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國產一哥”不必造第二個蔚來,歡迎閲讀。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周到
頭圖 | 智己汽車
在 2023 年成都國際車展的 10 号館,蔚來的展台對面就是智己。
這兩家汽車品牌,并不是第一次以 " 鄰居 " 的身份相見。位于上海嘉定區的汽車 · 創新港,一直都是蔚來在國内最重要的辦公室所在地之一。而智己從 2020 年底成立之後不久,也搬進了創新港園區,跟蔚來當了鄰居。
作為 " 上汽一号工程 " 的智己,雖然在品牌亮相之處曾被譽為 " 上汽版特斯拉 ",但過去兩年的產品布局卻有點像是 " 上汽版蔚來 "。第一款產品智己 L7 發布時,對标的是蔚來旗艦級轎車 ET7,第二款產品智己 LS7 發布時,則對标的是蔚來 ES7。
但從第三款產品開始,智己似乎放棄了對标蔚來的想法。
8 月 25 日,定位 " 中大型智能轎跑 SUV" 的智己 LS6 正式亮相,并公布預售價格區間 23 萬 -30 萬元——這一價格區間,遠低于蔚來 ES6 的起售價,也低于特斯拉 Model Y。" 頂配不高于 30 萬 ",是智己 LS6 喊出的口号。
在當下這個價格戰卷土重來的階段," 自降身價 " 未嘗不是 " 三歲 " 智己的存活之道。畢竟,智己曾經對标的 ET7 和 ES7 車型,對蔚來所貢獻的銷量也并不大。反倒是,蔚來的 " 拆服務、大降價 " 策略,讓兩款入門級車型 ES6 和 ET5 快速上量。
同理,如果真想走量,智己就得對自己再狠一點。
" 智己版奧迪 ",悄悄地在造
7 月底,汽車行業的一件大事,莫過于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的合作。當時鋪天蓋地的信息,都在分析 " 大鵬 " 的來龍去脈以及未來形勢。但就在同一篇公告中釋放的,奧迪與 " 國產一哥 " 上汽集團合作的信息,卻遠不及 " 大鵬 " 的媒體曝光度高。
身為 " 上汽一号工程 " 的智己,自然是壓力最大的。
據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彼時上汽與奧迪洽談的過程中,智己的產品和技術表現給德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奧迪團隊在向總部匯報時,在 PPT 的首頁寫上了兩個 " 大字 " —— "China Speed."
在成都車展期間,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也大方談及了 " 奧迪與智己 " 之間的關聯。他向虎嗅表示:" 關于上汽和奧迪的合作項目,目前可以明确的是 MOU(諒解備忘錄)已經籤署,雙方團隊正在緊鑼密鼓的工作,項目正在快速推進。"
在劉濤看來,是 " 智己平台 " 在底盤、駕控等機械和三電物理操控方面所表現的水準,讓迫切轉型電動化的奧迪看到了’造不如買‘的可能性。
他進一步舉例道:"L7 是當時唯一能夠真正兼容‘四輪轉向’的中國品牌純電車型,這是高階性能車的重要特點,尤為奧迪這樣操控見長的德系品牌所看重。還有像下一代空氣懸挂、固态電池等領先的技術配置,都被智己平台兼容。"
所以,造一台 " 智己版奧迪 " 大概率會更容易一點。
奧迪選擇 " 造不如買 " 的背後,是對 " 速度 " 的追求。2023 年上半年,在 BBA 三家中,奧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是最差的。即便是把插電式混合動力算進來,奧迪這半年在中國也才賣出不到 1.4 萬輛新能源汽車,不及寶馬的三分之一。奧迪,更迫切需要讓世人知道 " 奧迪也有純電新能源 "。
智己雖然賣得也不多,但產品推新的速度和技術迭代的速度,那絕對是把 " 上汽的鈔能力 " 發揮的淋漓盡致。2020 年 12 月 25 日,智己汽車才注冊成立,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裏巴巴為這位 " 公子哥 " 注入了百億注冊資金。一年後的 2022 年 4 月,智己首款車型 L7 就實現了量產交付;2023 年 3 月,智己第二款車 LS7 開發交付;這才不到半年時間,8 月底第三款車 LS6 就發布了。
除了 "2 年 3 款新車 " 之外,智己覺得更驕傲的是,"2 年走完别人 9 年智駕路 "。
在成都車展現場,智己就當着展台對面的蔚來和小鵬,亮出來了上面這張 PPT ——從 2021 年入場,智己只花了 2 年時間,就達到了頭部玩家過去 9 年積累一致的實力。PPT 中還特意标出了頭部玩家的名字,即小鵬和蔚來。
但與小鵬和蔚來不同的是,智己的研發靠的不全是自己,靠的是 " 鈔能力 "。
早在 2021 年 3 月,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Momenta 完成 5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之後,上汽集團就成為了其最大的股東方。雖然豐田和奔馳也都投資了 Momenta,但畢竟 " 誰花錢多誰就是爹 "。
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左一)與北京梅賽德斯 - 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建軍(左三)
