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切牛排時流下的紅色汁水是什麼?半熟的牛排可以放心吃嗎?,歡迎閲讀。
無論三成熟還是七成熟," 鮮嫩多汁 " 都被認為是好牛排的基本标志。許多人認為牛排最寶貴的就是那汪汁水,而不少人卻會覺得,生牛排血淋淋的實在下不去嘴。那麼,我們切牛排時,流出的紅色汁水究竟是不是血水呢?
鮮嫩多汁的牛排 | stock.tuchong.com
切牛肉流出的汁水是什麼?
真的是血水嗎?
肉牛正規屠宰時,會經過放血,除了内髒和血管裏可能殘餘少量凝血,肌肉中幾乎沒有血液,優質的牛肉還會經歷排酸和熟成等工藝。無論怎樣,市場上銷售的牛肉都基本不會帶有 " 血液 "。所以,我們切半熟牛排時,流出的那一灘淺紅色的 " 血水 ",其實是源于肌紅蛋白的顏色。
工業化屠宰(釘刺 / 電擊 / 氣體窒息後放血再分割) | slideplayer.com
肌紅蛋白(Myoglobin)是存在于動物肌肉組織中的一種蛋白質,和我們熟悉的血液裏的血紅蛋白(Hemoglobin)相似,組成結構裏都包含了血紅素(heme)分子,因此都具有 " 搭載 " 和 " 儲存 " 氧的能力,血紅素也是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呈現紅色的根本原因。
血紅素是牛肉鮮紅色澤的源泉 | stock.tuchong.com
血紅蛋白負責将大量氧從呼吸器官運送至身體各部,而肌紅蛋白只負責為肌肉組織給氧。血紅蛋白的部門載氧量是肌紅蛋白的 4 倍,但肌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卻更強,可以理解成它更容易 " 俘獲 " 氧分子,因此能更高效得為肌肉的持續運動源源不斷地供氧。我們可以通俗的将富含血紅蛋白的血液看成萬噸巨輪,而肌紅蛋白則像等在碼頭運載貨櫃的卡車,能更加精準快捷的将貨物送達目的地。
肌肉纖維中的肌紅蛋白 | livescience.com
單個血紅蛋白含有 4 個血紅素分子(右圖黃色分子),而肌紅蛋白只含有 1 個血紅素,血紅素中的二價鐵離子能與氧結合形成配位鍵 | livescience.com
話説回來,所以我們切牛排時流出的血淋淋的 " 汁水 ",主要是肌肉組織的水分和肌紅蛋白的混合物,它并不是 " 血水 " 而是美味的 " 肉汁 "。
充沛的肉汁 | twitter.com/jamesjamicich
" 紅肉 " 與 " 白肉 "
哪個更好?
通常説來,牛、羊、豬等四足動物的肉,因為肌肉中肌紅蛋白的平均含量較高而呈現深紅或粉紅色,同樣的,鲣魚、金槍魚等魚類的肉,也因為白肌細胞富含肌紅蛋白而顯現出暗紅色,人們一般将這類肉統稱為 "紅肉"。而以雞為代表的多數禽類的肉、絕大多數魚類、蝦蟹和貝類的肉,因為肌肉細胞中肌紅蛋白的平均含量較低而呈現淡粉色或白色,因此人們統稱這些肉為 "白肉"。
鳕魚(白肉)和金槍魚(紅肉) | pixabay
紅肉和白肉的主要區别就在于肌紅蛋白的含量,當然,同種動物的肉也會因為部位不同而有色澤差異,譬如雞腿上的肉就要比雞胸部的肉色澤要紅,這是因為腿部的持續運動比胸部頻繁,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因此血紅素的含量也高一些。總體來説,生時顏色越紅的肉,烹熟後越趨向褐色;而生時顏色越淡的肉,烹熟後越接近白色,從這一點也可以大致判斷牛排的生熟度。
肌紅蛋白加熱後褐變,肉的汁水漸漸流逝 | drybagsteak.com
傳統的腌制肉類中,耐鹽細菌能将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腌漬過程中生成一氧化氮(NO),它能優先與肉中肌紅蛋白裏的二價鐵離子(Fe2+)結合(類比一氧化碳優先與血紅蛋白結合致人煤氣中毒),一氧化氮與鐵離子結合後能生成深紅色的亞硝基肌紅素,這就是腌肉常常呈現出豔麗的紅潤色澤的原因。
火腿豔麗的色澤 | pixabay
一般來説,紅肉中的蛋白質、鐵、鋅和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比白肉要高,肉的口感也更加厚重和濃郁。多食用紅肉,對于蛋白質缺乏、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的人群,譬如缺鐵性貧血患者相對有益;而對于大多數的現代人,食用白肉則比紅肉更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對于現代人來説,白肉更加健康 | stock.tuchong.com
半熟的牛排可以放心吃嗎?
要看是原切牛排還是調理牛排
我們能通過生牛排的色澤初步判斷肉的新鮮度,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相似,遇氧會呈現鮮紅色,缺氧狀态下會顯現暗紅色,典型的例子就是動脈血和靜脈血的顏色,而過度接觸氧氣則會被氧化成灰褐色,就是幹血漬的顏色。
幹式熟成後暗紅色的牛排 | menuism.com
因此,新鮮的牛排往往是自然的鮮紅色;密封冷凍包裝的牛排會因為缺氧而呈現暗紅色,解凍後置于空氣中又能緩緩變為鮮紅;不夠新鮮的牛排和保存不得當的金槍魚肉一樣,會因為肌紅蛋白過度氧化而呈現暗淡的灰褐色。現在我們也理解,為什麼肉鋪都喜歡用紅色照明了吧。
新鮮牛排的自然色澤;冷凍肉解凍後的 " 血水 " 主要還是冰晶形成刺破肌肉細胞,溢出的細胞液和肌紅蛋白以及冰霜的混合物 | stock.tuchong.com
肌紅蛋白加熱會褐變,一塊牛排滲出紅色肉汁就説明内部温度還不夠高。那麼,半生的牛排能不能放心食用呢?人們無非是擔心致病菌和寄生蟲的問題。從安全角度,為了預防微生物和寄生蟲導致的疾病,都建議将肉類完全烹熟。不過,只要是正規途徑銷售的 " 原切牛排 ",一般可以認為只有牛排的切面上沾染有細菌,而肉的内部是處于無菌狀态的,無論是三分熟或是五分熟,煎牛排時,肉表面的温度都足以殺滅細菌,因此不必擔心致病菌的影響。
煎烤足以殺死肉表面的細菌 | stock.tuchong.com
同時,通過檢驗檢疫的合格牛排,通常也不需要擔心寄生蟲的問題,何況即使存在極少數的寄生蟲,在低于零下 18 ℃環境下長時間冷凍的牛排,低温也足以使寄生蟲和蟲卵滅活。換句話説,有寄生蟲問題的牛肉其實原本就沒有成為牛排的資格。
原切牛排則要安全的多 | stock.tuchong.com
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牛排放心半熟食用的前提是 " 原切牛排 ",市面上還有不少所謂的" 調理牛排 " 和 " 拼接肉排 ",大多是用加工過程中分割下的 " 邊角肉 ",添加谷氨酰胺酶和黃原膠等原料拼接壓制成的,因為是碎肉,這類牛排的内部也可能帶有致病菌,因此食用時必須完全烹熟。
一塊牛排能不能半生吃,其實在烹饪前就已經基本決定了。至于怎麼煎出一塊完美的外層焦香、内部多汁的牛排,我們下一次再説。
作者:薩魚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