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外國人想搞定貴州?沒那麼容易,歡迎閲讀。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号:地球知識局
NO.2530- 外國人搞不定貴州
文字: 趙百靈
校稿:辜漢膺 / 編輯:蛾
寫在開頭
地球知識局開辟了一個新陣地——知識星球!
在這裏你将——
①收到一些我們因種種原因沒有寫成推送,但有趣有用的選題;
②跟經驗豐富的地理老師一起交流地理學習訣竅、答題技巧;
③在中學地理和歷史課本之外,做進一步拓展知識儲備;
④和我們的創始人、團隊、作者、來自不同行業的嘉賓直接交流知識、心得與人生經驗;
⑤擁有高質量的讨論環境,想認識更多有共同愛好的群友,
加入地球知識局的知識星球,長按下方二維碼,登錄并點擊" 立即加 99 星鑽 "即可付費加入,這裏支付的 "99 鑽 " 就是99 元。加入後下載知識星球 app,進入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星球和内容啦
快來掃描二維碼,一起玩耍!
目前早鳥票價,訂閲一年只需 99 元
————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貴州,是長江流網域和西南邊疆之間的過渡地帶,對于中央之國控制西南邊陲的作用不言而喻,自身又因深處山區而具有強大的防御能力。
貴州省所在▼
貴州成建制于明初,在明代以前,受到技術的限制,中央政府對今貴州地區的了解都非常有限。
那時,外界對這片土地知之甚少
(圖:圖蟲創意)▼
但這個小小的省份,引起了西方人的興趣。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塊位置險要,同時還有大部分地區鮮受中央朝廷支配的化外之地。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在當地的号召力非常有限,對傳教、殖民滲透相當有利。
于是從 15 世紀起,貴州便開始在外國人繪制的中國地圖上頻繁出現,其在西方的形象,也逐漸豐滿了起來。值得一提的是,這與貴州這一省級建制正式出現的時間并不遙遠。
貴陽北天主堂,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四川貴州分不清
明朝初年的貴州,已經完成了建省,在理論上已經是受到了中央朝廷是全面掌控。但由于貴州地無三尺平,山勢險惡,中央政令不通,能供養的軍隊數量也比較有限,皇帝們依然要仰賴土司的配合才能在此地施行統治。雖然明末有過改土歸流的嘗試,但其完成已經是清中前期的事了。
所以在建省直到改土歸流之間的過渡時期,明清政府長期應用的是府州衞所和土司雙軌治理的方式。在交通要道和貴陽府這樣的重點城市,由國家流官加中央駐軍管理,而在烏江、沅江兩大重點河谷地帶之外,保留着大量高度自治的土司。
扼住交通節點,很有必要▼
對這些仍然保持着土司制度的地區,皇帝其實沒有什麼清晰的認知。這也為當時的人積累貴州的地理知識造成了現實困難。它對初來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同樣是一個謎。
1524 年,葡萄牙傳教士維埃拉第一次在一封信中提到了貴州。考慮到他當時是先到的北京,随後到了廣東,并長期被囚禁在廣州,他應該沒有親身去過貴州,而只是聽到了廣東當地人提及了這個省份。
這是已經熟悉了東南沿海各省的西方人從來沒有聽説過的新地名,很多探險者因此對貴州躍躍欲試,想要第一個發現并探明這個神秘的地方。
藏在大山中的神秘之地(圖:圖蟲創意)▼
到了 1584 年,一幅名為《中國新圖》的地圖在歐洲出版。這是西方世界出現的第一本全面展現東方帝國樣貌的地圖,被稱為 " 歐洲人繪制中國地圖的奠基之作 "。在這張地圖裏,貴州也第一次以完整的形态出現在歐洲人的眼中。
這張圖是西方朝上,而不是北方朝上
所以,豎着看也是可以的▼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當時的貴州過于閉塞,還是繪制這幅圖的測繪師并沒有真正走過西南,抑或是歐洲人其實認為西南内陸其實沒有認識的價值,這幅圖上出現的西南省份非常令人費解。雲南被畫到了北邊,廣西則在圖上出現了兩次。
