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圖説:俄羅斯博物館修復的納粹德軍指揮坦克 充當完美版電影道具,歡迎閲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坦克裝甲車輛幸存至今的數量極少,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情況。
瓦季姆 · 扎多羅日内科技博物館修復的 Sd.Kfz.268 指揮坦克。
當戰争結束時,在蘇聯很少有人想到要保存歷史,戰争結束後不久,一些戰利品就被報廢了,以至于許多博物館都沒有合适的陳列品。在實際應用領網域,不僅僅是博物館,對于拍攝戰争題材的電影時,能夠滿足拍攝需要的蘇聯坦克都已經很少,更不用説那些德國坦克了。
本文為俄羅斯博主 " 尤裏 · 帕肖洛克 " 撰寫的介紹文章,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使用 T-44 中型坦克改裝的電影道具坦克。
制作電影道具坦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現代坦克進行或多或少的 " 化妝 ",但現在它們都已經幾乎成為古董了。随着時間的推移,對此類道具坦克的制作要求正在逐步提高,其生產水平也在逐漸提高。現在,一些為拍攝電影、電視劇而制作的道具很可能已經達到博物館陳列品的标準。例如,瓦季姆 · 扎多羅日内科技博物館車間正在修復的坦克就是這個水平,其中之一就是道具坦克 Sd.Kfz.268,這是一輛 Pz.Kpfw.38 ( t ) 指揮坦克。它并不是制造出來的道具,而是真正的坦克,只不過是由殘骸修復的。
1941 年 Pz.Kpfw.38 ( t ) 指揮坦克。
Pz.Kpfw.38 ( t ) (捷克型号 LT vz.38)成為納粹德軍 1939 年 3 月 15 日占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獲得的最令人愉快的戰利品。這種輕型坦克本應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陸軍的主力坦克,當納粹德軍入侵時,這種新型坦克只生產了 10 輛。接下來,納粹德軍在檢查了 Č KD 的軍工產品後,決定繼續生產這種坦克,只不過這次是為納粹德軍生產。Č KD 改為 BMM,LT vz.38 首先改名為 L.T.M.38,随後型号改為 Pz.Kpfw.38 ( t ) 。
Pz.Kpfw.38 ( t ) 指揮坦克有三種型号。
最有趣的是,這些輕型坦克是如何使用的。大多數人将它們視為輕型坦克,但納粹德軍對輕型坦克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在生產中型坦克(主要是 Pz.Kpfw.III)時遇到了巨大的問題,所以決定使用 Pz.Kpfw.38 ( t ) 作為中型坦克的臨時替代品。順便説一句,同樣的做法也适用于 LT vz.35 輕型坦克,納粹德軍将其稱為 Pz.Kpfw.35 ( t ) 。這其中有一定的邏輯:捷克斯洛伐克的輕型坦克與納粹德國輕型坦克并不相似,但與納粹德國的中型坦克相比又略遜一籌。
Sd.Kfz.268 指揮坦克可以從天線安裝方式進行分辨。
納粹德軍共有六支坦克部隊裝備 Pz.Kpfw.38 ( t ) 輕型坦克,1940 年第 7、第 8 裝甲師,1941 年第 12、第 19 和第 20 裝甲師,1941 年第 22 裝甲師裝備這種捷克斯洛伐克輕型坦克。1939 年 9 月,納粹德軍首次使用 Pz.Kpfw.38 ( t ) 輕型坦克投入實戰,高峰期是 1940~1941 年,這種坦克在當時的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 1941 年這種輕型坦克已經無法适應當時的作戰需要,1942 年第 22 裝甲師才開始裝備這種輕型坦克時,可以算是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
2024 年 8 月,參加電影拍攝的 Sd.Kfz.268 指揮坦克。
相對于 Pz.Kpfw.35 ( t ) 而言,Pz.Kpfw.38 ( t ) 數量更多,并在它的基礎上改裝成指揮坦克。事實上,納粹德軍認為有必要在坦克部隊中配備這種專用的指揮坦克,這種指揮坦克通常配備更小的武器,以減少占用内部空間,用于容納更多的無線電設備。納粹德軍裝備的第一種指揮坦克是 Kl.Pz.Bef.Wg,它是在 Pz.kpfw.i ausf.b(I 号 B 型)輕型坦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當時納粹德軍裝備的是以 Pz.Kpfw.III 坦克為基礎研制的 Pz.Bef.Wg.III 指揮坦克,而 Pz.Kpfw.38 ( t ) 指揮坦克是全新制造的。
