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對鏡頭撒個嬌,她喜迎第三次翻紅,歡迎閲讀。
鄧萃雯真是一體兩面。
參加《浪姐》一出場,便給了吓她的王珞丹和曹穎一個白眼,又把尬聊的曹穎噎到收麥,一面有黑社會婆娘 " 九姑娘 " 的霸氣。
但另一面又好好笑,被團隊姐妹侯佩岑、管樂脅迫着突破自我、撒嬌發嗲,再加上還真選中一首甜美型參賽曲,最後不得不 " 夾 " 了起來。
看到今年 59 歲的她頭一遭撒嬌發嗲,真的替她開心。因為雯女本人的經歷,一點不比鈕钴祿 · 如玥、九姑娘輕松。
她 " 硬铮 " 太多年了,撒嬌是她當下才能安心享用的果實。
" 硬铮 " 是她的自我評價,意為堅固、堅強的鐵骨質感,這種質感在她最熱門的角色中都有痕迹。
《金枝欲孽》中的鈕钴祿 · 如玥貌似是一個尋常的兇狠嫔妃,實則堅韌冷靜,認命亦抗命,心底既有深淵又有蓮花;
《巾帼枭雄之義海豪情》中的九姑娘,是一個為了銷煙、為了民族大義,不惜背負罵名,一人忍辱負重與黑暗家族、日本鬼子斡旋的女性豪傑。
這些角色,都需要獨自一人在風口浪尖、甚至生死之間,經年累月地不斷謀劃,步步為營,不 " 硬铮 " 不行。
而這正暗合着鄧萃雯的人生。
鄧萃雯的媽媽十七歲生下她,由于不會照顧,鄧萃雯一出醫院就開始拉肚子,一度瘦到皮包骨。
爺爺奶奶怕她真死掉,遂接管了這個孫女。而不久後鄧萃雯父母離婚,鄧萃雯便再沒能回到父母身邊。
爺爺奶奶年事已高,鄧萃雯稍大點就反過來開始照顧家庭。同學熱衷于扮家家酒時,她就已買菜做飯多年。再加上爺爺異常嚴厲,她能體會的温情很少,童年并不幸福。
爺爺告誡她,撒嬌沒用,要什麼就自己去争取,想買什麼就自己長大後努力去買。所以她從小就沒有撒嬌的場景,自己盤算,自己争取,變成一個根植内心的原則。
有幾次爺爺奶奶無意間吓唬她," 如果再不聽話就把你送走 ",一下刺中她的心。
還是小朋友的她開始考量現實問題,爸媽已經不要她了,如果爺爺奶奶也不管她,她将真的無處可去。
于是她打電話求爸爸帶她走,她一定乖乖聽話。但電話那頭傳來嬰兒啼哭聲,她還傻傻提問,是誰在哭——
" 是你妹妹。"
" 我哪來的妹妹?"
父母已重組家庭,她根本沒有退路。
在懵懂的年紀,她就被動體察着無人依靠的處境,早熟獨立。在離婚都罕見的年代,她自知和 " 正常小孩 " 不同,所以即便玩得再好的朋友,她也從未提過自己的處境和憂愁。畢竟,甚至老師也帶有色眼鏡看她。
所以撒嬌,是早被她砍斷的需求,她只能時刻照看自己,規劃未來。
童年鄧萃雯
但童年形成的性情,也成為她演技生涯的第一個障礙。
鄧萃雯星運不錯,TVB 彼時推出了一個不僅不用繳費,還能一邊培訓一邊拿錢的進修班,她用 " 打工掙錢 " 為借口,説服了爺爺奶奶讓她參加。
又由于翁美玲突然離世,港娛生态位急缺一位可愛嬌憨的女主,樣貌并不出眾、卻有幾分神似翁美玲的鄧萃雯因此打敗同期的邵美琪等美女,第一部戲便成為女主。
鄧萃雯與邵美琪
當時流行温柔花瓶女主,裙子裏面套褲子随時準備打球的雯女,只能用青澀的演技,硬着頭皮扮嬌媚。
雖然《薛仁貴征東》中的柳金花、《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在當時也随劇大爆,但很少人知道背後的她 NG 了多少遍。
不幸福的童年,也讓愛幻想的雙魚座從小就有秒遁幻想世界的能力。因為對現實不滿,所以當鄧萃雯代入劇情時,反而能獲得短暫的逃避感。
入戲快、感情真,再加上骨子裏自帶的 " 硬铮 " 品格,這都為她成為一個好演員打下了基礎。
只是以上種種僅是基礎,後來大起大落的經歷,才進一步鍛造了她。
不過禍福相依。
戲裏通過沉迷于魂穿角色,填補内心的空虛和不滿,戲外,她又沉溺于用愛情去填補這份源自童年的不安全感。
18 歲拍《薛仁貴征東》,她和 28 歲萬梓良因戲生情。她愛他 " 亦父亦師亦友 ",因而從來只能自己謀劃,終于找到一個能信賴的人。
初出茅廬的鄧萃雯,打心底裏服這個大她十歲的成熟男人 + 行業大佬,願意聽他意見。
