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線城市,誰最愛提取公積金,誰繳存最多?,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杭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我國城鎮居民實現 " 住有所居 " 的重要保障,每年住房公積金的繳存和使用情況,能夠直觀反映房地產市場的活力以及居民的住房需求狀況。
目前,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均已公布了 2024 年度住房公積金使用報告。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繳存方面,北京的 939.75 萬繳存人數、3261.56 億元繳存額均穩居首位,但繳存額增速僅為 3.4%,為四城最低。
從人均年繳存額來看,北京以 3.47 萬元居首,上海 2.79 萬元次之,廣州 2.46 萬元緊随其後,深圳 1.7 萬元處于末尾,不足北京的一半。
公積金提取方面,北京提取額最高,達到 2631.25 億元。其中,住房消費提取金額占比超過八成,而在住房消費提取中,用于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部分占比達 50.5%。
從提取額增速來看,深圳表現最為突出,增速高達 25.20%,廣州的增速為 10.55%,均遠高于北京(3.00%)和上海(3.00%)。同時,深圳和廣州的公積金提取率也高于北京和上海。對此,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衞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主要因購房人群結構差異。" 廣深近幾年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輕人口流入,并多為工薪階層,對公積金依賴度高。"
宋紅衞指出,京滬這幾年人口呈現下降趨勢,且存量人口中,很多都有兩套以上的住房,屬于限購人群,限制了公積金的提取。" 此外,京滬豪宅市場近年表現突出,占比大幅提升,其購買者多為全國高淨值人群及境外人士,對公積金依賴度相對較低。"
北京繳存總額近 3 億元
2024 年,北京公積金交出了一份 " 穩中帶新 " 的成績單:全年繳存額 3261.56 億元,同比增長 3.4%;提取額 2631.25 億元,占當年繳存額的 80.7%。
盡管北京繳存職工人數同比減少 0.75% 至 939.75 萬人,但資金池卻越滾越大——繳存餘額達到 8222.10 億元,同比增長 8.3%,繳存總額達到 29870.83 億元,同比增長 12.3%。
從繳存結構看,國家機關和事業部門職工占 13.7%,國有企業職工占 14.5%,城鎮集體企業職工占 0.4%,外商投資企業職工占 6.4%,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職工占 25.7%。
新開户職工中," 其他 " 類别占比最高達 48.3%,國家機關和事業部門占 8.6%,國有企業占 12.7%,城鎮集體企業占 0.2%,外商投資企業占 4.5%,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占 24.9%,民辦非企業部門和社會團體占 0.7%。
提取數據則凸顯 " 居住優先 " 導向。超八成的提取資金流向住房消費,其中 50.5% 用于購房、建房及翻修,22.3% 用于償還房貸,租賃住房提取占比 11.4%。
高比例的購房類提取與北京高房價現實緊密相關——首套房貸款占比達 85.6%,90 平方米以下剛需户型占貸款筆數的 56.1%,反映公積金仍是普通家庭實現在北京有房住的核心工具。
此外,北京職工的改善型住房需求也有所增加。2024 年,職工貸款發放筆數中,90-144(含)平方米貸款需求同比增長了 12.2%,144 平米以上改善型住房貸款需求同比增長了 23.8%,能夠看出更多的購房者通過公積金貸款緩解了經濟壓力,實現住上好房子的目标。
上海人均月繳存 2321 元
2024 年,上海住房公積金數據呈現出一系列值得關注的變化。
從繳存情況來看,全年繳存額實現穩步增長,達到 2594.47 億元,同比增長 4.91%;繳存總額達到 22012.89 億元,比上年增長 13.36%。
根據繳存額和繳存人數可以計算出,上海的人均年繳存額為 27859.78 元,人均月繳存 2321.64 元,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二。
宋紅衞表示,上海公積金人均年繳存額高,説明薪資水平高;繳存餘額和累計總額高,説明大部分人盡管在繳存公積金,但是已經沒有公積金使用的空間,這與限購政策有直接關系。在他看來,這會對購買力的釋放造成影響,同時也降低了公積金的使用效率,大量資金趴在賬面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繳存規模增長的背後,是新開户部門和職工數量變化顯著。2024 年上海新開户部門達 7.11 萬家,淨增 3.04 萬家;新開户職工有 61.36 萬人。然而,整體實繳職工人數微降 1.38%,至 931.26 萬人。
宋紅衞分析認為,外來人口流出是主因。對比近兩年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能發現,2024 年上海外來常住人口減少了 23.79 萬人。
從繳存結構上看,城鎮私營企業職工占比 56.67%,在各類企業中居首。新開户職工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占比更高達 66.24%,彰顯出上海市場化就業主體的蓬勃活力,同時外商投資企業占比 13.64%,也在繳存結構中占據重要位置。
圖源: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
提取方面,規模同樣持續增長。2024 年,403.75 萬名繳存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提取額達 1693.90 億元,同比增長 3.00%。