目前,這輛指揮坦克已經參與了多部電影的拍攝。
捷克斯洛伐克在 Pz.Kpfw.38 ( t ) 的基礎上研制了三種型号的指揮坦克:Sd.Kfz.266、Sd.Kfz.267 和 Sd.Kfz.268。這些型号與 Pz.Bef.Wg.III 指揮坦克相同,但三個型号的用途各有不同。Sd.Kfz.266 是營級指揮坦克,Sd.Kfz.268 是團級指揮坦克,Sd.Kfz.267 是通信連與空軍部隊進行通訊的車輛。Sd.Kfz.266 和 Sd.Kfz.267 在外觀上與 Pz.Kpfw.38 ( t ) 輕型坦克沒有太大區别,只是指揮坦克沒有前列機槍,在機槍的位置上安裝更多的無線電台,車身上有兩根鞭狀天線,又保留了旋轉炮塔、37mm 主炮和并列機槍。
這輛 Sd.Kfz.268 指揮坦克機動性能非常出色。
最接近 Pz.Bef.Wg.III 指揮坦克的是 Sd.Kfz.268,安裝的是假炮,炮塔也無法旋轉。發動機艙頂部安裝了一個框狀天線,車體内有 Fu 5 和 Fu 8 無線電台,以及指揮官的繪圖桌。通信距離 4 千米的 Fu 5 無線電台用于與其他坦克車組進行通信,而通信距離至少 10 千米的 30 瓦 Fu 8 無線電台則用于與指揮部保持通信。
從正面看,指揮坦克特征非常明顯。
必須要説的是,納粹德軍對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 Sd.Kfz.267 指揮坦克的态度并不積極。主要是因為這種坦克外形比 Pz.Bef.Wg.III 指揮坦克小一點,并且只是經過改進而非全新設計。這就帶來了許多問題,直接影響到指揮效率。首先,這種坦克内部空間更擁擠,給車組帶來了困難。其次,與 Pz.Bef.Wg.III 指揮坦克不同,它沒有配備伸縮天線,這大大縮小了 Fu 8 無線電台的通信距離。
封閉的前列機槍座是指揮坦克的明顯标志。
納粹德軍認為 Sd.Kfz.267 指揮坦克只是一個臨時措施,推測它們很快就會被 Pz.Bef.Wg.III 指揮坦克取代。相反,納粹德軍對這種指揮坦克表示滿意,這樣的臨時措施變成了永久裝備。裝備 Pz.Kpfw.38 ( t ) 輕型坦克的納粹德國裝甲師從沒有接收過 Pz.Bef.Wg.III 指揮坦克,因為後者的數量本來就不多,而他們的 Sd.Kfz.267 指揮坦克有助于減輕對後勤的壓力。随着戰争的進行,Sd.Kfz.268 和 Pz.Bef.Wg.III 指揮坦克都逐漸消耗殆盡。德軍不得不改變只給指揮坦克安裝一門假炮的做法,因為敵人很容易就通過框狀天線識别出指揮坦克,并對其進行重點打擊,指揮坦克還是需要火炮用于自衞的。
Sd.Kfz.268 指揮坦克安裝了一門假炮,炮塔也無法旋轉。
Sd.Kfz.267 的生產數量非常少,因為每個裝甲師只需要幾輛這樣的指揮坦克。它們開始使用 Pz.Kpfw.38 ( t ) Ausf.B 進行改裝,後來使用更先進的型号,包括 Pz.Kpfw.38 ( t ) Ausf.E-F。不過,沒有任何 Pz.Kpfw.38 ( t ) 指揮坦克幸存至今,這使得瓦季姆 · 扎多羅日内科技博物館車間制造這種坦克變得更有價值。他們明智地決定,如果要制造多輛 Pz.Kpfw.38 ( t ) ,最好是不同的型号。
發動機艙上方的框式天線完全按歷史照片制作。
這輛坦克是專門為電影《波多利斯克軍校生》的拍攝而修復的,當時駐守伊林斯基防線的蘇軍面對的是裝備 Pz.Kpfw.38 ( t ) 坦克的納粹德軍第 19 裝甲師。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共修復了三輛坦克,其中兩輛坦克至今仍活躍在各個電影片場。筆者第一次遇到它是在拍攝《波多利斯克軍校生》時,當時車上沾滿了泥濘。最近,在電影《瓦西裏 · 特金》的片場又見到了它。
底盤非常真實,大部分車身部件也是如此。
必須説明的是,這輛道具坦克與那些純粹作為博物館展品的坦克有所不同。為了拍攝電影,經常需要在坦克上安裝各種拍攝器材。例如,發動機艙頂部的框狀天線并沒有完全還原,并進行了許多簡化。當然,這種框式天線以一般軍事愛好者的水平根本看不出來。最重要的是,這輛道具坦克采用了現代化發動機和作業系統,更便于駕駛。最重要的是,有了這種道具坦克無需将真正的稀有 Pz.Kpfw.38 ( t ) 坦克從博物館拉到片場。這種道具坦克可以很好地滿足拍攝電影的需要。
就其還原度而言,它完全達到了博物館展品的水平。
現在,這輛道具坦克歸 Voenfilm 工作室所有,該工作室就是瓦季姆 · 扎多羅日内科技博物館的部門之一。在拍攝之餘,這輛道具坦克要麼在梅丁附近的工作室基地,要麼陳列在科技博物館。如果是作為博物館展品,這輛道具坦克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它配備了完全真實的行動部分,并且具有更好的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