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一仗繳獲200多萬發子彈!為何打敵人頭号王牌,繳獲這麼多?,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風
在戰争年代,人民軍隊的主要武器來源是繳獲,除了直接的武器外,其實還有相應的彈藥繳獲。只不過在不少談及戰史的文章中,一般沒有過多去談彈藥問題,以至于大家比較忽視罷了。
所以我們在談及一些戰役戰鬥繳獲槍支火炮的狀況時,就有讀者提問,槍炮繳獲了,那彈藥怎麼辦?
其實在彈藥方面,咱們當時的兵工廠中主要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而在戰場上的繳獲子彈也是重要來源。
比如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華東野戰軍部隊消耗各類子彈 199 萬餘發,而繳獲數量則達到了 208 萬餘發。兩相對比,戰役打完後,彈藥量還要多出了将近 10 萬發。
孟良崮戰役屬于硬仗,我軍消耗的彈藥還算多的,如果是先前的萊蕪戰役,其實繳獲與消耗的差值還會更大。
當然,我們這裏先不談萊蕪戰役,而講講孟良崮戰役繳獲子彈的情況。
一:整編第 74 師的子彈量
眾所周知,孟良崮戰役殲滅的是國民黨軍的頭号王牌——整編第 74 師。
這個師的前身是第 74 軍,按照三十四年甲種軍編制,該軍滿編兵力當在 38000 人左右,所轄武器裝備更是量大質優。
因為種種原因,第 74 軍的美械甲種軍并未全部編齊,而在随後的整編師改革中,該軍改為整編師,下屬師改為整編旅,在編制上少了 3 個步兵團,其餘直屬隊則大體保持相同。
盡管如此,整編第 74 師仍是明令的超額配置師,所以總兵力依舊在 30000 人以上。而當時一般的整編師兵力都是 2 萬多人,甚至 1 萬多人,整編第 74 師的特殊性由此可見一斑。
而在該師的所攜彈藥上,倒是也有其剛剛完成整編時的具體數量。
以各類子彈的分項而計,分别為:
七九步槍彈 111299 發、美式步槍彈 646104 發、美式輕機槍(其實就是七九勃然)彈 730601 發、美式衝鋒槍彈 646185 發、七九重機槍彈 46133 發、美式重機槍彈 507805 發,缺手槍彈數據。
從以上統計來看,整編第 74 師并未完成全部美械的換裝,而是依舊保留了一小部分的國械武器。
就其正常攜帶的槍彈數計,總數将近 270 萬發,如果加上手槍彈的話,估計超過 270 萬肯定不成問題。
對于實際上是軍級部門的整編第 74 師來説,270 餘萬發子彈并不算多,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戰場上的彈藥攜帶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一個動态變化中。
只要該部沒有被徹底包圍,斷絕補給線,那麼在戰役、戰鬥過程中就會獲得槍彈補給。
整編第 74 師屬于國民黨軍的王牌部隊,槍彈的補充不成問題。前方缺少彈藥後,後方可以直接補給,如果是有大戰需求,還會有彈藥的提前儲運。
所以考慮到這些因素後,該師在大戰前的彈藥攜帶總量在 300 萬發以上,應該不成問題。而且戰役中的彈藥輸送,還要另當别計。
在 1947 年初,為了便利整編第 74 師的彈藥補充,曾有将該師步槍換成國械之議,甚至七九步槍都已經運輸到位,但在孟良崮戰役前估計是沒有換裝到位。
因此整編第 74 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的武器類型,基本跟改編之時差不多,但因為先前戰役戰鬥的損耗,它難以保證盡數參戰罷了(比如由于步兵戰鬥員的損耗、缺額,該師攜帶的步槍數量便大減)。
至于在該師參戰過程中的問題,有説法稱其人力辎重團守備的垛莊被華野第 6 縱隊率先攻破,由于垛莊為該師補給基地,所以彈藥被大量繳獲。而在該師主力的作戰中,又因為山上沒水,影響了重機槍的發射,故而火力投放效能下降。
甚至于還説該師是由于沒有子彈可用,故而在短時間内便兵敗如山倒。
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役之後,統計繳獲了 208 萬發子彈,似乎也印證了該師彈藥出了問題。
二:孟良崮戰役時的情況
而我們再進一步梳理戰場情況,便會得到更為清晰的認知。
比如垛莊的彈藥問題,華東野戰軍第 6 縱隊拿下了垛莊,如果整編第 74 師的多數彈藥囤積于此,那麼第 6 縱隊繳獲的彈藥數應占戰役繳獲的絕大部分。
而根據戰役結束後的統計資料顯示,第 6 縱隊繳獲子彈數為 343619 發,在主戰場參戰的 5 個縱隊裏,繳獲子彈數排在第 4 位,占繳獲總子彈數的比例不到 17%。
很顯然,起碼就孟良崮戰役時的狀況來説,整編第 74 師攜帶彈藥的大頭,肯定不在垛莊,而是就在其主力部隊身上。
為什麼這麼説?
