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梁建章:人類不會放心讓AI自主進化和創新,歡迎閲讀。
親愛的讀者:
很高興能夠在跨年之際,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在 2023 年關于 AI(人工智能)發展方面的一些新思考分享給大家。
AI 技術在 2023 年的表現非常令人震撼,以生成式語言模型為代表的 AI 新技術,似乎真的可以模拟人類的智能。現在是不是接近了所謂的 " 奇點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究竟意味着什麼?我們從創新、傳承以及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讨論一下這個話題。
1、人工智能會創新嗎?
以 ChatGPT 湧現出來的驚人能力來看,進一步證明人類大腦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只是神經元的網絡組合。現在 AI 算法通過設定大量參數,相當于人的神經元連接,就能湧現出類似人類的智能。人類作為一種能夠制造智能的文明 , 應該對此感到驕傲,但同時也要保持必要的敬畏。畢竟現在最先進的算法,竟然還要模拟進化而來的人腦。
在技術上,AI 應該可以做到人腦的一切。雖説現有 AI 在能耗上還跟人腦存在巨大差距,但這只是算力和數據訓練的差距,并非不可逾越。比如現在的 AI 缺乏情感,但人腦中的情感實際上也是來自進化。經過億萬年以追求生存和繁衍為目标的進化之後,產生了親情、愛情等各種情感。還有人認為 AI 沒有意識。其實人類的意識,根本上也是基于對生存和繁衍的追求,同樣屬于進化的產物。這就意味着,如果我們用生存和繁衍的目标作為函數來訓練 AI,也會產生這些情感和自我意識。當 AI 具備了跟人類相同的情感和意識之後,就可以具備同樣的創造力。
但上述結論的前提是,人類要為 AI 設定生存和繁衍的目标函數進行訓練,也就是要讓 AI 怕死想生。
問題是,人類為什麼要訓練 AI 想生怕死呢?AI 怕死,是盡量不要被拔掉電源嗎?人類為什麼要教會 AI 拒絕斷電呢?AI 想生,不就成了病毒嗎?
人類當然需要防範恐怖分子來散播電腦病毒,但是只要人類的主流科學家不去主動地訓練 AI 想生怕死的情感和自我意識,AI 不受控制的自動湧現和人類一樣的自我意識和情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自我意識的情感是經過億萬年的生死考驗進化而來的。試想需要多少次拔掉 AI 的電源(死亡)之後才能訓練出自我意識呢?而且人類拔掉電源和自然界的生死顯然不是一回事。所以和人類一樣的自我意識雖然理論上可能,但是不會意外湧現。AI 只能模拟人類的情感,可以讓人工智能在表面上看起來有情有義。但這種情感終究只是基于預設的模拟,而非真正具有和人類一樣的情感和意識。簡言之,AI 和人類的本性是不一樣的,而這種想生怕死的本性是人類追求創新和傳承的基礎。
現在的 AI 算法和人腦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具有不可解釋性和不确定性。似乎具備創造力的高級智能,和不可解釋性還有不确定性,好似一個硬币的兩面,是共生的。換言之,如果你想要創造性的高級智能,就必定會帶來不确定性跟不可解釋性。反之,如果非常可确定和可解釋,其背後的智能可能也就不是那麼高級。
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加上創新本身的不确定性,導致人類不敢把創新的主導權讓給人工智能。有人説人腦也具有不确定性,也可能犯錯,為什麼就可以放心呢?
人類和 AI 還是有本質差别。AI 是設計出來而非進化而來,不具備和人類相同的情感、自我意識和價值觀。這個差别,導致人類會把 AI 當成異類,可能永遠都不會把 AI 當成自己的孩子。
不妨做個思想實驗,拿 AI 和孩子作比較,同樣具有不可确定性和不可解釋性。如果你的孩子實施一個出人意料的行為,你對他還是會比較放心,因為孩子跟你是同樣的基因,也可能繼承了你所教育的價值觀。但是想象一下,如果 AI 也實施了出人意料的行為,你就會覺得很恐懼,甚至擔心世界末日的來臨。正因為 AI 跟人類的本性不一樣,存在創新和 AI 的雙重不确定性,所以人類不會放心讓 AI 主導創新。
還有一個原因,導致人類不會讓 AI 來主導創新或者自我進化。因為創新和傳承是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一種最高級的樂趣。人類為什麼要放棄這種樂趣呢?尤其當其他重復性的工作都已經由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代勞,還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能讓人類打發時間呢?所以創新和傳承包括生兒育女,都不應該讓位給異類。
有人説,如果 AI 可以算作人類的後代,那麼當 AI 取代人類成為文明主導之後,也可以算作人類把文明的接力棒傳給了 AI。但是,盡管 AI 算力可能超過人類,但 AI 能夠繼續進化嗎?是兩性進化嗎?AI 有 DNA 嗎?如果 AI 沒有 DNA 的兩性進化,如何才能保持既有創新(新的基因)又保持一定的傳承(穩定性呢)?還有,AI 會死嗎?如果不死,怎麼實現代際更替呢?如果 AI 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代際更替方式,由于缺乏億萬年的進化檢驗,這種更替能持久嗎?所以 AI 生命如果真的取代人類,説不定很快就會滅亡或固化。
所以我覺得,盡管技術上可能,但人類不會讓人工智能訓練出真實的情感和自我意識。從創新和傳承的角度,讓 AI 替代人類也不安全。人類會把 AI 當作一種工具,人類不會把 AI 塑造得跟自己越來越接近,而是會朝着跟人類互補的方向,讓 AI 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強。所以,AI 發展不會產生所謂的 " 奇點 "。因為 AI 和人類擁有不同維度的能力,不可能在某一時刻全面超越人類,不必擔心 AI 會奴役人類。
當然這種 AI 不會奴役人類的樂觀假設,是建立在人類要重視 AI 安全的前提下的。任何一項影響巨大的技術包括基因、核武器等都需要被嚴格控制。AI 技術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控制是不能讓它自我進化,不能讓它主導創新,以及不能讓它掌握關鍵的決策包括掌握關鍵的基礎設施等。
總結下來,雖然 AI 很強大,可以成為人類最好用的工具,可以勝任幾乎所有的工作。但人類不會放心讓人工智能自主進化和創新,還是會把傳承和創新的樂趣留給自己。人類不應該發展人工智能的情感和自主創新的能力,而是把人工智能發展成跟人類能力互補的強大工具。
2、人工智能與經濟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一個更加迫切的問題是,人工智能将取代哪些職業,是否會出現大量的失業?哪些行業會受到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人工智能又将如何影響創新和教育?人工智能會如何影響收入分配?
