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不必輕易定義《好東西》,歡迎閲讀。
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豆瓣 9.1,上映五天累計票房 1.9 億,穩超《愛情神話》票房,預測票房連漲 3 天有望達到 5 億 + 量級,這都是屬于正在熱映的《好東西》的殊榮。
作為一部在冷檔期上映的文藝片,《好東西》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一部出圈之作。
而這樣的《好東西》,真的足夠好嗎?
内容超前
在我們看來,《好東西》并不是一部可以簡單定義為 " 小妞電影 " 或是 " 女權電影 " 的作品。
正如它的宣傳語 " 整點新東西,説點新話題 " 所説的那樣,《好東西》的選題、立意在過往國產電影中很難找到一個完全契合的對标項,真要説起來,畫風最相近的可能還是它的平行篇《愛情神話》。
這種新東西,顯然正是它的目标觀眾們所需要的。
《好東西》将更為尖鋭、嚴肅的議題融在限定性極強的生活化叙事中。兩性、婚姻、家庭、教育,一個個熱點話題被整合成金句台詞全篇貫穿。離異單親媽媽、缺愛的獨身女性、懵懂又智慧的小女孩,三個有趣的女性角色讓那些有些嚴肅的議題也找到了温柔的輸出路徑。
它的确挑起了性别議題,卻又不至于針鋒相對。這讓觀眾們也能在前夫哥、小馬、胡醫生這些男性配角中找到與現實的平衡點。
事實表明,對于大部分觀眾而言,《好東西》遠算不上是一部 " 打拳 " 的電影。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影片的絕對觀影主力女性觀眾之外,也有不少男性觀眾也給出了正面反饋。
在各個社交平台上,我們并不難刷到男性觀眾給出的高評價,他們并不覺得因為片中男性角色的設定而被冒犯,反而很願意看到這樣對于他們而言視角新穎的作品。
在貓淘平台上,男性觀眾給出的評分更分别達到了 9 分和 9.2 分。這足以驗證,《好東西》是一部有關性别卻又無關性别的好作品。
宣發精準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好東西》在早期階段有着充分的不被行業看好的理由。
冰冷的大盤,語焉不詳的片名,甚至是早期宣發方向也讓不少觀眾看得一頭霧水。在第一波口碑釋出之前,行業内幾乎沒有人看好它能夠超越《愛情神話》的成績。
而在早期制造 " 煙霧彈 " 的宣發,恰恰是後來幫助《好東西》出圈的核心力量。
先説選檔期。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也説過,冷檔期是最适合中小體量項目以小博大的檔期,但相對的也是最容易讓影片血本無歸的時期。而原本就對内容有自信的《好東西》,選擇冷檔期是意料之中,現在馬後炮看來,也是十分合适的。
再説點睛之筆點映。
《好東西》是一部目标閱聽人畫像非常清晰的影片,因此在發行策略上也異常清晰,就是瞄準高線城市影迷。
可以看到,這部影片在映前兩周率先于北京、上海展開點映,基本上覆蓋了影片的核心想看群體。超出預期的品質和影片的強話題屬性為《好東西》帶來了高熱度反饋,還有豆瓣 9.1 的超高開分。
随後《好東西》立刻跟進二輪點映将範圍擴大至 64 城,在社交平台熱度和高口碑反饋的賦能下二輪點映也獲得了較強市場反饋。最終輪工作日晚場點映則做到了維持擴散影片熱度、口碑的作用,直接推動影片上映後在首周末獲得平穩勢能,雙平台票房預測接連上漲。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少不了營銷團隊的全程賦能。
在影片定檔初期,片方通過《愛情神話》平行篇關鍵詞吸引第一批閱聽人,随後釋出的宣傳片中則借助 " 同步絕育 "、" 性别紅利 "、" 男性原罪 " 等女性主義詞匯突出影片風格。而接下來陸續發布的物料中也在進一步強化影片的 " 新 "。" 男性雄競 "、" 年輕人帶娃 "、"10 後整頓親爹 ",這些突出影片新穎的賣點恰恰能夠輔助影片破圈。
尤其是在無數影片都巴不得晚點開分的低迷大環境下,《好東西》決定在第一輪點映時就率先開分,成為了後續發酵熱度引導影片出圈的關鍵一步。哪怕觀眾對這部影片一無所知,光是衝着對高口碑的好奇與質疑,也足夠吸引一波新觀眾入場變身判官。
當然這個過程與好内容也是相輔相成的,畢竟沒有邵藝輝導演拍出的好作品,也換不來豆瓣 9.1 的評分。
福禍相依
但又不可否認《好東西》仍是一部市場上限不夠高的影片。
在選擇迎合某一群體的那一刻,一部影片已經被限制住在這個群體中。
《好東西》其實早早就瞄準了一二線城市女性群體,特别是對女性主義有所了解的女性觀眾。盡管它很聰明地選取了一種更折中的思路,用生活化叙事包裹議題,温和地迎合話題,如隔靴搔癢般輸出觀點,但仍然不可避免會引發某一部分觀眾的反感。
且抛開選題來看,這部影片也因為輸出過于 " 密集 " 而弱化了故事的情節性與角色成長軌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影片叙事的完整性。
當然,做好一部能夠打透目标閱聽人圈層的影片本就足夠優秀。
只是令人擔憂的是,《好東西》的宣發也在無形中渲染男女對立的情緒。其實早在映前宣發階段網上已經有諸如 " 男性破防 " 等論調在社交平台發酵。而随着影片上映破圈,場外的對立情緒甚至波及到了一部分并不過激的觀眾們抒發個人感想的權利。
著名紀錄片導演周浩在觀影後在微博平台适當發表了自己作為男性的 " 看不懂 ",便引來一批反方網友蜂擁而至。某種程度上説,對于這樣一部立場大于觀點的影片而言,觀眾究竟有什麼觀點可能已經不太重要了。
就像《黑豹》于黑人群體,《芭比》于海外市場。《好東西》在中文社交平台上,已經失去了應有的讨論空間。
所以《好東西》過譽了嗎?單説評分,毋論是極端優秀的豆瓣還是極端差勁的虎撲,相信都有不少觀眾 " 報復性打分 " 的加成。《好東西》或許沒那麼好,但也絕對不差,真要找個定義,或許它便是當下市場 " 更适合中國寶寶體質 " 的女性主義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