廣西:" 懵了,我是誰?我在哪?" ▼
以及圖中在描述貴州的時候也相當模糊,除了省府 "Quichio",貴州的圖上幾乎沒有其他城市,也沒有宣慰司等機構,相比内陸,沿海地區的标注則要豐富得多。
可能是不了解具體情況,所以留白▼
可就是這樣一張圖,在西方流傳了好幾十年,此後歐洲人繪制中國地圖時,都要參考這張圖,各種各樣的謬誤也就屢見不鮮了。
比如法國測繪大師桑松在 1652 年畫《亞洲新地圖集》時,就參考了這幅圖。當然桑松獲得了耶稣會提供的一些信息,對錯誤百出的老圖做了一些修訂,把雲南恢復到了最西南。但四川和貴州的換位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這張圖裏,四川、貴州的位置是反着的▼
同樣的,這一代的西方探險者也沒有意識到貴州土司的存在。當這些錯誤在幾年後被糾正時,他們就開始動一些歪腦筋了。
" 山裏人 " 和 " 中國人 "
意大利傳教士衞匡國 ( Martino Martini ) 于 1643 年進入中國長三角地區學習中文和傳教。此時的中國,到了明亡清興的歷史關頭,李自成和張獻忠也已經在華中、中原、西北活動多年,明朝已經是一幢搖搖欲墜的大廈。
衞匡國,原名馬提諾 · 馬爾蒂尼
這幅肖像中,他身着清朝服飾▼
在遠離北京的南方,傳教士們也開始躲開中國朝廷的監視,加快了勘探和滲透的步伐。
衞匡國前半生在中國遊歷 7 年,期間不斷收集資料,了解前人的繪圖成果,試圖找到過去的地圖和風物志中記載不實的地方。回到歐洲後,他于 1653 年在荷蘭出版了影響深遠的《中國新地圖集》。在這套圖裏,貴州的形象終于開始變得豐滿而真實了起來。
圖中高亮處,就是貴州所在▼
衞匡國對西南地圖最大的改進,是終于把貴州和四川的位置找對了。在他的這張圖裏,貴州是被四川、湖廣、雲南、廣西包住的一個省份。
在省内圖注上,他還根據自己的理解确定了貴州的五個行政區劃級别(" 衞匡國理解版 "):省、府、州、縣(及同級别土司)、衞(及同級别土司)。雖然還存在着一定謬誤,但能把府城和土司分列,這也已經是對貴州認識的一個巨大進步了。
這次,貴州和四川的位置對了▼
更不得了的是,衞匡國還在前人語焉不詳的示意圖基礎上,盡可能地畫出了貴州的官道,并作了這樣的説明:" 如果此地失守的話,通往重要的雲南省便别無他路。"
放大看,貴陽的标識是一座西式城堡▼
這位外國傳教士能如此敏鋭地意識到貴州的地緣價值,很可能是因為他聽説了不少關于貴州土司叛亂的歷史。
前有萬歷年間(1589 年)的楊應龍播州之亂,後有天啓年間(1621 年)永寧宣撫司奢崇明、水西宣慰使安邦彥自立大梁國,貴州始終都是土司戰争的前線,每次都會因叛亂而完全阻塞中央和雲南邊陲的聯系。
海龍屯遺址,曾是播州楊氏土司的所在地
有意思的是,楊氏叛亂時,水西安氏是幫助中央軍平叛的主力。可是相隔不過 30 多年,安氏也選擇了起兵。可不管是順從還是反抗,最倒黴的永遠是貴州的老百姓。
雪中的海龍屯飛虎關(圖:圖蟲創意)▼
傳教士們當然不會真的關心這些。他們從這兩場大型叛亂裏看到的,是土司與中央政府之間顯而易見的離心離德。
因此在衞匡國的地圖上,把在貴州生活的人抽成了 " 山裏人 ( abitanti delle montagne ) " 和 " 中國人 ( cinesi ) " 兩種,其實指代的就是苗人和漢人。他認為這些 " 山裏人 " 不承認明朝的法律,只擁護自己的領袖。而為了控制這些山民," 中國人 " 在此建立了很多 " 軍事要塞 "。
這些所謂的軍事要塞,其實就是貴州的特色古建 "屯堡",直到現在都是貴州著名的文化遺產。
貴州雲峰屯堡建築群,地勢險要
(圖:圖蟲創意)▼
衞匡國記載的地方風物沒什麼問題,但這種叙事方式,很容易讓西方人聯想起殖民。
其實在這套地圖出版時,清朝已經奠基北京。此時零星的戰争出現在東南沿海,清廷對西南的政策以緩和安撫為主,并在快速推進明末就開始的改土歸流,中央對貴州的控制力是在逐步加強的。這已經不是西方人熟悉的那一套殖民技巧能形容的政治管理手段了。
跨文化的觀察,有時候就是會出現這樣荒謬的誤解。
這時期,一些比較有名的來華傳教士▼
外國人眼中的豐美物產