短期來説,我們正好需要一個人工智能的革命。在 ChatGPT 出現之前,世界最大的擔憂就是全球範圍的經濟停滞。經濟停滞的原因,是沒有新的提高效率的工具出現。ChatGPT 正好是一個提高效率的工具。有人説大概三十年左右人工智能能夠替代一半的工作,也就是生產效率能提高一倍。三十年生產效率提高一次,年化(率)也只有 2% 到 3%,當下正好需要這樣的一個生產效率的提高。
另外,人工智能在短期内不能替代很多服務性的工作,更别説看護、導遊類的工作。所以一般的服務性工作還需要大量的人力。
結論也顯而易見,AI 在經濟上和人類是一種互補。短期内,很多服務類工作還不能替代,長期看創新類和情感類工作還不能替代人類。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分析讨論 AI 如何影響經濟。我們把一些代表性行業抽成了兩個維度、四個象限。
橫坐标是行業的科技自動化程度,從左邊 " 容易自動化 " 到右邊 " 難以自動化 "。比較容易自動化的行業包括農業、家電、服裝、汽車,還有數字娛樂行業。" 難以自動化 " 的行業包括房地產行業,因為建築工和裝修工短期難以被機器人取代。旅遊因為涉及到人的運輸和服務,也比較難自動化。
縱坐标是需求層次的維度,從低的 " 物質需求 " 到高的 " 精神需求 "。人的物質需求包括 " 衣食住 " 等行業,物質的需求到一定數量以後會相對飽和,而精神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旅遊、娛樂還有教育屬于精神需求,創新滿足了人類探索的本能,所以也是精神需求。
第一個象限,容易自動化的物質需求行業,如農業、服裝業、汽車等消費品制造業,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讓這些行業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和價格大幅下降,但是需求并不會因為價格下降而提升。因為物質的需求會飽和,一個人只能吃這麼多穿這麼多。所以總產值和 GDP 的占比都會下降。
第二個象限,容易自動化的精神需求行業,數字娛樂行業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因為人工智能已經可以生成對話、畫圖、視頻等。随着效率的提升和價格的下降,人們會消費更多數字娛樂產品,因為這屬于精神需求,所以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行業的產值與 GDP 占比都會比較穩定。
第三個象限,難以自動化的物質需求行業,如房地產,由于建築工人和裝修工人短期很難被替代,因此房地產的總體的成本是穩定的,需求也是穩定的,總產值和 GDP 占比會趨于穩定。
最後就是難以自動化的精神需求行業。旅遊可能 " 難以自動化 ",所以效率和價格都保持穩定。但是需求會随着整體社會的富裕程度提升而提升,所以在經濟中的占比會提升。衣食住行裏面,住和行難以自動化,而只有行(旅遊)是難以自動化的精神需求,其占比會越來越高。
由于高度自動化而引起的失業,其實并不是一個經濟問題。這可以被視為一件好事,因為只需要少量高技能創新工作者每周上班 3 天,就可以确保在其餘人口不工作的情況下,依然維持原先社會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供給水平。這種失業更大程度上還是社會問題,因為大多數人會感到自己似乎是多餘的;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大多數選民将不再是納税人。
我們應該把這種問題稱為 " 休閒過剩 " 而不是失業。但即使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在短期内,服務行業将會產生很多工作機會。長遠來看,即使大部分的日常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未來仍會有許多與創新有關的工作機會屬于人類。
而關于分配和意義,可以按照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來看該問題。一是涉及創新和復雜腦力的高技能工作;二是簡單腦力的中技能工作;三是如服務員和快遞那樣的低技能工作。因為中技能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其收入會和低技能趨同。随着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企業對高技能人群的能力要求會提升,與此相對應,這些人的收入也會相對上升。
長遠來看,人工智能會取代大部分工作,這可能需要經歷幾代人的時間。那時人類就會把最有趣的工作留給自己,也會出于安全考慮而把創新工作抓在自己手裏。到那時,除了休閒娛樂產業,最大的產業很可能是創新和教育。同時,随着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革,會更多地引發人類對生活意義的思考。我以前撰文提到過智能時代的人生意義,人的價值就是創新和傳承——創新還是要靠人類做,孩子還是要靠人類來生。人類應該不會讓人工智能自主創新或者生孩子(AI 復制可能造成不可控的電腦病毒)。
總結下來,人工智能會對經濟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随着經濟的整體效率提升,人們會擁有更多休閒和娛樂的時間,但不會因此出現整體性的大規模失業。有些難以自動化且能夠滿足精神需求的行業,将繼續高速增長和創造就業崗位。創新作為一個涉及精神需求的行業,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其在國力競争中的重要性也會繼續提高,而這又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低生育率所導致的人口萎縮,對創新的負面作用也會更加凸顯,因此中國需要出台切實有效的生育減負和教育改革的政策。
梁建章
2023 年 12 月
(作者系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人口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