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太空互聯網:太空中的搶椅子遊戲,歡迎閲讀。
真空中不會傳遞聲音,但所有人都聽到了寂靜的重鼓敲擊聲——太空中合适的低軌衞星點位,在一點一點被占據;通過衞星直連上網、不怕失聯,成為商業航天各種場景中消費者最愛買單的場景,無論是企業、還是背後的國家,都在積極布局、試圖搶占先機 ……
文 | 李皙寅
編輯 | 施智梁
你争我趕,這是最精準的詞匯,用來形容目前太空互聯網業内的狀态。
1 月 30 日,SpaceX 完成了 2024 年 1 月份的第十次發射任務,但在老板馬斯克看來,次數仍不大預期。過去的一年裏,SpaceX 總共完成 98 次火箭發射,占全球發射總次數近半壁江山;在近地軌道上已有近 6000 顆衞星,占太空已有衞星的一半以上。
2023 年,SpaceX 借助衞星網絡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聯網的的星鏈(starlink)業務,已經實現了現金流平衡。星鏈賺錢了,加上在俄烏衝突中體現出來的強大的應急能力,國内的企業正在加速摸着 SpaceX 過河。
2 月 3 日,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個軌道面,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以一箭 11 星方式成功發射。這是全球首個商用通信導航遙感一體星座,通過衞星通信、星基高精定位服務為出行和消費電子領網域,如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提供服務。
按照規劃,星座預計将于 2 年内完成星座一期 72 顆衞星部署,實現全球實時數據通信;二期将擴展至 168 顆衞星,實現全球厘米級高精定位服務。
衞星互聯網是什麼?為什麼這麼火熱,讓美國的馬斯克,中國的李書福都跨界樂于布局其中?
想象如下這個場景:在戈壁遭遇險情,只要輕觸按鍵,車輛坐标和信息就一觸即發,就可靜待救援;即便沒有手機信号,還能夠遠程通話;遠洋貨輪的水手和遊輪上的旅客,不用在出發前抓緊拷貝影像資源,路上可以即時追劇;山區的居民、護林員、科考隊員也能夠實時聯網。如上這一切,正在由商業航天技術加速實現。
2023 年,當手機和汽車都能夠與穹頂的衞星相連時,越來越多的公眾產生了相似的感慨,
" 原來航天離我這麼近 "。
速度必須加快。太空軌道是稀缺資源,好的點位有限,奉行先占先得。建立中國的衞星網絡需要大量的投入,迫在眉睫。高效率、規模化、低成本,這恰恰就是商業航天的特質和優勢,可堪大用。
為了織密中國的衞星互聯網,未來幾年的火箭訂單需要排隊預約,旺盛的市場需求讓業内信心滿滿;經過幾年的技術積累,業内已經湧現出了一批占據頭部地位的企業。更重要的是,航天技術和消費者越來越近,讓整個商業故事逐漸走向閉環。
01
原來衞星和我們這麼近
太平洋上風高浪急,船員遇險采用僅有的一格信号的手機呼救成功。二十年前,這則通訊運營商的廣告曾深入人心,讓人們意識到永不失聯的重要。
當 5G 逐漸普及,在網約車上給自己家裏叫上一份外賣,回家路上看着在線視頻,已經成為一些人心中的常态。但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近 30 億人從未使用網絡;全球七成地區,難以覆蓋移動網絡和光纖寬帶。
人們将衞星作為移動基站發射到太空,利用衞星通信技術連接互聯網,這就是所謂的衞星互聯網。衞星互聯網不僅具有軍事、航空等傳統功能,還是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 6G 網絡、實現全球網絡海陸空 360° 覆蓋的先鋒之一。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夏冰在 2023 中國無線電大會上表示,6G 下一步将結合衞星通信和衞星互聯網,構建天地一體化的融合網絡。
接入互聯網的衞星中,既有高軌道衞星,也有低軌道衞星,夜晚眺望星空,有時隐約會看到天空中,挂着一條反光的項鏈,那就是低軌衞星連成的星鏈。低地球軌道衞星憑借繞行周期短、近地面等特點,能夠實現數據的快速獲取和傳輸。
在 2023 年,這一技術進入中國大眾的視野。2023 年 7 月,中國成功将衞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同年 8 月及 9 月,華為分别發布 Mate60Pro/Pro+,其均可支持衞星通話,即在沒有地面網絡信号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衞星電話工作;同年 10 月,SpaceX 星鏈官方網站全新推出星鏈直連手機業務。
不僅僅是手機,2023 年 9 月,時空道宇與極氪聯合發布了首款量產衞星互聯網乘用車,該車型将在極氪 001FR 上實現車載衞星通信功能,提供雙向衞星消息和衞星通話服務。接下來,時空道宇自主研發了車規級高精度融合定位終端。吉利銀河 E8 會搭載衞星通信功能,為用户提供雙向衞星消息服務,還有緊急報警、自主報警、車輛狀态數據采集上報等功能。
圖 / 網絡
将車載衞星互聯網服務導入量產車型中并不容易,需要将航天產品進行車規級研發投產;同時,車規領網域和消費類電子領網域的差異,決定了技術演進路線的不同。時空道宇 CEO 兼首席系統工程專家王洋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 ,時空道宇從系統工程角度,正向定義衞星通信導航解決方案。除了目前的雙向衞星消息和衞星通話兩個功能,包括更前沿的衞星玻璃天線技術、高通量平板天線提供的衞星上網功能等均已進入實測階段。
