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中科院發布報告,“充換電一體化”模式将緩解電動車補能焦慮,歡迎閲讀。
文 | 呂雅寧
編輯 | 蘇建勳
" 電動汽車雖然發展迅速,但目前依舊受制于傳統充電模式的瓶頸,傳統的單一充電模式仍面臨充電慢、運營效率低等問題,未來的大趨勢将走向充換電一體化。" 與會專家向 36 碳表示。
8 月 26 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聯合研究編撰的《電動汽車與分布式儲能系統發展報告》(以下簡稱 " 報告 ")白皮書在上海發布。
報告指出,電動汽車與分布式儲能系統協同發展,是實現城市能源消費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基于小型标準電池充換電一體化的能源儲存和應用模式,将加速汽車和城市新能源發展。
根據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 1620 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 1259.4 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 77.8%。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市場占有率、保有量均創歷史新高,然而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為能源供給帶來巨大挑戰。
全國目前平均每月發電量約為 7000 億度,平均每小時的電量是 10 億千瓦時。以快速充電輸出功率為 250 千瓦計算,即便全部發電都用于電動車充電,我國電網可承載的部門小時同時進行高壓快充的車輛約 400 萬輛。加之存在純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和使用效率不均衡等現實問題,電力供給難以匹配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用電需求,成為新能源發展的瓶頸。
基于此背景,報告分析了高資源集約性、低成本、高安全性的 "标準化小電池慢充換電" 模式,并評估其技術方案、經濟效益分析、社會效益分析和減排效能。
調研指出,目前實現大規模充換電一體化解決的方案的運營網絡集中于北京、上海、成都、貴陽等地區,此份報告集成考慮城市儲能與純電新能源車輛互饋網絡研發和應用的典型案例調研,選取了成都鷹明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鷹明智通 ")自主研發的基于分布式儲能的運營車輛解決方案 " 成都貴陽模式 " 進行分析。
鷹明智通通過 " 鷹明雲(自建私有雲)+ 智能小電池 + 智能儲能設備 " 提供多場景的能源供應服務,以實現 " 充儲換 " 一體化,采用智能化、輕量化的小電池,以支持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分布式儲能的需求,并通過自建私有雲對車輛運行數據進行采集傳輸和對電池進行全生命周期集中管理。
成都分布式儲能解決方案。圖源:《報告》
以削峰填谷的作用為例,報告數據顯示,由于采用小型化電池,成都貴陽模式下 85% 的電池可在電網波谷期充電,而傳統充電的 75% 是在電網波峰期完成,成都貴陽換電模式可充分協調電力資源使用,并通過用電價差產生經濟價值。
另一方面,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使用三年之後便可進入儲能的梯次利用階段,因此換電站就可直接儲能。随着時間推移,社會将會逐步持有更多的電池資源,實現電池在晚上充電,白天為充電站的新電池充電,從而真正實現削峰填谷的目的。
在社會效益層面,小電池組換電可由人工操作完成,為社會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假設每個站點需要 4 名包括換電工人和其他工作人員在内的員工,則以全國目前的換電站總數大約能夠提供 8000 個直接就業崗位。多重優勢疊加下,新興充換電一體化模式的快速發展有助于加速汽車和城市新能源協同發展。
報告總結指出,基于 " 标準化小電池慢充換電 " 模式,可以有效緩解新能源消納難、電網調峰壓力大、電動汽車補能難等問題,同時也可以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削峰填谷、增強城市能源安全性。
對于充換電一體化的未來發展模式,報告建議首先要加快充換電模式的推廣應用,其次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标準化,第三積極發展電動汽車蓄電池梯次循環利用,第四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最後推動相關政策有序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