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知名品牌被申請破產審查!多地實體店閉店、三折拋售,消費者:時代的眼淚……,歡迎閲讀。
擁有百年歷史的荷蘭快時尚品牌 C&A,在中國的生意一直處于不温不火的狀态。在出售其中國業務後,也未能迎來轉機。
近日,C&A 關聯公司西雅衣家商貿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則破產審查信息,申請人為上海金衡法律咨詢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西雅衣家商貿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 6 月,法定代表人為呂瑞龍,注冊資本約 24.13 億人民币,由中科通融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持股 99.9%。企查查信息顯示,該公司存在多條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及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呂瑞龍也屢次被限制高消費。
需要指出的是,被申請破產審查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會破產。破產審查案件,是指申請對相關企業進行審查,判斷其是否具有破產資格。破產審查是法院對債務人是否具備破產條件進行審查和判斷,以決定是否啓動破產程式。破產審查案件并不罕見,不少企業都有過新增破產審查案件的情況,但最終不一定會進入破產程式。
在上海僅 2 家店,北京僅 1 家
C&A 中國公眾号介紹,1841 年,Clemens 和 August 兄弟在荷蘭北部小鎮斯尼克開了一家經營布料的店鋪,正式成立 C&A 品牌。1911 年,C&A 從荷蘭擴張到德國,在柏林開設了第一家 C&A 大型包貨商場。1972 年開始,C&A 在法國、瑞士、盧森堡、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相繼開業。
2007 年 4 月,C&A 正式進軍中國市場開設商店。
價格便宜、款式多是不少消費者對 C&A 的印象。不過,和眾多快時尚品牌的發展歷程相似,受各種因素影響,品牌閱聽人也有所減少。
2020 年,C&A 決定将中國業務出售給中科通融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稱 " 中科通融 ")。收購達成後,C&A 中國将公司名稱由西雅衣家 ( 中國 ) 商業有限公司變更為西雅衣家商貿集團有限公司。
在出售中國業務前,C&A 在中國 22 個城市僅剩不到 70 家門店。如今剩下的線下店則更少。以上海為例,大眾點評顯示,該品牌僅能查到青浦兩家門店。有消費者在網上反映,青浦門店裏的款式少,但價格可以低至三折。
在北京,目前僅剩 1 家實體店,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惠多港購物中心一層。據中國商報報道,4 月 18 日,該店内僅有一兩名工作人員在巡視,選購的消費者也寥寥無幾。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門店在周末的客流情況會有所上升。
大眾點評上有網友 4 月 22 日發布的評論顯示,上述北京門店商品正在打折," 一件 8.8 折,兩件 7 折 "" 斷碼商品一件 6 折,兩件 5 折 "。
中國商報報道,據不完全統計,自被收購國内業務起至 2023 年年底,C&A 品牌位于北京、上海、南京、沈陽等多座城市的實體店遭遇閉店。今年 2 月,作為城市主力店的 C&A 青島樂客城店關閉。知情人士稱,該門店開業已有 11 年,起初為雙層店,後期規模縮減至一層。3 月 31 日,因商場租賃合同期滿,C&A 位于濟南市的最後一家門店——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店也正式關閉。
在線上方面,C&A 官方似乎已經停止了相關宣傳。目前,該品牌官方微信公眾号 "CA 中國 " 的最後一次推送更新,還停留在 2023 年 8 月 2 日,再上一次更新則是 2022 年。官方微博則早在 2021 年 6 月 30 日就停止更新。
網友:價格實惠 但已成時代的眼淚
一些網友對 C&A 的近況表示了惋惜。許多消費者提及,價格實惠、款式多樣是該品牌的顯著優勢。
據極目新聞,85 後武漢市民陳先生介紹,自己讀大學時,經常去光谷的 C&A 逛,後來工作了,也會去漢街的 C&A 購物," 印象中這個品牌經常有促銷活動,折扣力度非常大。特别是換季的時候,一買就是好幾件,甚至十幾件,很劃算,質量也還不錯。" 不過後來,這兩家門店都已閉店。
成都一位消費者評論稱," 時代的眼淚啊,還只剩下一滴了。去看到 3 件 3 折,一看是之前的折扣,問了一下,結果店員説不用管,看來真的很佛系了。給娃娃買了好幾件,質量都挺好,價格很合适。"
在線上銷售方面,2021 年 7 月,南極電商(002127.SZ)與西雅衣家商貿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雙方拟共同出資設立公司,其中南極電商占注冊資本 60%;C&A(中國)占注冊資本 40%,合資公司将享有 C&A 商标在中國地區的線上商标。
南極電商方面稱,南極電商将擁有 C&A 商标(中國區)線上使用權,并全盤接收、重新再造 C&A 線上旗艦店。
值得注意的是,C&A 國内業務的收購方中科通融在 2021 年還收購了法國快時尚品牌 CACHE CACHE 的在華業務。但與 C&A 命運類似,CACHE CACHE 在 2022 年也被曝正在經歷 " 線上停滞、線下大規模閉店 "。
對比之下,在快時尚競争中存活下來的優衣庫、ZARA、H&M 等品牌,無一例外都采取了相似的策略:頻繁與知名 IP、品牌聯名,強化電商布局,開拓中高端品牌。沒有抓住這些機會的 C&A,只能淪為 " 時代的眼淚 "。
來源 | 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财經、中國商報、界面 * 新聞、極目 * 新聞