和利瑪窦并稱的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 ( Michele Ruggieri ) 有一套遺作《中國地圖集》。那是他在中國遊歷 10 年的精華之作,早于衞匡國的《中國新地圖集》之前半個世紀完成。
羅明堅《中國地圖集》中的貴州▼
這套地圖的制作水平不高,但在貴州部分,羅明堅發現了一些前人沒有發現的新東西——礦產。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地省份,貴州的礦產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甚至還有黃金儲量。
但由于處在深山無人知,貴州的礦產在明清時代尚未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只有山區民眾在零星地開采。對于古代生產頗為重要的鐵、水銀、黃金、錫等在貴州都有出產。
這碗礦產飯,真香▼
由于地圖最終沒能出版,他的這個發現只是在小圈子裏傳播,但仍然造成了一些社會影響。
在後世出版,堪稱西方編纂的中國百科全書的《中華帝國全志》裏,就詳細提到了貴州的礦產。作者杜赫德是著名的法國漢學家,他在深入研究了帝國的金融體系之後給出了這樣的論斷:" 這些山富含金、銀、水銀礦,也有部分銅礦。帝國的一小部分錢也是來于此。"
《中華帝國全志》中附帶的地圖▼
但即使是黃金,也并不能為當地人帶來太多收入。在另一位傳教士的筆記中,他提到貴州山民所開采的礦石,最多只夠當地人跟外商換少量的食鹽等必須物資。
這個記載應當是可信的,貴州沒有岩鹽礦,離海則更遠,在鹽鐵專營的古代即使花高價也買不到鹽。在明清時代的貴州,能在飯菜裏放上能嘗出來的鹽巴,那都是富貴人家了。
不過雖然沒有鹽,貴州卻是這些傳教士見過的最美的中國省份之一。杜赫德這樣説道:" 這裏的居民蓄養大量的牛和豬,還有全國最好的馬和最美味的雞。鎮遠府有中國最美的花,平越府有上好的茶葉和最好的橘子。"
如今的多彩貴州,感受一下
(圖:圖蟲創意)▼
這些名特產,至今都是貴州人民創富的寶藏,也從側面説明了,貴州是一個植物多樣性極佳,氣候适宜生物生存的好地方。
在一本又一本地圖冊的宣傳中,貴州逐漸樹立了一個令外國探險家大感興趣的形象。貴州也很快成為了西南除雲南外最受到外國探險家歡迎的省份。大批雲貴特有的物種,被這些探險家制成标本,送往母國做展示。
貴州韭菜坪的牧場風光,太舒服了
(圖:圖蟲創意)▼
時至今日,經過中國歷代測繪工作者的努力,再加上現代化的衞星、測繪技術,中國人對貴州的全面認識已經不用假借西方探險家之手再實現了。我們認識了貴州的每一條肥沃的河谷,每一道褶皺的山梁,每一處隐藏的富礦。
河流如玉帶,田野織彩綢(圖:圖蟲創意)▼
而那個外國人眼中物產豐富、遺迹眾多的貴州,也已經成為了中外遊客都很歡迎的旅遊勝地。這時候翻開那些帶有歷史痕迹的古地圖,會讓人更加意識到這個神秘省份的美麗。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世界地理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喜歡地理,可以來【微信公眾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復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復,只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復。只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參考資料:
趙柳 . 16-18 世紀西方傳教士的貴州地理認識 [ D ] . 2016.
譚其骧 . 中國歷史地圖集 : 元 明時期 [ M ] . 1982.
朱鑑秋 . 中外交通古地圖集 [ M ] . 2017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創意
END
擴展閲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