因為整編第 74 師在被圍殲前,并非行軍、宿營狀态,而是攻擊狀态!
按照當時國民黨軍的作戰計劃,整編第 74 師要正面向前攻擊,而且預期是大戰,所以彈藥物資大都已經層層下放到位。
在垛莊的人力輸送團,所留守的只是一部分彈藥,另外還擔負了自臨沂轉運彈藥的任務。
因為垛莊被打崩潰,再從臨沂轉運彈藥顯然不可能,但其損失的也就是被第 6 縱隊繳獲的這 30 多萬發子彈。
而華野另外繳獲的 170 萬發子彈,則在孟良崮主戰場上。
既然繳獲量都高達 170 萬發,那麼整編第 74 師主力所攜帶的彈藥量自然遠高于此數。
具體來説,它的彈藥分配有如下級别可論:
第一:整編師級
國民黨軍的整編師除了人力輸送團外,其實還有個獸力輸送營,也就是以騾馬為主要運力的輸送部門。
整編第 74 師這樣的部門其實還有汽車隊,不過這個汽車隊當時不适應山路,留在了臨沂,而獸力輸送營應當是随師戰鬥部隊前行。
因此這個營會攜帶相當一部分彈藥,用于向整編旅級供應彈藥之用;
第二:整編旅級
在整編第 74 師的整編旅級,編有營級建制的輸送營,這個營有人力輸送連 2 個以及獸力輸送連 2 個,負責本旅糧彈的儲運。
第三:戰鬥團級
整編旅下轄的步兵團都是經過強化的,孟良崮戰役前盡管減員缺額不少,但整編第 74 師的步兵團仍可保持 2700 餘人的陣容。
在這個團裏,編有一個輸送連,而且兵力達到了 200 餘人;這個連負責的是全團的糧食彈藥補給。
另外由于先前我們提過的因素,整編第 74 師在戰前處于攻擊狀态,因此彈藥都向一線戰鬥部隊發齊了。
在孟良崮戰役前,這部分彈藥雖有消耗,但因為戰鬥持續時間短,所以消耗不應該很大,大部分還是留在了孟良崮戰役時。
因此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 74 師主力其實并不缺少彈藥。
三:繳獲彈藥分析
整編第 74 師關鍵性的問題是,由于張靈甫的指揮能力不足,加之臨場應變的水平較差,在察覺到危險後不敢前突,而是以辎重過多,怕突圍損失太大而選擇固守當地。
固守也就罷了,因為張靈甫更習慣于團級建制的作戰,所以并不部署各旅、團掌控現有陣地,而是迅速收縮到極小範圍内,硬趕着上山頭。
但事實是有限範圍的孟良崮無法容納兩萬多人的部隊,所以各部的建制出現了混亂,戰鬥兵護衞着各指揮部門上了山,而瓶瓶罐罐的各輸送營、連卻沒人管了。
因此上千匹騾馬在孟良崮山下狂奔,大量糧食、彈藥由此被遺棄。
華東野戰軍主攻的 5 個縱隊裏,除了第 6 縱隊外,其餘各縱隊分别繳獲了 30 萬到 50 萬發不等的子彈,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直接繳獲自整編第 74 師的輸送部隊。
據戰役結束後的統計,華東野戰軍繳獲到活的騾馬就有大約 1400 匹,這些騾馬絕大部分是在山下被繳獲。
而山下陣地的過早失去,還造成整編第 74 師另外的問題。
因為像該師這樣的精鋭部隊,是老蔣的心頭肉,關鍵時刻是可以獲得空頭補給的。
事實上在孟良崮戰役時,老蔣的确下令空軍進行空投補給,然而空頭補給需要足夠大的場地,因為整編第 74 師陣地被大大壓縮,所以很多空投物資、彈藥都直接飛到了華野的陣地上。
還能有比這種繳獲更輕松的嗎?
因此,華野繳獲的子彈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是這樣的情況。
所以整編第 74 師的彈藥問題,能歸咎到垛莊崩潰,後路被斷和儲運物資被繳獲的,只能算一部分原因。
而更為主要,尤其長期不被人注意的則是其混亂的指揮導致本級輸送部門的混亂,以至于大量彈藥被遺棄于山下所致。
甚至就連老蔣也批評該師當時的混亂指揮,導致了過快覆滅,老蔣説道:
當時全師有六團兵力,如果師旅團長平時有高深的戰術修養,能夠選擇适當的地形,配置兵力,構成周密的火網,決不能在一天之内解決我們。
當然,來講這裏所説的一天之内指的是其真正得悉孟良崮第 74 師危急後到該部覆滅的時間。就實際的戰役周期來説,從包圍到全殲,一共是用了 3 天時間。
除了繳獲 200 多萬發子彈外,孟良崮一役還繳獲了大量槍炮裝備,極大地加強了華野的裝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