第一段戀情是她對缺失童年最直觀的代償,她終于可以回歸一個普通的小女孩,甚至是小女兒身份。
可愛人并非萬能,也沒法讓幻想出來的情節成真。
況且她早不是小女孩,你看她剛出道時受訪,頭圓鼻圓一雙杏眼,确有嬌憨可愛之氣,但眉宇之間卻早無孩童天真,眼底盡是聰慧和認真。
分手是遲早的事,她還是只能獨自向前。
忙碌的拍攝工作只是重復卻不能帶來成長,同時因為擔心不和 TVB 籤長約後不再受捧,年老不能再當主角,鄧萃雯開始居安思危。
某次,她碰見大紅大紫的梅豔芳,見梅豔芳名利盡收,卻似乎沒有想象中那般滿足幸福,正當紅的鄧萃雯決心離開。
1992 年,26 歲的鄧萃雯放棄演藝之路,去美國讀書。因為需要錢自供,她寒暑假會回 TVB 當配角掙錢。
是的,抱着掙錢就走的心态,原本非常介意主配的鄧萃雯,當年反而歡歡喜喜地當過不少配角甚至龍套:《壹号皇庭》殷芷傑,《生死訟》賣菜女馬潔。
深造和放下面子踏實演配角的實踐,讓她對主角光環放下了些許執念,再加上畢業時發現當牛馬工資實在太低,雯女又對表演職業生出眷戀。
恰恰那時,亞視覺得鄧萃雯有爆款潛質,抛出橄榄枝,鄧萃雯接到了一個她心心念念很久的劇本:《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這是一部當年罕見的全女性群像劇,正合想要更加豐滿的大女主角色的鄧萃雯心意。
但這部劇并沒能如願大爆,四姐妹樸素的奮鬥史及深情卻命苦的設定,在當時的香港觀眾看來有點老舊。
可命運神奇之處在于此。
後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被賣到内地,劇中簡單樂天的立意立刻受到大家追捧。又由于亞視售賣版權和 TVB 賣一次只能播一次的規定不同,這部劇還得以不斷重播,令姚小蝶直接成為一代人記憶。
多年後重現劇中場景
無心插柳,讓鄧萃雯在沒經營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内地市場大爆。
且即便這劇撲了,亞視也沒動搖對爆款制造機鄧萃雯的信心,花重金挖牆腳,正式籤約雯女過檔。接着又給了一部精心制作的大戲《國際刑警 1997》,專門跑去國外拍攝。
不同于在 TVB 拿微薄的死工資,鄧萃雯眼看工作前景一片大好,自小沒有安全感的她,索性用所有積蓄 + 貸款給自己買了一個大房子。
但很快,暴雷了。
香港爆發金融危機,鄧萃雯的大房子變成負資產。與此同時,媒體爆出她和江華因《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假戲真做。當時江華已婚,妻子有孕。
更禍不單行的是,江華為了自保,竟連同妻子召開記者會,把責任推卸在鄧萃雯一個人身上,指責她勾引。
醜聞之下,《國際刑警 1997》反響一般,她離開亞視後沉寂了。
為了還每個月的巨額貸款,她什麼活都得接,配音廣播,登台走穴 …… 那段時間跑遍了整個廣東省演出。
那年,鄧萃雯 31 歲。
十幾年的積蓄一夜蒸發,還留下一個能把人壓垮的債務黑洞;自稱在婚姻中痛苦、需要拯救的情人反咬一口,不惜推她出來當眾遊街 ……
從來都沒有依靠,内心虛空的鄧萃雯曾企圖用物質、愛情填補自己,獲得安全感,這一幻想卻在那年被全部推翻,狼狽慘烈。
所謂真愛,安不了她的心。所謂大房子,安不了她的身。她多年來抓來填補童年創傷的所有,都是虛空。
原本對内心空洞的安撫雖治标不治本,但起碼止痛。但現在,止痛藥變成毒藥,無助翻倍。
她陷入混沌,覺得人生無望。
怎麼走出來的呢?信仰。
她原本從小也有接觸,但從未認真了解過。當她聽過宗教課堂上關于 " 迷戀 " 的課題後,她的人生功課上從此多了一個 " 解 " 字。
有個細節值得深思。
鄧萃雯拍過不少拖,但好像每次都遇人不淑,似乎是上天捉弄。但事實上,早在她出國念書時,就有個等她多年的 " 絕世好男友 ",但當他準備向鄧萃雯求婚時,鄧萃雯的反應不是期待,而是恐懼。
她立刻想到的是,分手。
