禮的金額能否談妥則是決定這樁姻緣能不能禮成的最後一關。
如果説大城市高企的房價讓想結婚的年輕人們高攀不起,那麼在部分農村地區,天價彩禮則是導致很多男青年們結不起婚的 " 罪魁禍首 "。
并且,越是偏遠、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彩禮要得越高。畢竟這是一筆人生 " 交易 ",自然要讨一個好價錢。
再説了,即便是有錢結婚,也可能沒時間戀愛。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 49.0 小時,實現三連漲,創下 20 年來的歷史新高。
如果按照一周工作五天來算,意味着打工人每天要工作 9.8 個小時,再刨去吃飯睡覺通勤的 10 小時,一天只剩下四個小時 ……
試問哪有精力去拓展社交圈、認識小哥哥小姐姐、約飯約會?躺在床上刷手機不香嘛。
而即便是在 996 逐漸成為打工 " 标配 " 的當下,很多人的 " 飯碗 " 依然難以保證。
如果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也沒有時間去經營個人生活,那麼結婚的意願自然就會降低。
在這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魔幻時代裏,人們倒是學會了獨立成長,可卻忘了共同成長的美好。
畢竟,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既省心又省錢,或者幹脆談一輩子甜甜美美的戀愛,沒有經濟糾葛,不用擔責、不用養娃,豈不樂哉?
可怕的回旋镖
為啥結婚率的下跌這麼可怕,因為它會衍生出一記又一記可怕的回旋镖,讓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口減少。
我國新生兒數量從 2016 年高峰時的 1785 萬人跌至 2023 年的 902 萬,短短 7 年時間,新生兒數量減少近 50%,創下 1949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每年的結婚對數減少到 600 萬,那麼新生兒可能就将不足 600 萬了。
因為我們當前的總和生育率只有 1.0,也就是説每名育齡婦女平均只生 1 個孩子,按照這個生育率發展下去,未來我們的人口總數将減少一半。
這也就意味着新生兒數量将在現在已經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再次減半,直接暴跌近 5 成。
新生兒的減少,不僅意味着二三十年後擰螺絲的人少了,埋頭搬磚的牛馬少了,也意味着作為當下勞動力的我們,退休後可能面臨着無人供養的窘境。
根據《中國人口預測報告 2023》的數據顯示,到 2030、2040 年,中國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達 2.6 億、3.5 億,約占全球老人比重分别為 25.6%、26.5%,意味着全球每四個老人就有一個中國人。
這麼龐大的老年群體是需要養老金供養的。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卻在持續下降。
根據中國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 2019-2050》的數據顯示,養老金收不抵支将出現在 2028 年,到 2035 年将耗盡累計結餘。
即便假設退休年齡男女都為 65 歲,并且養老金的繳費比例依然是 20% 的情況下,無論何種生育水平假設,養老金累計結餘都将在 2032 年左右消耗殆盡。
再從行業來看,婚慶、教育、母嬰、文具、奶粉等眾多行業都将受到重創,市場将嚴重萎縮,内卷程度也必将進一步加劇。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當下的年輕人們不結婚了。
所以民政局自然就坐不住了,各種腦洞創新、簡化流程,讓廣大男女青年逛逛公園就能順便把證領了。
可是,年輕人們不領證根本就不是因為扯證手續太復雜,而是面臨老無所依的未來、高昂的婚育成本以及朝不保夕、随時 " 畢業 " 的工作,年輕人們哪敢随随便便走入婚姻的殿堂,帶上這副甜蜜的 " 枷鎖 "。
其實,即便是社會發展到了當下,結婚生子依然被大部分國人奉為人生必不可少的 " 規定動作 "。
只是成長于信息過載年代的年輕人早早參透了自己所處的生态位和社會運轉的底層邏輯,進而對生活逐漸 " 祛魅 "。
并且,伴随着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在婚戀之外,他們可以找到更多以更低成本獲取多巴胺的方式,一部手機足夠了。
所以,想讓年輕人們重新燃起對婚姻的欲望還是要讓生活有奔頭。
當工作有了一定的上升通道,當奮鬥與回報越來越成正比,當工資能夠看到上漲的可能 …… 那麼年輕人自然就會產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重新燃起組建家庭的欲望。
最後,對民政局的積極創新和服務意識還是要點個贊的,畢竟它也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便民利民,至于更深層次的問題也确實 " 無能為力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