于是,上汽智己就成了 Momenta 的頭号項目。而為了做好智己的項目,Momenta CEO 曹旭東基于預估的整體工作量和時間表,計算了所需的資源,然後将對應資源乘以兩倍配給了智己。甚至,Momenta 還把美女高管脱悦 " 挂職 " 在智己,擔任智能駕駛項目高級總監。
不僅有人代替 " 搬磚 ",還有人代替 " 踩雷 "。智己在 2021 年進場時,特斯拉的 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已經有了清晰的路徑規劃。而國内的小鵬,也已經量產了激光雷達車型,趟平了工程化的一些難題。所以,是友商替智己踩了剩下那 7 年坑罷了。
無論過程如何,智己也确實把 " 旗杆 " 插到了小鵬和蔚來的身後。根據規劃,2023 年 IM AD 智能駕駛系統将與頭部玩家同步邁入去高精地圖 NOA 和城市 NOA 時代;2024 年實現 NOA 通勤模式;2025 年邁入 Door to Door 全場景通勤時代。
雖然俗話説得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但智己的快并沒有像極氪和問界那樣,換來相對可觀的交付量表現。今年上半年,智己汽車累計僅售出 9790 台,只完成 4.5 萬台年度目标的 22%;前 7 個月銷量為 11512 台,還剩 5 個月,年度目标完成率不足 26%。
智己狠起來,自己都敢打
自己卷自己,是智己的生存之道。
還記得,第一款車智己 L7 的售價高達 33.88 萬 -57.88 萬元。然而,到了第二款車智己 LS7,售價直接降到了 28.98 萬 -45.98 萬元,尺寸更大了,價格卻更便宜了。現在亮相的第三款車智己 LS6,預售價直接幹到了 23 萬 -30 萬元。考慮到上市價格普遍會比預售價更低,所以 LS6 的入手門檻,可能會距離小鵬 G6 的起售價(20.99 萬元)要再近一步。
但實際上,智己 LS6 壓根沒打算跟小鵬 G6 卷價格,甚至也沒打算賣到 30 萬以下。
" 説實話智己 LS6 跟小鵬 G6 沒有對标。LS6 做規劃的時候, 錨定的是 30 萬元以上級别的車型,沒有想到小鵬 G6 這個級别。" 劉濤向虎嗅表示,蔚來 ES6、騰勢 N7、阿維塔 11、特斯拉 Model Y 是 LS6 的競品," 希望 LS6 給到用户最尖端的技術和最合适的價格。"
但 " 自降身價 " 的背後,今年才開始交付智己 LS7 就有些尴尬了。要知道,LS6 和 LS7 是存在部分價格重疊的,并且兩款車都是中大型 SUV,尺寸上的差距也并不大。甚至,從技術層面來看,LS6 的 800V 高壓平台與 LS7 之間,形成了一個代際差。
對于潛在的 " 背刺老車主 " 問題,劉濤從兩個方面給出解答:
" 從產品規劃上來講,LS6、LS7 兩款車型有明顯差異的。LS7 是旗艦 SUV,為用户帶來了更為豪華的配置,包括零重力座椅、大穹頂、全明星底盤等,是 30 萬元級家庭用户的改善型選擇。LS6 除了在駕控上傳承之外,更多的是借目前市場發展的趨勢。在品類競争上,把智能化作為重要的核心突破點;在技術迭代上,同級首個‘準 900V 高性能平台’也是一大亮點。 "
言外之意,曾高價請來湯唯代言的智己 LS7,依然會以豪華配置去立旗艦形象。然而,LS6 則會把智能化和高壓平台作為賣點,并在砍掉 " 花裏胡哨 " 的配置之後,以更低的價格去搶占市場。當然,LS6 與 LS7 的用户群體,也會存在一定差異。
" 從目标人群來看,35 萬買 LS7 的人可能是一個購買力較強且比較成功的精英,他可以花這個價位得到零重力座椅、超級大穹頂這一系列非常越級的配置,在 35 萬的價格段買到 80-100 萬的體驗。預算 20 多萬的年輕人更多是在城市場景中使用,他們更在意智能化在座艙中的呈現,更在意每一天穿越窄路所帶來的痛點和麻煩,這對他們而言更重要。 " 劉濤説道。
究其根本,行業競争和用户消費意願,是智己 LS6" 自降身價 " 的根本原因。劉濤進一步解釋道:" 回到用户的标尺上,用户會看到底花多少預算,而我們要看的是在這個預算價格區間中,可以給用户提供多大的誠意。所謂的產品價值,即用户的尺比成本更重要。 "
但話又説回來了,當了爹的朋友都知道,孩子花爹的錢,是不會心疼的。
智己卷自己的底氣,是上汽這個爹給的。劉濤直言:" 上汽集團這麼多年的產業鏈積累,華網域汽車大量的零部件企業都是行業中的隐形冠軍。只要我們達到了相對合理的規模,我的成本絕對比别人有優勢,這個我很有信心。"
寫在最後
新能源價格戰的本質是什麼?
車 fans 創始人孫少軍的回答是:" 是新能源產業規模擴大成熟後的自然降本,銷售規模上來後的必然追求。是新能源趨勢不可逆,老玩家不甘心退場以價換量,新玩家在争搶市場份額。是消費者需要完全平替燃油車的對标新能源車型,是越來越收緊的消費者購車預算。所以不是想不想打價格戰,價格戰就是趨勢。"
對于智己來説,現在新車 LS6 的定價已經夠良心了,但如果依舊 " 叫好不叫座 ",那麼只有可能是在渠道環節存在嚴重的短板。
要知道,與特斯拉和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堅持直營模式不同,智己的門店大多是依靠集團的經銷商資源來完成的搭建。那麼,該模式下的售前和售後服務,如何與智己的高端產品來進行匹配,這一課題目前上汽和智己都還處在 " 摸着石頭過河 " 的階段。一位智己 L7 天使輪用户向虎嗅表示," 各地經銷商服務質量層次不齊,老車主被背刺,很多真愛粉慢慢地變成黑粉。"
如果智己還想成為 " 第二個蔚來 ",最起碼得先把現有用户的口碑建立起來、把老用户都服務好。
畢竟,花三四十萬買車的人,要比花二十萬買車的人更好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