她雖然有過多段感情,但事實上并不能正視愛情婚姻。不停談戀愛,是她值得被愛和懂得愛人的自證,與此同時,她又不相信自己真能獲得幸福,于是恐懼婚姻。
這依然是她糟糕童年投射的陰影。
童年不幸福的人長大後,潛意識裏會有更強烈的自毀傾向,像伊能靜 33 歲就寫了一本叫《生死遺言》的書,而大 S 早年房間裏貼了很多死屍照片,鄧萃雯沉溺于不尋常的男女關系,卻在最可能接近幸福婚姻時親手毀掉 ……
當她冷靜下來,反思自己起心動念的行為模式時,命運的齒輪才開始轉動。
她反思早年的戀愛觀是有 " 殘障 " 的,她需要轟轟烈烈的情感來尋找自身價值,一旦進入穩定期,她便會覺得沒有激情想要分手。
她開始意識到,因戲生情和半夜兩三點下班後培養出的不是真愛,而是情欲,同時如果不能擁有健康的愛情觀,也永遠無法獲得一份理想的感情。
至于大房子?她切身體會過錢轉進賬户,又馬上轉出去還債的無力。她説,再這樣下去,可能還沒住上大房子,身體已經被拖垮至生癌了。
後來,她很有魄力地賣掉了所有的房產。
她形容曾執着于擁有的一切——男人或房子——都是 A 貨。
她放下執念了。
人只有自己的心念是真的,用作填補匮乏的其他外物都是虛妄。
2000 年,鄧萃雯回到老東家 TVB 的懷抱,但因為醜聞後不扛收視、不忠心、不再年輕等因素,等待她的只有冷板凳。
鄧萃雯開始漫長的配角生涯。
但此時的她氣定神閒許多,别人視作落魄的境遇,她卻只不卑不亢地做好眼前,沒有辜負任何一個角色。
終于在 38 歲那年,她遇到了《金枝欲孽》。
當時,如妃不過又是一個給新人抬轎的配角,沒想到,一個開場就殺人的奸人角色竟獲得觀眾的歡迎,最終成為主角團的一員。
因為鄧萃雯對這個配角一如既往地用心。
她反復觀看劉曉慶版武則天,汲取表演後宮嫔妃的經驗。與此同時,她不把如妃當成一個單純的反派,而是盡力揣摩,希望把那種 " 皇宮裏沒有愛卻想得到愛 " 的無奈演出來。
破次元,這倆是好朋友
她還将自己當年從飄飄然被高薪挖走,到一夜聲名狼藉的生命體驗,代入到如妃登高跌重的落差中,用自我的經驗解釋角色的人性回歸,把表演層次又拉高了一個層級。
什麼概念?後來高海寧演大結局如妃留宮那場戲時,只有貴妃的霸氣和尊貴,但鄧萃雯卻演出了如妃心靈蜕變後的慈悲。
她的霸氣只是煙霧彈,選擇留在皇宮,既是因為她深知自己除了爾虞我詐沒有更多的本事,也是為作掩護,好讓他人有一絲逃出生天的機會。她不再只有私欲,而懂得了成全和大愛。
最終,如妃活了,鄧萃雯火了。
時隔 7 年,鄧萃雯終于又上桌。TVB 給了她一部大女主戲《巾帼枭雄》,當年令很多人嗑上她和黎耀祥扮演的四奶奶和柴九。
但事實上,在編劇設定中四奶奶和柴九只是簡單的主仆關系,只是這兩個金牌演員不自知地在表演中融入個人理解,最終呈現的效果讓觀眾感受到罕見的中年 CP 高糖感。
進而,又催生出了足以載入 TVB 史冊的續作《巾帼枭雄之義海豪情》。
九姑娘和劉醒同樣沒親沒抱,卻通過高層次的質感表演讓觀眾嗑糖至今。其中也融入了鄧萃雯自己最新的生命感悟:
原來愛無需轟轟烈烈,相濡以沫的平淡反而隽永。
有些人只是老了,可吃的鹽再多,沒有反思便沒有成長。但鄧萃雯在絕境中跳出受害者心态自我改造,強大的反思能力讓她颠覆了童年陰霾帶來的行為模式,成功重塑了自己和命運。
憑借《巾帼枭雄》系列,她成為唯一連莊視後。鄧萃雯把自己在臨近 40 歲時的再次翻紅稱為:奇迹。
頒獎台上的她着實嬌美可愛
其實這還不是最奇迹的,她幾乎伴随了 TVB 的興盛和衰落歷程。TVB 不看好她時,她卻能有能量逆轉命盤,甚至也幫 TVB 延緩了衰落的氣數。
2004 年 9.0 分的《金枝欲孽》被稱為 TVB 最後的巅峰,此後,除了非傳統的長篇喜劇《愛回家之開心快遞》,TVB 唯一一部超高分劇就是 2010 年 9.4 分的《巾帼枭雄之義海豪情》。
鄧萃雯本人把她的奇迹完全歸功于神,但信仰無非只是梳理自我的工具,該感謝的,是尋找并拿起工具的那個自己。
真好,鄧萃雯救了她自己,奇迹是她自己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