辰韬資本投資總監楊季超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 透露,華為和蘋果等行業頭部企業通過宣傳,提前為商業航天應用布局教育用户,讓用户對衞星應用產生感知和好奇,從而促進商業航天衞星應用在消費級產品中的規模化應用落地。
遙感和導航是商業航天此前最場景的用途,在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高恩宇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 ,遙感衞星的未來,必然會向提升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技術以及智能化和精細化觀測方向發展,一個全新的概念— " 即時遙感星座 ",将成為突破傳統觀測限制的關鍵," 星座 " 将搭載如星上智能處理和星際鏈路通信等先進技術,綜合運用可見光、合成孔徑雷達(SAR)、熱紅外、高光譜等多種載荷,實現分鍾級快速重訪全球任意目标,實現即時、高效的遙感監測。
衞星互聯網則是最容易被公眾理解、接受并願意為之付費的技術場景。同時,其龐大的衞星組網需求,能夠顯著拉動商業航天產業規模。
2 月 3 日,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個軌道面在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以一箭 11 星方式成功發射
圖 / 企業
02
搶椅子大戰已經開始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領導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計劃,是全球最大的衞星運營商。截至 2023 年 5 月,該公司已有逾 150 萬用户。同年 11 月,馬斯克公開表示,星鏈業務已經實現了現金流平衡。
" 在沒有網絡覆蓋的地方,衞星會成為剛需," 北京千網域空天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翼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 表示,衞星在東部地區高速、城市是提升服務體驗,而在更廣袤的地方,将成為提供相應服務的必需品。
基于衞星互聯網,可以廣泛應用于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手機、對講機、腕表、充電寶、汽車、應急包,甚至穿戴設備等日用品結合,通過增加衞星通信功能,為消費者提供通信服務,彌補數字鴻溝。
低軌衞星的低時延和高精度,還将直接助力于高級别自動駕駛的落地。此前,業内将自動駕駛的實現邏輯倚重于車輛自身的雷達、攝像頭的精度提升,以及道路與車之間的即時通信上,但其均面臨投入成本高、全面普及難、特定場景下低效等問題。當然,高級别自動駕駛下的高精度的定位服務,不但需要衞星,一般還需要地面基準站修正誤差。
不止是民用領網域,原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部門主任、美國空軍退役少将勞倫斯 · 斯圖茲裏姆直言道,當前美軍衞星通訊面臨帶寬不足以承載高清影像,以及延遲過高、互操作性不強等三大弊端;他認為大量發射低軌道小型衞星,不但改變如上困局,還能借助發射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以應對來自太空的攻擊。目前,SpaceX 接受了美國國防部價值 7000 萬美元的合同,定制了一款 " 星盾 " 的服務產品,提供專屬的加密網絡通訊服務。
太空軌道是一種稀缺資源,自然成為各國發射衞星的必争之地。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規定,衞星的頻率及軌道使用權采用 " 先登先占 " 的競争方式來獲取。衞星制造和發射越快,在衞星互聯網這一塊就越有話語權,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可觀。
如果衞星公司想讓自己的網絡覆蓋全球,往往需要對每顆衞星的位置都進行精巧地設計,平衡成本和性能。最經濟的方案,需要 24 顆就能覆蓋全球。但如果是後來者,沒占上最理想的位置,可能就需要部署更多衞星,用更復雜的排布方式,這當然會增加成本。
人類從實現第一顆衞星在軌到 1000 顆衞星在軌,經歷了逾半個世紀的時間;自 2010 年開始,全球在軌衞星數量呈現出階梯加速式的增長态勢,從 1000 顆增至 5000 顆,只用了約 10 年的時間;最近 3 年,全球在軌衞星數量已從 5000 顆增長至 8000 顆。
SpaceX 計劃到 2027 年前将 4.2 萬顆衞星送入軌道,星鏈已經布局了 5144 顆互聯網衞星,在全球低軌衞星總量中占比超過了 55%,組成了目前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衞星星座。
圖 / 網絡
建立中國的衞星網絡,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制造衞星,發射衞星以及終端應用等各大環節。在接受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 訪談時,業内人士普遍認為,從 2024 年開始,大量的衞星将會被送入太空,此事迫在眉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