圖源: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
提取用途結構顯示,償還房貸本息占比最大,為 62.46%,直接用于買房、蓋房的占 4.97%,而租房提取占 12.2%。這一結構表明,公積金在幫助職工緩解房貸壓力方面發揮着核心作用,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住房租賃市場。
廣州提取率高達 86.3%
2024 年,廣州住房公積金呈現 " 高繳存、高提取 " 的特征。
全年繳存額 1312.54 億元,同比增長 4.88%,累計繳存總額突破 1.25 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11.72%。同時,廣州是四個一線城市中,最愛取錢的,2024 年的提取額達 1132.68 億元,同比增長 10.55%,提取率攀升至 86.3%,比上年增加 4.43 個百分點。
在繳存人數方面,盡管實繳職工人數微降 0.24% 至 533.62 萬人,但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成效顯著。在新開户職工中,靈活就業人員占比達 4.47%,這一數據表明政策的普惠性正逐步擴大。
從繳存結構來看,城鎮私營企業職工占比 61.7%,成為絕對主力。此外,國家機關和事業部門占 15.94%,國有企業占 7.99%,外商投資企業占 9.51%,民辦非企業部門和社會團體占 2.55%。能夠算出,非公有制部門成繳存主力,合計貢獻超 7 成繳存額。
從提取數據來看,2024 年廣州公積金提取金額、提取率均創新高,共有 269.52 萬名職工共提取了 1132.68 億元,提取額占當年繳存額的 86.30%,比上年增加 4.43 個百分點。
在提取用途上,住房消費提取占比超八成,其中償還購房貸款本息占 64.3%,租賃住房占 15.07%,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 6.47%,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占 0.04%。
圖源: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從提取職工的收入狀況分析,中低收入群體占提取人數的 96.77%,充分體現出公積金對剛需群體的托底保障作用。
在貸款職工方面,30-40 歲群體是廣州的購房主力,占比高達 51.33%;購買首套住房申請貸款占 85.72%,購買二套及以上申請貸款占 14.28%。
圖源: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據了解,廣州 2024 年先後兩次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
2024 年,廣州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新增對新建綠色建築和新建裝配式建築的支持政策,加大對多孩家庭的支持力度,将其購買首套、二套住房的上浮比例提高至 40%,最高可貸 224 萬元。
此外,廣州降低第二套住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至 20%,下調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縮短申請貸款連續繳存時間要求,降低購房門檻。這些舉措進一步發揮了住房公積金助力群眾住有所居的作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深圳繳存與提取規模雙雙提升
2024 年,深圳住房公積金領網域成績亮眼,繳存與提取規模雙雙迎來大幅提升。
其中,繳存規模持續擴大,全年繳存額達到 1227.15 億元。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靈活就業群體繳存人數在不斷增加。
2024 年深圳持續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全國試點,有效支持新經濟、新業态等靈活就業群體解決住房問題。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末,深圳共有 9 萬餘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為繳存規模增長注入活力。
提取方面同樣表現突出。
去年,深圳共有 428.22 萬名繳存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提取額達到 1036.00 億元,不僅較上一年大幅增長了 25.20%,更是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提取率也攀升至 84.42%,比上一年增加了 12.40 個百分點。
從提取金額用途來看,住房類消費提取占比達 87.03%,彰顯了公積金在住房消費領網域的關鍵作用。其中,租賃住房提取占比高達 49.68%,在一線城市中拔得頭籌。
2024 年 10 月,深圳公積金中心将租房提取階段性政策續期一年,繼續支持本市無房職工按月應繳存額的 100% 提取住房公積金,符合條件的多子女家庭、承租公共租賃住房的職工可選擇按實際月租金提取住房公積金。有力緩解了新市民、青年人的租房難題。
數據顯示,2024 年,深圳共支持職工租房提取住房公積金 514.70 億元,比上年增長 55.94%。
作為全國人口最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公積金改革的破題之道具有标杆意義。當其他城市還在探索靈活就業群體參保路徑時,深圳已形成可復制的 " 繳存自由化、使用場景化、服務數字化 " 完整解決方案。這種制度創新背後,或許正是超大城市留住年輕人的新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