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天文學家發現已知宇宙最大單一結構“Quipu”:橫跨約 13 億光年,歡迎閲讀。
IT 之家 2 月 23 日消息,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可能是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大規模的結構 —— 一組跨越約 13 億光年的星系團和星系團簇,其質量高達 200 千萬億倍太陽質量。這一新發現的結構被命名為 "Quipu",靈感來源于印加人用繩結記錄數字的系統。
如同 Quipu 繩結一樣,這一結構復雜而龐大,由一條主絲狀結構和多條分支絲狀結構組成。其長度約為 13 億光年,是銀河系長度的 13000 多倍,有望成為宇宙中已知最長的天體,超越了此前的紀錄保持者 ——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該發現的相關論文已于 1 月 31 日發表在預印網站 ArXiv 上,目前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已被《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志接受。研究團隊在論文中指出:"Quipu 是一個在目标紅移範圍内星系團分布圖上肉眼即可明顯辨識的顯著結構,無需借助任何檢測方法。"
據 IT 之家了解,這項研究是長期致力于在不同光波段繪制宇宙物質分布圖的一部分。宇宙中的遙遠結構在光譜中會出現向紅端偏移的現象,即紅移。此前,紅移值在 0.3 以内的天體已被充分測繪,而此次研究聚焦于紅移值在 0.3 到 0.6 之間的天體。紅移值越大,天體距離地球越遠。
此次研究中發現的結構均位于距離地球約 4.25 億到 8.15 億光年之間。此前的研究表明,宇宙更深處可能存在更大的結構。目前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大結構的候選者是武仙-北冕座長城,位于距離地球約 100 億光年處,橫跨約 100 億光年。然而,其存在性仍存在争議。
Quipu 是研究人員在其數據集中發現的最大超結構,但他們還發現了另外四個巨大的結構。其中最小的是沙普利超星系團,此前被認為是已知最大的超結構。如今,它已被 Quipu 以及其他三個超結構超越:蛇夫座 - 北冕座超結構、赫拉克勒斯超星系團和雕塑家座 - 飛馬座超結構,後者因連接其名稱的兩個星座而得名。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這五個超結構共包含可觀測宇宙中 45% 的星系團、30% 的星系和 25% 的物質,總體積占宇宙的 13%。
研究人員還探測到這些物質對宇宙整體環境的影響。超結構會影響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這是大爆炸後遺留下來的均勻分布于宇宙空間的微波輻射。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星系流的局部速度會影響對宇宙整體膨脹的測量:在超結構所在區網域,星系的局部膨脹可能會扭曲對宇宙整體膨脹率(即哈勃常數)的測量。最後,如此巨大的物質引力還會導致光線彎曲,即引力透鏡效應,這可能會扭曲對遙遠天空的觀測影像。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這些大尺度結構對星系演化的影響。盡管這些結構只是暫時的 —— 宇宙始終在膨脹,逐漸将星系團拉開,但它們的巨大規模使其具有重要意義。
" 在未來宇宙的演化中,這些超結構注定會分裂成幾個坍縮單元," 研究人員寫道," 它們是短暫的形态,但在目前,它們是具有獨特屬性和特殊宇宙環境的特殊物理實體,值得特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